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6月23日晚,微博有网友自嘲说“忙得像个皇帝”:用三台机器同时看着三个节目——世界杯、金曲奖和《创造101》。
那天晚上,《创造101》与世界杯争抢着观众,热度毫不输于前者,承包微博热搜。
而接档《创造101》的《明日之子2》上线后的压力明显要大很多。
“选秀节目”这个词好像有点过时。
从今年初的《偶像练习生》开始,“偶像”这个词被频繁提及,其背后的相关产业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明日之子2》的导师李宇春和华晨宇都是选秀节目里走出来的。
选秀节目主要是通过层层比赛、现场演唱选出歌手。
反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则是通过真人秀+公演舞台的方式选出具有唱跳能力的“偶像”。
虽说国内缺乏相应的打歌平台、完善的偶像产业链,但至少“偶像综艺”这个节目的模式已经出现,并且成为爆款,未来一定会有第二季第三季。
《明日之子2》介于两者之间。
虽然赛制有创新,分为三大赛道,其实不过是做了类目的细分,选秀节目的本质没变,主要是通过现场演唱选出歌手。
由于没有“真人秀”环节,节目也就失去了对选手“人设”的打造。
而无论是偶像综艺还是选秀节目,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节目是否有能力“制造偶像”。
也许正是考虑到节目的短板,节目组在选人的时候直接选择了已经有粉丝基础的人:戴景耀、斯外戈、YOUNG GEE。
戴景耀此前参加过《星动亚洲》,与蔡徐坤并肩作战。
其微博粉丝有言:“戴景耀和蔡徐坤必将在顶峰重逢”。
斯外戈算是网红。在各大社交平台、微博、抖音等靠po日常、模仿哆啦A梦里的小夫、跳舞唱歌等积累起一大批粉丝。
而YOUNG GEE,养鸡,并非去年《快乐男声》的亚军,今年还参加了《热血街舞团》。
节目仅播出了一期,就出现了不少的熟面孔。虽然戴景耀被淘汰,但有网友预测,戴景耀后期肯定会“粉推”复活。
可以看到,节目和这些“预备出道”的选手都想走捷径,一方想借助选手的流量,另一方则看重节目的平台。
节目是否能成功,这其中具有巨大的偶然性。就像《创造101》,流量担当不是已经在韩国出道、业务水平上乘的“宇宙少女”孟美岐,而是“村花”杨超越。
但选择有粉丝基础的选手是节目组必须走的一步保险棋。杨超越可遇不可求,而蔡徐坤,只要尽力挖掘和谈判,还是能找到的。
只是一轮又一轮的偶像综艺,有多少蔡徐坤等着被节目组挖,也不知道观众会不会对熟面孔产生审美疲劳。
《中国有嘻哈》之后,国内出现了一批“细分综艺”。跟传统的大众选秀仅仅选出歌手或者明星不同,现在的综艺细分到要选出“嘻哈歌手”、“街舞舞者”和“唱跳歌手”。
也是《中国有嘻哈》的大火,才让人们震惊于亚文化竟然有如此庞大的能量。从此嘻哈歌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
《明日之子》的制作团队明显是看到了“细分”的力量,试图通过“精准打击”,在节目里呈现多元而极致的选手笼络更多的粉丝。
因此,从第一季开始就划分为三个赛道:盛世美颜、盛世魔音和盛世独秀。
节目对于小众文化的关照从“赫兹”身上可见一斑。这是第一次有二次元偶像登上选秀舞台。
第一季后期将三大赛道混合,走向了“快乐男声”模式。
第二季中,何炅提到不会进行赛道混合,三大赛道内部各自比拼。
本季中,节目对于多元音乐和多元偶像的呈现更加极致。
第一期首先考察的是李宇春“盛世美颜”赛道。李宇春出场时便说她不喜欢“盛世美颜”这四个字,她希望出来的选手有足够的能量炸毁这“俗艳的赛道”。
确实,按照传统上对“盛世美颜”四个字的定义及期待,会认为出现在这一赛道中的选手“纯粹看脸”。
实际上出现在这一赛道的选手中,集齐了唱歌一般的“花瓶”、rapper、唱跳歌手、走心民谣、二次元组合。
在嘻哈文化里被高频提及的“battle”,频繁上演。戏剧性和冲突性构成了节目的张力,选手自带节奏,牢牢占据舞台中心。
对流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固然可贵,但这毕竟是一个比赛,比赛就存在竞争和比较。当一个嘻哈歌手和一个民谣歌手站在一起,可比性究竟在哪里?
如今市面上细分综艺越来越多,品牌效应十分明显。当犀牛君在《明日之子2》中看到rap出众的人,心想他为什么不去报名《中国新说唱》;跳舞非常厉害,为什么不去《这就是街舞》;唱跳又好、长得又好的为什么不去《偶像练习生》?
当观众已经看过足够专业的细分综艺的时候,这些“另类选手”的出现已经无法带给观众新鲜感,反而会加强另一些综艺的印象,会想如果这个人去那个节目会是怎样的表现。
《明日之子》能否通过对多元文化和人才的捕捉、放在同一场域中进行碰撞、竞争,从而形成自身明确而有区隔性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