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生成式AI技术带来的这场巨大转型,不仅给企业带来机遇,也对领导者提出了全新要求。《展望》杂志邀请时任埃森哲大中华区首席数据专家陈泽奇、埃森哲领导力与文化方面专家谢莉·温特和大卫·鲍曼,围绕企业领导力话题分享真知灼见。
“所有人都能快速获得行业见解,
领导者可能会经历身份危机。”
陈泽奇:
生成式AI给领导者带来了很多裨益。过去,领导者根据自己和团队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决策;现在则可以借助这一“外脑”,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广泛的数据和洞察;还能结合预测式人工智能,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快速模拟多种情景,评估潜在影响,从而做出有效决策。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生成式AI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分布更扁平,有可能削弱传统领导者的相对优势。过去,企业决策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者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制定决策;现在,高层和基层在获得信息等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一线员工也可以在业务现场做出高质量的决策,他们将会比过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就对高层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谢莉·温特:
决策民主化和赋予基层权力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角度,其程度因组织而异。根据我的观察,一个组织赋予员工权力的程度往往与行业和组织存续时间有关。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传统组织,文化更注重权威性,这些组织要想从生成式AI中获益,调整领导风格和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今,大多数领导者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当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能够让其他人快速获得行业见解,领导者可能会经历身份危机,甚至陷入防御模式。我希望,生成式AI能促使领导者更多地思考领导力当中的人文因素。与其用权威、地位和专业技能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不如围绕自己能够提供的独特的人性化领导方式来重新定义价值,并且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例如,创造归属感,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为团队指明方向,赋能员工进行试验和发现可能性,从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转变为创造人与技术之间的积极互动。
大卫·鲍曼:
领导者的竞争力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过去,专业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通过识别、吸引和留住某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来获得优势。生成式AI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民主化,也让知识开始变得廉价,这是否意味着企业不得不开始寻找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如果组织和个体都能获得类似的数据和学习模型,在一些赛道里,是否组织和个体之间的鸿沟也在缩小?
陈泽奇:
的确有观点认为生成式AI可以改变竞争力,过去,培养出一个专家也许需要20年,因此专家是非常稀缺的,但现在生成式AI无差别地提供了这些知识。从知识角度看,这一工具肯定可以改变竞争格局,甚至在国家层面。
尽管生成式AI潜力巨大,能够将其规模化部署的企业却不多。如何有效部署它以释放出这种力量,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个差异化竞争因素⸺这需要领导力、数据、人才和企业文化的共同支持。有了好的工具,但却不使用它,业务不会腾飞。以我遇到的首席执行官为例,有的完全不相信生成式AI,部署的进展可想而知;另一些则站在另一个极端,对生成式AI的能力过度乐观。我认为领导者得拓展自己的认知,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让已知的东西有效运作。
《展望》:为了用好生成式AI,领导者要留意哪些潜在风险?
谢莉·温特:
做到善用生成式AI非常重要,而非成为信息的奴隶。我们经常听到反馈,领导者被大量信息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他们可以利用生成式AI过滤信息,减少过载。然而,领导者也需要有意识放慢脚步,停下来做甄别,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精神,拒绝快速决策的诱惑,以免它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之上。
陈泽奇:
领导者需要了解生成式AI的能力和局限性,在恰当的地方使用它。比如,生成式AI的运营极为耗能,大规模部署会给环境带来巨大负担,对可持续性并不友好。领导者必须有所取舍,把生成式AI用在回报最大的地方,在效率提升和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糟糕的状况之一是,
觊觎新技术的好处,
但仍想保留过去的结构。”
《展望》:在生成式AI时代,领导者最关键的任务是否依然是塑造组织文化?
陈泽奇:
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一方面,某些企业文化会让生成式AI更容易被采纳。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比如愿景、价值观、信念、激情,以及日常行为准则。这一切都与人的行为有关,生成式AI不会轻易改变这一点。这些都隐藏在人的思想里,只能被感知、提炼和影响,并不能被生成式AI处理。因此,生成式AI不能替代领导者去影响和塑造文化。
谢莉·温特:
完全同意。生成式AI有可能让人们越来越独立地工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被削弱,因此领导者在塑造文化方面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埃森哲研究发现,生成式AI时代需要关注两个主要文化因素:心理安全和双向信任。组织需要倡导一种允许普通员工发声和鼓励好奇心、勇气和实验精神的文化,心理安全则是这一切行为的前提。另外,生成式AI有可能引入谬误,组织还需要确保人们能够放心大胆地说:“我不能完全相信AI告诉我的事。”
生成式AI还可能会对员工驱动力产生影响。如果AI已经完成了人们90%的工作,人们就会开始想:“天哪,我能为公司增加什么价值?”创造让人们在技术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贡献价值的文化至关重要。
陈泽奇:
当生成式AI被部署,许多基础工作将被取代,如果人们不及时找到新的定位,就可能失去价值感。因此在这场巨大转型中,领导者需要帮助员工重塑自我价值、重塑尊严。
大卫·鲍曼:
即使有时候人们愿意做出转变,还是存在陈旧的管理理念阻碍转变。多年前,一家德国企业公司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激励措施下,工人们提高了积极性和效率,每天下午3:30之前就能完成任务,甚至刷新了产量纪录,但公司却并不喜欢看到工人少干一个半小时活,于是取消了这项激励,人们随即回到了效率较低的工作状态。在AI时代,同样的故事会不会再次发生?员工们拥抱了改变,然而公司不喜欢这样的变化,这让一切回到了原位。
谢莉·温特:
这个例子特别好,证明我们应该放弃过去认为正确的一些预设。对于企业,当前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状况之一就是:一边觊觎生成式AI带来的好处,一边尽力保留过去的结构。
生成式AI时代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在部署生成式AI之后,领导者必须像员工一样持续学习;另一项关键能力是质疑和挑战早前对产品或业务的预设。而且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平衡,你必须找到质疑和挑战的“度”,如果过多,员工会感到困惑;如果过少,产品或业务将无法实现快速进化。
“没有适配的企业文化,
部署AI后也可能是一场空。”
《展望》:在生成式AI时代,领导者的哪些特质至关重要?
谢莉·温特:
除了“度”的把握,我认为在生成式AI时代,归属感和建立持久关系的需求依然存在,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连接,是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陈泽奇:
第一,生成式AI仍在快速发展,领导者要不断学习,理解新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第二,善用新技术,为业务助力。生成式AI只是业务的助推器,商业是根本。首席执行官要思考如何在新技术冲击下重塑商业战略,而不是构想一个以生成式AI为中心的商业战略。
第三,塑造企业文化。要想让生成式AI发挥作用,企业文化里得有创新基因,多元包容也很重要。数据科学家喜欢打破陈规,做有趣的事情,许多传统行业难以吸引到这些人才,不仅仅是因为钱,还取决于企业文化。
第四,也是最难的部分,领导者要有能力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这个大变革中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人们害怕被取代、尊严被削弱,从而不敢拥抱变革。所以领导者需要重塑员工的定位,帮助员工找到新的价值点,并用共同愿景去激励大家。
谢莉·温特:
听你这么说,我想到两件事。其一,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由高层设定的基调和传递的信号来塑造。例如,如果首席执行官本人缺乏创新思维,组织也会死气沉沉的。
其二,人们对生成式AI的生产率和效率有很多期望,但是如果没有一致的愿景、结构和流程所带来的连贯性、适配的企业文化,部署生成式AI后,它可能只会被闲置,或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展望》:在生成式AI时代,如果让您给领导者提一条建议,您想说什么?
陈泽奇:
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保持谨慎。谨慎意味着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不贸然行事。带着对未知的敬畏去处理问题,是我们重新构想未来的关键。
谢莉·温特:
要有好奇心。既要好奇技术本身,也要好奇员工与技术是如何互动的。不要端着领导者的架子,假装自己已经有了所有的答案。哪怕你没有答案,也要有勇气提出愿景,别害怕说错。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领导者需要从为员工提供答案转变为向员工提出正确的问题,并通过生成式AI找到创造价值的新方法。领导者需要扪心自问:我能为员工提供哪些他们从技术中无法获得的价值?我能为他们描绘什么样的愿景,让他们明确方向、保持动力?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领导者可以开始尝试转变自己的身份,并带领组织开始变革。
陈泽奇:时任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应用智能业务主管兼首席数据科学家
谢莉·温特 (Shelley Winter) :埃森哲全球领导力与文化、内容与交付主管
大卫·鲍曼 (David Bowman) :埃森哲亚太区领导力与文化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