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共筑全球美好生活,境外安居乐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海淀家长 VS 温哥华家长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 2019-08-04 19:44

正文

最近随着高考话题的升温,“海淀家长”这个名字越来越被人熟悉。 海淀家长有经济实力、有时间、有知识、有学历,最重要的是有远见、有勇气,值得敬佩。那么对比“海淀家长”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温哥华家长”又是怎样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


我在北京生活了20年,也在中关村也工作,但我却不是一名“海淀家长”。 即使我当年没有移民,我很难负担一栋海淀的学区房,更没有时间陪孩子学琴,没能力给孩子辅导高等数学。


我没能体验海淀家长的拼搏与艰辛,但我却亲身参与了温哥华家长的过程。 今天就来说说在温哥华作为移民华人家长的感受。 这其中跟“海淀家长”有共鸣,更有差异。任何一种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都有优劣势,我们不去评判孰优孰劣,权当是记录一名海外移民家长的日常生活吧。



关于学校


上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学习,但学习什么在每个地方都有侧重。 在中国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学术培养,尤其是数语外理化这些基础学科。 而在加拿大,“学习”的定义范围更宽。


以我的儿子王中王为例,他就读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从3岁的学前班一直到12年级,全校一共14个年级。 王中王刚刚从学前班的kindergarten毕业,9月份就要升入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


而在他5岁的学前班经历中,所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分布、记录要求已经跟小学一模一样了。 再加上之前4岁的学前班,他已经在这所学校待满了2年,我也对加拿大的基础教育有了一个初步认知。 当然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大方向都一样。



王中王在学前班的学习主要分成三大方向: 语言和数学; 自然和社会科学; 以及神学。


英文和数学


先说语言,语言是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所要学习的第一们技能,它是掌握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础。在学前班阶段 ,英语是最重要的一项课程。未来在小学,还会开设法语作为第二语言必修课。


早上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能马上离开,要陪孩子读15分钟的书。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既痛苦又享受,痛苦的是看着其他年级的家长早早离开,自己还要完成任务,读那些有好多不认识单词的英文书; 而享受的是与孩子共度的读书时光。 15分钟有时候连一本绘本都讲不完,但它培养的是孩子读书的习惯,更是培养家长为孩子读书的习惯。


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藏书,就像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



开始上课后,每天都有英文课,老师领着学习字母、发音、单词,乃至于句子。 孩子们每天必做的事情还有写作,他们会在学校来写日记,记录下当天好玩的事情。 虽然日记本惨不忍睹,错字错句连篇,但他们正在锻炼着写作。 写完日记后拿给老师,老师帮忙改错,并给与鼓励。



课上除了英语外,数学也是每天的必修课, 不过难度就要低得多了,直到毕业,只要求孩子掌握基本的加减法就行。 这点华人孩子绝对是领先的,我在数学上也没给孩子投入太多精力,也没上任何辅导班,王中王现在用竖式算很多位数的加减法都没问题。 当然在数学上,加拿大的华人孩子跟国内孩子也是没法比的。



每天放学后,孩子会有家庭作业,留不留作业的问题上在加拿大每个月学校也有所不同。 作业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页纸,有的是单词连线,有的是加减法,都是带着图画或者手工性质的趣味题,五分钟就可以搞定。 第二天拿着作业找老师换取一个小礼物,有贴纸、漂亮的小石头、小瓶子、小吊坠一类的东西。 我总在想,老师每天选礼物都是一件操心的事,每天不重样,一天20个礼物。 为了让加拿大的孩子们做家庭作业,老师真的是费尽心机。



从K5的下半学期开始,王中王他们开始有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学习sight words。 所谓Sight Words就是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最常见的单词。 Sight Words的选择有各种各样的版本,王中王他们学校选用的是Tunstall版本的,一套共有10本小册子,每本册子里100个单词和相对应的词组,10本册子一共1000个单词。



所有孩子都是从第一册开始学起,老师不教,孩子拿回家让家长教。 每学会一本就拿回学校让老师检查,通过了发下一本。 为什么不教呢,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学前班学的范畴,按照学校奉行的IB教学体系和BC省教学大纲,学前班阶段掌握字母和少数几十个单词就够了。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极大的超前的。 王中王他们班20个孩子,其中已经至少有3个孩子把十本单词全都背会了,而很多孩子也都背到了第七、第八册。 我说来惭愧,一向对孩子的学习抓得不紧,毕业时只背会了第四册。


掌握这十册的Sight Words以为着什么呢? 孩子可以独立阅读所有的英文绘本,简单的无插图英文读物,甚至已经可以开始用英文开始简单的写作。


我们印象中的北美孩子都不爱学习,有些孩子到了中学还要掰手指头算数。 在数学上确实弱,但在英文上他们太重视了!


就像我们在学前班就开始教孩子乘法表一样,虽然这些内容已经超出教学大纲,但实际上从老师到家长都在大幅超前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语言是一切知识的载体,语言更是阅读的基础。 让孩子尽早开启阅读的世界,让他们有能力自己去书本中探究知识的奥秘,这在西方的教育中恐怕是最早要开发的能力。


在加拿大的小学没有特别正规的考试,更很少评分和排名,但其实孩子们和家长们暗地里的较量并不少。 在低年级阶段,这种较量主要就体现在阅读能力上。 王中王的老师虽然明确提出,每个孩子的进度不同绝没有高下之分,更不鼓励大家竞争攀比,但家长的眼中还是时刻关注着其他孩子的进度。 哪个孩子读到第十册了,哪个孩子还在第一册徘徊,哪个孩子已经能读哈利波特了,哪个孩子已经开始写文章了,都是家长们间热议的话题。


可以说,我们中国教育传统意义上重视数学,而在北美则更加重视英文,并且重视程度不想上下。 所以北美孩子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也普遍比较强,这与重视语言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加拿大你可以看到,偌大的社区图书馆,一半的图书都是儿童读物,社会上的儿童文学浩如烟海。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尽快打开王中王的阅读世界,所以几乎我们每天有半个小时是花在Sight Words的学习上。 但无奈王中王的时间排的太满了,语言的学习还只能放到第二位甚至第三位,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自然科学


王中王的学校是一所以IB教育见长的学校,也是整个北美唯一一所全IB的教会学校。 IB跟AP有所不同,它不简单的是一种考试,而是一整套贯穿始终的教育体系。 关于IB我了解的并不深入,在实际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体验式学习。


王中王的班级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一次Field trip,这并不是简单的郊游,而是一种野外教学, Field trip都是配合着一门学科进行的。


  • 当他们学习建筑的知识,老师会带他们去工地看盖房子,了解房子的结构;

  • 当他们学习消防知识的时候,会请消防局开一辆消防车来学校,孩子们尖叫着爬到消防车上探秘;

  • 当他们学习植物的时候,老师会带他们去南瓜地里看南瓜的生长,然后每个孩子拿走一个南瓜,回家做成南瓜灯;

  • 当他们学习动物的时候,老师会带他们去农场,参观各种家禽家畜;

  • 当他们学习海洋生物时,老师会带他们去海洋馆,海洋馆有专门接待学校的部门,让孩子们用手触碰和学习各种海洋生物;

  • 当他们学习音乐时,老师会带他们去听儿童音乐剧,亲身感受歌声和乐器的魅力;



当然了,这么多的野外教学不用家长掏一分钱,都是学校负责所有费用,甚至连家长志愿者的门票都包了。 我就是因为孩子的Field trip第一次去了加拿大的农场、南瓜田、海洋馆和儿童剧院,跟着孩子沾光长见识。


未来孩子再大些,他们的活动就更多了,什么野外露营、野外生存,体验各种社会活动和组织,甚至每个学生都要到国外去交换学习。


日常的学习中,实践教学更是普遍。 一次孩子们学习“力”的基本常识,要求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手工,来展示推和拉这两种力的原理。 我绞尽脑汁,跟孩子一起用机械原理和iPad做了一套装置,抽屉一拉iPad上就会显示pull,抽屉一推Ipad上就会显示push。 第二天所有人的作品在学校展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台,介绍自己的装置。 连高中生们都被吸引来观摩体验,每个人都对我们的装置赞不绝口,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Cool!



王中王他们班每天快放学的时候都有一个叫Centre的时间,其实就是自由的手工时间。 学校提供所有的材料,硬纸板、胶水、丝带、皮筋等等,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做。 每天接孩子放学,他第一件事都是向我展示今天的作品,有头盔,有宝剑,有望远镜,有纸书包......


很长一段时间,班上在学植物的生长。 老师弄来20个花盆,让每个孩子亲手播种自己的植物。 每天还要负责给自己的植物浇水、施肥,还要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记下植物生长日记。 送孩子上学的第一件事,他总是满怀期待的拉我去看他的植物,我亲眼看着从泥土、嫩芽、幼苗到一棵完整植物的生长过程,连我这个大人都能感受到奇妙。 放假前,老师把每个孩子的植物送给了家长,现在它正生长在我家的院子里,已经有30里面高了。


还在在学校也会上音乐课和体育课,音乐课是每天都有,而体育课每周两次。 这两门课反而我太关注,因为这两项上是我在家培养孩子最多,也是花精力最大的。


王中王所在的是一所基督教学校,学校的师生家长,无一例外的是基督徒。 在教会学校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一定是有坚定信仰的,甚至超过我们这些大人。 孩子每天都有学习圣经的课程,他们学习的音乐大多也都是圣诗,每天上学、放学、吃饭都要祷告,每次孩子们都抢着带领祷告。



在王中王和他的同学心中,主耶稣是绝对的老大。 你告诉他什么事是主耶稣不喜悦的,马上就不干了,他们互相之间也会用圣经的话语来提醒彼此。


就孩子而言,在教会学校长大,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并会建立一套更深刻的行为准则。他们从小就有所敬畏,当然也会体验到更多的爱。



课外教育


说了这么孩子的学校教育,其实作为一名温哥华家长,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孩子的课外时间,也就是英文中常说的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当然,海淀家长接触的课外教育比温哥华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北京和温哥华之间的侧重点还不尽相同。 由于激烈的竞争以及课堂学习压力,海淀家长们更多的把课外教育当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反观在温哥华,课堂教育本就简单,互相之间又少又竞争,所以课外教育真正为了兴趣和特长。


拿王中王来说,目前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英文的读写。 王中王在加拿大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已经三年了,他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已经完全没问题,甚至已经出现第一语言变成英文的苗头。 但作为华人移民,他的读写能力是天然的弱项,在学校绝对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尽管 我很希望他能尽快体会到阅读和写作的美妙,但不着急,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英文,数学,科学这些学科固然重要,但没必要着急,后面还有的是时间。


再说一句不一定对的话,这些学术方面的功课并不是最难的,最花时间和精力的是艺术和体育,最难的是那些课外兴趣。


王中王现在只学三门兴趣特长,钢琴、小提琴和高尔夫球。 其中小提琴已经学了2年,钢琴1年,高尔夫1年。 这三门兴趣特长占据了他目前几乎所有的学习时间,每天钢琴和小提琴至少两个小时。 高尔夫球每周上课一次,外加两次训练,假期时间多了,调整到一周三次上课,三次训练。



我可与你负责的说,对比k12的任何一门学科,这三个课外兴趣都要难的多的多! 要经过10年,一万小时以上的专业训练才能有所收获。


数字说起来容易,难就难在坚持。 孩子难,家长更难。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不练琴的时候母慈子孝,练琴的时候鸡飞狗跳, 这句话应该对任何一个琴童家庭都实用。 我和大王对孩子的教育有明确的分工,她负责孩子的音乐,我负责孩子的体育和课业辅导。


大王的工作比较忙,白天没时间陪孩子练琴,拖到晚上8点以后练琴效果很差,孩子困的集中不了精力。 所以只能是每天六点半起床练琴,到七点半洗脸吃饭准备上学。 大人小孩起床都很痛苦,但早上的精力充沛,练琴的效率最高。 虽然辛苦,但她们一直在坚持。


还好家里有地下室,即使早起或者晚睡练琴都不会对邻居有影响。 即便这样有时我还会担心,孩子的哭嚎,大人的吼叫是否会让邻居以为发生了意外,把警察叫来......


孩子的小提琴上有很多斑点,甚至有很多小朋友的琴板开裂,不是琴的质量问题,而是太多的眼泪流到上面。




王中王对弹钢琴一直抵触,为了能让他上课不溜号,练琴有效率,我们想尽了办法。 一哄二骗三吓唬、四哭五闹六上吊,无所不用其极。 郎朗他爸当年绝望的时候,拿出一瓶安眠药,准备一起跟孩子一了百了,这绝对是最真实的场景。



王中王的钢琴老师是一位非常专业的音乐家,俄罗斯的音乐世家,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音乐学院,创作过几部歌剧。 可是面对王中王这样的混世魔王,老师有时也会束手无策。 一次王中王又歇斯底里的嚎叫,老师也崩溃了,跟着他一起大叫。 王中王彻底惊呆了,他还从没看过这个刻板严谨的老派俄罗斯音乐家如此宣泄。 短暂的发泄后,老师问王中王,是不是被他的吼叫吓坏了,是不是不知所错? 而王中王在吼叫的时候,老师也是同样的感觉。 王中王似乎明白了什么,两个人回归平静,继续安静的上课。


有一段时间,老师、家长、孩子都遇到了困难,我们甚至想过要放弃钢琴。 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候,老师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几千字,他讲述了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讲述了他所教过的孩子,告诉我们问题在哪里,要怎么跟孩子一起面对。 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音乐的价值,鼓励我们不要放弃。


我和大王深受感动,老师不光是在教孩子钢琴的技术,更是付出他的感情,用心的培养孩子。


如果说在家里练琴艰难,那么在外打高尔夫球就更费劲了。 王中王5岁的时候还没有球杆高,在任何一个练习场都是最小的一个。 每打一个球我要费尽口舌,一会把目标旗杆想象成敌军舰队,这个球消灭了敌军侦察舰,那个球打碎了敌人旗舰的玻璃; 消灭舰队的游戏玩腻了,再把小白球想象成一个淘气的小坏蛋,要想办法把它打的更远,打的更准,打的声音更清脆......




在家里练琴你可以跟他着急,有时吼两嗓子还管用,可在公共场合急不得闹不得。 有时王中王耍无赖,无论你怎么软磨硬泡就是不认真,那时我恨不得一脚把他像高尔夫球一样踢出去。


五六岁的孩子对于身体的控制和理解都不行,我要不断的提醒他手、脚、胳膊、头、眼睛的每一个动作,在加上捡球摆球,你会看到一个老父亲在球场上或趴或跪,一会像傻了一样的叫好,一会又变成暴怒的怪兽。


好在王中王的音乐和高尔夫老师都是最顶级的,对孩子也有着极大的耐心。 一次上课正巧碰上温哥华几十年不遇的大雪,球场在一个山坡上,我开奥德赛连冲了两次都横着滑了下来,惊险无比。 无奈我们把车停到坡下,领着孩子扛上球包一路狂奔。 雪越下越大,地下的雪已经莫过脚踝,走到练习场我们的鞋都透了,身上就像周围的景色一样,变成了白色。


几十个球位的练习场空无一人,只有在角落里坐着一个身影,那就是王中王的老师,大学中他依然在那里坚守。 我们相视一笑,王中王和老师像往常一样,互相鞠躬敬礼,开始上课。



你要问学习音乐和体育难不难,真的难,每一刻都是艰难的,更难的是持之以恒,以十年为单位的坚持。


在西方社会中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如此,毕竟在这边生活相对更加容易,即使在餐馆打工,靠消费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舒适的生活。 但很多的中上产阶级家庭都不会让孩子闲着,体育和艺术的培养比我们华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年8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松林俱乐部会举办USKG儿童高尔夫锦标赛,这是全球最顶级的儿童高尔夫赛事,每年会吸引全世界超过6000名孩子云集于此。



这6000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最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 他们中间排名靠前的选手都是经过极其残酷的训练,每天训练6个小时以上。 Netflix曾经拍过一部记录片,真实的记录小选手们的生活。 天一亮就起来进行体能训练,下午放学后马上奔赴球场,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儿童乐园、生日派对都跟他们无缘。


每一个参赛孩子的球童都是父母,扛着球包,比孩子更加紧张,他们的表情跟中国高考考场外的家长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培养孩子,他们很多人甚至放弃事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北卡只是一个缩影,全北美还有着众多的一流儿童高尔夫球赛事。 除了高尔夫,还有网球、足球、冰球、棒球、橄榄球、游泳、体操、射击、马术、速滑等等,这些都是北美最流行的青少年运动,每个运动中都有无数的“海淀家长”和孜孜不倦的孩子们。


音乐和艺术也是一样,乐器、舞蹈、美术,北美的 术教育发达程度不亚于体 育。 在世界小提琴比赛的最高殿堂“梅纽因”比赛中,能进决赛的孩子都是世界的翘楚。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来自家庭学校,也就是home school,因为可以节省大量学校的时间在孩子的专业上。 北美有很多home school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要把时间用在专业上,k12的课程在家花一少部分时间就够了。 完善的家庭学校体系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系统都给了这种home school以可能,孩子只要参加教育局的考试后一样高中毕业,一样升入大学。



王中王疯玩的日子从4岁开始就结束了,我们认为疯玩给他的人生带来不了真正的快乐,反而是通过努力和拼搏换来的收获更加令人幸福。 我们绝不给他设定限制,逼他走专业音乐或者体育的道路。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音乐和体育的特长会给他的学业和人生带来多的机会。 他在学习音乐和体育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毅力、自控力、学习方法、时间观念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都会让他受益终生。


一个通过努力精通音乐和体育的孩子,学习还在话下么?


庆幸的是,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经过两年的锤炼,王中王终于可以识谱了。 别不信,这两年他的演奏全靠背,全靠大人的把谱子转换成音符后记在脑子里,你可以想见大人和孩子的艰辛。 可孩子的认知能力没到,他无论如何就是不认谱。 现在终于好了,他可以自己看谱演奏练习,他可以看懂自己演奏的音乐,并找到自己演奏的问题。


他开始不对钢琴那么抵触了,跟老师也建立了感情。 更重要的是,他不再有侥幸心理,认为可以有机会逃避练琴。 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习惯,练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逃避的事情。


他打球终于有点模样了,打的好坏我真的不太在意,我更欣慰的是他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 每打一个球,他会主动的调整自己的身体,寻找最佳的时机和状态。 他开始对自己打的球不满意,打的不好时会难过懊恼,而不像以前的混不吝,仿佛是给我打的一样。



他开始有了榜样,身边的哥哥姐姐成了他追赶的目标,他也开始憧憬能站在北卡的球场或者梅纽因的舞台。


当然,我们也清醒的知道,他成为世界顶级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因为我们也下不了那个决心,让他放弃其他的一切,投入生命的一切在艺术和体育上打拼。 我们更不愿意让他从小就在竞争中成长,学习和练习全是为了战胜别人。


我们全家人只需要尽最大的可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让生活过的有价值就好了。 至于未来,那是他的人生和选择。 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让他在未来想要选择的时候,能够有能力作出理智的选择,并且有的可选,多一份选择的机会。 这是我们当父母能给他最好的了。



陪伴


对比“海淀家长”,我在各个方面都自愧不如。 唯独在陪伴上,温哥华家长有绝对的优势。


当然这也是环境使然,我和大王经常感叹,如果我们没有移民,很有可能也会卖掉朝阳的公寓,去换一个海淀五道口的30平米学区房。 我更加努力的坚持996,并潮007大幅迈进,而大王只能放弃事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


但在温哥华,即使你想996,也很少有企业给你机会,生命的重心自然而然的放到生活和孩子上。 我的好朋友小A,每天早上6点就到公司上班,就为了能在2点下班,放学后陪伴孩子所有的放学时间;小狼为了陪孩子打好棒球,自己考取了棒球教练的牌照,每天带孩子的队伍训练; B姐每天开车带着两个孩子往返于温哥华的各个球场、学校,她的身上总是带着各种食物,她和孩子的晚餐大多都是在车上吃的; 大N是很有成就的房地产商,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赚钱等孩子长大了也来得及,但成长只有一次。


关于我对王中王的陪伴,今天只说说给学校当志愿者这件事。


在加拿大的私校,并不是交了学费了事。 家长还有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在学校。 捐款是最常见的,当然捐多捐少,甚至不捐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硬性要求。 正规的私校都是非赢利组织,董事会也都是由家长组成,学校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是公开并严格监管的。所以捐款都是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很多家长都乐于给学校作出贡献。 还有一个因素,捐款也是可以抵税的。 对于很多收入高的人来说,总归是要捐,捐到自己孩子的学校会更加实际。


捐款是非强制的,但家长的志愿者工作则是必须的,每个学期必须有20小时的志愿者工作。 小到停车管理员,搬个家俱布置个礼堂,大到当助教,组织孩子的活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有着家长的身影。


前文说到的各种外出活动,运动会,大型活动,老师都会招募家长帮忙管理孩子。 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工作日不能过来陪孩子,于是这种外出的活动一定要有几个家长参与进来,每人负责带几个孩子,以免出现闪失。 我作为一个自雇从业者,时间相对自由,也自然是逢活动必参加的。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温哥华的台湾妈妈,她有三个子女。 这位妈妈跟我说,她对加拿大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孩子学校的志愿者工作。



她每年要跟孩子的班级外出几十次,去过温哥华岛上体验野外生存,也去过卡尔加里的剧院聆听歌曲,她跟随孩子的运动队走南闯北,也陪着孩子体验过各种我们正常生活很难接触到的别样人生。 最重要的是,她没花过一分钱。


虽然说是志愿者,为学校义务劳动,但她觉得反而是自己赚大了,跟着孩子涨了太多见识。 对此我深有同感,并且以这位母亲为楷模。


王中王的老师名叫Mrs. J,是全校闻名的好老师。 五十来岁,每天都打扮的非常精致体面。 她从心底里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她能随口叫出班上任何一个孩子家长的名字。 她非常善于倾听孩子,给孩子极大的尊重和包容,但上起课来却容不得半点违反纪律的事情发生。 她在学前班很多年了,学校里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是在她的影响下一点点成长。 一到放学,Mrs. J的身边总是围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跟她打招呼,跟她聊天,或者仅仅是一个拥抱。


我尤其喜欢在她上课的时候当志愿者,每周五上午,我都会去做数学和英文课的helper。 说实话,我倒希望时光倒流,自己是这个班上的学生,每天体验一个好老师所带来的快乐。


我喜欢在孩子们中间待着,这是难得的了解他们的机会。 时间长了,我熟悉王中王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的喜好、个性,全部门清。


  • 我知道孩子们中间这段时间最热衷的游戏是什么,他们时髦的动画片是什么,他们最喜欢什么玩笑;

  • 我也知道每个种族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午餐,家里给带什么零食;

  • 我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点,哪个孩子数学好,哪个孩子英文好,哪个孩子懂礼貌,哪个孩子最强壮;

  • 我还知道孩子们间的小团体,谁和谁最近总在一起玩,谁和谁最近又闹掰了......


更重要的是,我在观察自己的孩子。


  • 我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在班级的学业怎么样,哪门课有困难,哪门课很轻松;

  • 我知道他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的问题,他怎么交朋友,怎么处理冲突;

  • 我知道他最喜欢哪个朋友,也时常跟他开喜欢哪个女生的玩笑,弄的他面红耳赤(是的,学前班的小孩已经有些概念了);

  • 我喜欢跟他八卦同学们的趣事,谁谁今天做傻事被老师罚站走廊了,谁谁的Sight Words读到第十册了,谁谁的爸妈今天忘给他带午饭了,谁和谁已经私定终身了......


这些八卦趣闻经常让我们捧腹大笑。



在我的概念中,陪伴只是一个概念,而了解孩子、体验他们的生存状态、并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是陪伴的基础。


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就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深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当然只是一个旁观者。 这已经足够了,往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与家长的理解隔阂。 尤其是华人移民孩子,他们在社会上会遇到更多的冲突和挑战,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并给出指引,能快速的帮他们建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跟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习很多。 我能感受到别人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可以看到孩子们共性的优点和问题; 我从老师身上学到怎么鼓励孩子、怎么管理孩子; 我更了解到这个社会鼓励什么,排斥什么,通过这个小班级去感受加拿大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宝贵教育经验!




海淀和温哥华相隔万里,分属地球的两端,但对孩子的爱和教育,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 你很难说“海淀家长”或者“温哥华家长”孰优孰劣,更不能说哪边的孩子更快乐更有出息,只是受制于环境的影响,侧重点不同而已。


前几天王中王学校举办放假典礼,全校几百名师生在礼堂中又蹦又跳,齐唱哪首: “We Are the Kingdom”。 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多么美好的年华!



If only we could se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