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  12 小时前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不想举牌,让利市场 ·  12 小时前  
证券时报  ·  10:30!A股,突然拉升!DeepSeek ... ·  19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最新利好来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法语精选14(附朗读、书法)|《念佛金言录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03-18 18:30

正文



NO.14 | 念佛应万变 归佛破迷情

March

18.2020















0 1

念佛人在人生当中,不管遇到善境界还是恶境界,都把这些弃舍而不谈论,都一向求生极乐净土。



0 2

世间无情之物的声音都提醒我们念佛了。不管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感受,一切境皆归于念佛,皆归于往生。



0 3

有关善恶、智愚、净秽等等,这一切都抛舍在外。弥陀本愿是“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此外一概不论。



0 4

我们众生的心不可倚靠。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把我们众生这边所有的观念、骄慢、执著通通破除,全然归入本愿称名。



0 5

讲信讲疑都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家的事。你回自己家,你会说“这是我自己的家吗?”你会有这个信疑存在吗?你会说“我相信,这就是我家门口”吗?



0 6

我们念佛,我们的生命就跟阿弥陀佛成为一体,念佛就是我们的生命,往生就是我们的生命,还说什么信和疑呢?还说什么安心不安心呢?这一切都不谈了。所以,这个“不谈”是在更高的层级说话,也就是所谓“言语道断”,心思、言语所不能及,也就是“如是如是”。



0 7

再怎样安心决定,再怎样理解得透达、深入,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没有增加;再怎样心中不安,再怎样理解不透达,但是念念称名,知道这样必被弥陀光明摄取,决定往生。



0 8

除了一向念佛之外,还有什么事可用心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没事找事。我们本来就是愚拙之人,可是我们不想做愚者,想做聪明人。所以,我们要回归到愚拙的本来状态。



0 9

一般人都有这个特点,愿意显露自己的聪明,不愿意被别人视为愚者。所以,如果他愿意安守愚者的身份而念佛,这个人可以讲是大彻大悟了,很多事情都放下了。



1 0

越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越愚蠢。而且,在六字名号这个法当中,就算有孙悟空的通天本领,都用不上,使不上劲,不如歇一歇,因为这句名号是“诸佛深智非所测,三乘浅智岂能窥”。



1 1

当我们甘心做个愚者的时候,我们真的感到很安乐,什么面子啊,虚荣啊,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愚者,所以要身心放下,彻底靠倒。



1 2

懂得再多,跟一文不识之人,念佛往生的功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不可以骄慢。



1 3

有了“我”之后,就担心,怕死,就迷失在“我”当中。有这种情感的偏执,才有所谓死。



1 44

净土门的舍就是“归身命于佛”,我们可能舍不掉,舍不出去,没关系,我们就归,就是保留我们现在的存在,然后彻底打包交给阿弥陀佛,叫“归身命”。



1 5

圣道门是在此土,在我们生命存在之间就证悟佛果;净土门是往生之后,到极乐世界开证佛性。



1 6

在这句名号之外,整个身心等于都死灭了,也就是无所期望,不打闲岔。这不是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只记得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凡夫遇境,固然还会起种种念头,但是这些都在六字名号里,我们是活在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之内。



1 7

这句名号能周遍法界,难道不能包容你的身心吗?所以叫“一遍”。你想想,你行住坐卧,不管到哪里去,不都在名号之中吗?



1 8

按照你的身份来做事。要出离世间,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在世间,你就扮演你妻子、丈夫、儿子,士农工商、出家或在家的角色来念佛。



1 9

既不拔高自己,也不作贱自己。拔高自己,就要伪装成圣贤一样——不必夺人眼目,没有必要;作贱自己也是不尊重己灵。这两种,说到底都是慢,一个是往上的高慢,一个是往下的卑慢。



2 0

我们被生死无常的风霜摧毁,压迫,对真如实相之月,心中丝毫没有了达。如果我们的心水是明亮的,是对天展开的,月亮就会投影在水中。可是,我们是染污的生死海,无常的风浪又汹涌不停,虽然有“真如之月”,但是怎么能宿在我们的心水当中呢?就见不到。



2 1

如果送到火葬场去,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看着火葬场的烟筒里冒出来的烟,说“某某人,你在哪儿呢?”昨天还在喊着打麻将,今天呢,就“云上烟消,虚空无留影之人”。









……

善恶境界皆净土也,此外不求不厌。一切万物,山河大地,吹风起浪之声,无不念佛。


毫无拟议,唯任凭本愿而念佛也。


念佛者,不论安心不安心,但任口称,即是正定业,不违他力超世之本愿,于弥陀本愿,既无缺,亦无余。此外尚有何事可用心乎!


唯还愚者之心而念佛也。




生死者,我执之迷情;菩提者,离念之一心。


生死本无故,学亦不契;菩提本无故,行亦不得。


然而,不学者愈迷,不行者更回。


因此,舍身而行,尽心而修。此理者圣道净土皆同也,故《法华经》劝言“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观经》亦言“舍身他世,必生彼国”。


然而,圣道门者:自力之行,故舍身命为道;命存之间,以证佛道。


净土门者:他力之行,故归身命于佛;命尽之后,即证佛性。


然如吾等凡夫者,一向称名之外,无出离之道。


《阿弥陀经》言,念佛之人,蒙六方恒沙诸佛护念,决定往生,必无疑也。


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外,无我之身心。


唯一名号,周遍法界,故名“一遍”。




春去秋来,难进者出离之要道;

惜花咏月,易起者轮回之妄念。


罪障山高,烦恼云厚,佛光之日,不遮眼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