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秋云
我在农行江苏江阴分行工作了40余年,在退休之前,参与了江阴分行行史展览馆筹建工作。行史馆布置好以后,我发现经常有参观者聚在照片墙前驻足观看。
我
只要在场,就会热情地向他们介绍我拍摄的一组照片背后
的
故事。参观者听了很高兴,不少人感叹:“30年沧海变桑田,农行的发展真快呀!”
▲在江阴分行行史展览馆里,参观者在照片墙前驻足。
这一组在行史馆展出的图片,我给它起了个标题叫“从取款机到智能一体机——仨美女三十年后再相聚”。其中一张是我在1992年8月1日上午拍摄的。那时,我在江阴支行(现江阴分行)资金组织科工作。记得那天安装在支行大楼下面的自动柜员机开通揭幕,当时在江苏全省农行系统独占先机。江苏分行和江阴支行的领导将盖在自动柜员机上的红绸布拉开后,我用新买的照相机拍下了这精彩的一瞬间
(见下图)
。
▲1992年8月1日,农行江阴支行自动柜员机开通仪式现场。
当时,江阴支行计算机应用科副科长陈亚蕾(上图照片中间取款者)首先从这台柜员机中取出4张50元面值的人民币。她的左边是身披红绸带的仲丹文,右边是张敏,都是江阴支行营业部的员工,那时她们只有二十几岁。这张反映农行科技水平提高的新闻照片还登上了当地的媒体《江阴报》和农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此前,我还陪同媒体记者来农行采访过陈亚蕾,在《江阴报》上发表了一篇人物通讯,题目叫《衣带渐宽终不悔》。此文报道了她为实施电脑工程加班加点,半年时间瘦了十几斤,终于使江阴支行的电脑应用走到了全省金融系统的前列。看到陈亚蕾的照片刊登出来后,认识她的人都说:“陈科长忙得瘦了不少
。
”
▲媒体刊登农行科技工作者事迹。
接下来的岁月,在外界目光注视下、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江阴支行不断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转眼到了2022年,江阴为了纪念撤县建市35周年,举办了《见证江阴沧桑巨变》图片展,我拍摄的农行三位女员工在首台自动柜员机前的照片
入
选1992年的“江阴一年一图”展览。我看了很激动,立刻打电话通知照片上的三位美女去看展览。当时张敏还在农行工作,仲丹文在江阴的浦发银行工作,但陈亚蕾已经退休到上海去给女儿带小孩了,她接到我的电话后,还是从上海赶回了江阴。30年后三位美女再次相聚很不容易,我就约她们到农行江阴分行营业大厅,给她们在新的智能一体机前,按照30年前的位置,又拍了一张合影(见下图)。
▲三位见证自动柜员机开通的农行女员工,30年后在农行智能一体机前合影留念。
如今,这三位女员工的两张合影照片被永久保存在江阴分行的行史馆里,见证了农行的飞速发展。我经常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现在这张照片上的先进智能一体机,除了能够存取款外,还增加了开存单、开卡、电子银行、转账、理财、挂失等几十项功能,几乎所有的个人业务都能办理,而且在城乡各地,江阴分行已经安装了100多台(包括超级柜台)这样
的
先进设备,客户办理业务更高效、更方便了!
我作为这两张照片的拍摄者,
看着展板上的照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在苏南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江阴农行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计算机科研人员日夜奋斗,使银行电子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不仅不应忘记当年的创业者、开拓者,更要传承他们
为民服务的深情,用更先进的设备,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