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父子掌握着扎西宗人消费和生活里的大多数秘密。
比如,这里最好卖的蔬菜是一种绿色叶片部分极小而白色茎杆肥大的“小白菜”。这种“小白菜”多年来几乎统治了西藏人的餐桌和所有公路沿线的四川饭馆。
杨建民讨厌吃这种名不副实的“小白菜”,但顾客喜欢。每周二开货车去日喀则进货,他都会进回三四十斤的“小白菜”。
三年前,杨建民在珠峰当兵的一位陕西老乡告诉他,乡里位置最好的商店要转让了,“四川老板赚够钱,要回老家享受生活了”。
但是转了两三年都没转出去。听到消息的杨建民马上从老家跑来,顶下了这家店。在老家和西藏做了几十年泥工、木匠、煤炭批发、水果生意和跑过运输的杨建民,一看到这家店的位置和扎西宗这几年的旅游发展情况,就知道自己这回终于找到了一个对头的生意。
他克服高反和干燥,一年多时间就能用藏语跟老乡卖货收钱了。一年前的六月,因为生意太好,忙不过来,他把在伊朗工地上做机械调试的儿子杨涛喊了过来。
1991年生的杨涛,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他不喜欢学校的生活,过去六七年里,他去了很多城市打工,和父亲过去一样在很多行业里辗转。但他们又根本不同,因为九零后的杨涛是中国互联网初代原住民。他有三只手机,热衷手游和网购。
菜鸟驿站内杨家父子
但来扎西宗的第一个月,他就备受打击。
因为没带冬衣,他打算在网上买一件厚外套。但购买的过程很不顺利,七成以上的店家都不发西藏,而剩下的店家,杨涛需要一家一家询问“可以发邮政吗”,因为只有邮政能把货发到乡政府。而其他所有快递公司,都需要自己开车去日喀则或者定日县自取,亦或是拜托顺便去县市的朋友代取。一旦超过七天,还会有原件退回的危险。
这就是西藏地区,珠峰脚下最普通的物流状态。多种不利因素和成本的叠加,以及网购行为的不普及,让这里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化外之地。
该如何描述这里曾经的封闭和固态呢?杨建民记得自己开店三年多,还没有从本地人手里收到过一张假钞。“因为他们全都是银行取的钱,加上环境封闭,做生意的人少,各种流通都很少。”
在杨涛这里,在扎西宗的第一次网购让他真切体会到, “8844”所代表的第三极,同时也是一座尚未跨越的互联网屏障。
“每家快递公司最远都只到县里,也没有哪一家主动跳出来说,我们联合起来做一个共享服务的东西。“最终,杨涛足足等了三个星期,终于从邮政那里拿到了冬衣,但他已经在珠峰早晚的寒风里抖了一个月。
所以当一个月后,扎西宗八零后乡长赵航科和菜鸟的工作人员来到店里,希望在这里开一家“菜鸟驿站“,在收发快递”苦秦久矣“的珠峰脚下织起物流网络节点的创想时,杨涛几乎没考虑,就跟父亲说“可以干”了。
对赵航科来说,喜马拉雅屏障似乎同样无法跨越。12年前,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他,因为“从没有去过远方,对远方有憧憬”,主动报名来到了日喀则定日县工作。去年初,从县检察院来了扎西宗当乡长。他十年前就开始网购了,是典型的边疆网购刚需人群。曾经在内地大城市生活,很难在小县城选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因此网购是最佳选择。
“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啊“,这是杨涛最直接的动因。还有一种不可言说、因缘际会的巧合:他和父亲是此地最适合干这件事的人了——家里有货车,另外,这里只有杨涛熟练掌握和网络有关的一切。
当时,他们不会知道,他们在改变当地的历史。两个月后,驿站挂牌。杨家父子的百货商店升级为线上线下两种消费场景和物流终端。扎西宗人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也基本上是他们网络购物的开端,也是黄金时代。
在过去,甜茶馆和朗玛厅是扎西宗人最热衷前往的公共领域,人们在其间互通有无,交换见闻和八卦。
现在,位于扎西宗街道中心的百货商店,因为菜鸟驿站的出现,已经取代本地茶馆,成为全乡最重要的公共领域——信息,货物,新知,技术,网络知识,网购方法…….都在这里传递开去。
当下,在这个10月,他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购物车、清空和抢购,这源于遥远内地、却已成为扎西宗乡人的一个新节日——双11。因为双11,时空交错恍惚穿越,在这个与普通藏族村落无异的空域里,流动的是全球同此欢乐的剁手信息。
这一切的开端,年轻的外来谋生者杨涛,与菜鸟驿站一同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驿站“这个古老的物流形态,也在数字时代更大的地理尺度和时间维度下迭代重生。用这座快递“天梯”,使得世界屋脊上的边陲乡村跨越8844 米高的数字屏障,进入世界“新经济“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