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性别差异在心力衰竭(
HF
)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性别可能影响一些治疗的效果,但针对非奈利酮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了解仍较为有限。
近期,
JAMA
子刊
JAMA Cardiology
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非奈利酮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尤其是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女性和男性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起来看看吧!
性别差异已在心力衰竭(HF)的流行病学、射血分数表型、症状和表现、共病及结局中被报道。更具争议的是,研究显示性别会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对某些治疗的反应。
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中,女性似乎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获益更多。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型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中,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相对于依那普利在女性中的疗效,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数较高时,相比男性有更好的效果,这一结果在PARAGON-HF试验(HFpEF患者的ARNI与ARB的全球前瞻性比较)中有所体现。
类似的发现也在TOPCAT试验中报道,虽然对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和治疗的交互作用检验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但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螺内酯对比安慰剂有类似效果。
最近,研究发现在HFmrEF/HFpEF和肥胖患者中,女性对司美格鲁肽的体重减轻反应高于男性。这些发现凸显了在HF中进行性别特异性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在FINEARTS-HF试验中预设了对非甾体MRA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患者中性别差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在6001名参与者中,女性占45.5%。主要结局是心血管死亡和总(首次和复发)心力衰竭事件的复合指标,包括因心力衰竭非计划住院或急诊就诊。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相比,显著减少了主要结局的发生,降幅为16%(HR:0.84;95%CI:0.74-0.95;P=0.007)。
在第三期随机临床试验FINEARTS-HF中进行了预设分析。该试验在37个国家的653个中心进行。参与者为40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患有症状性心力衰竭,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于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期间随机分组。
干预:非奈利酮(剂量滴定至20毫克或40毫克)或安慰剂。
主要结局:心血管死亡和总(首次和复发)心力衰竭事件的复合指标(包括非计划住院或急诊就诊)。
在FINEARTS-HF试验中,共随机分配6001名患者,其中2732名为女性(45.5%),平均年龄(标准差)为73.6(9.1)岁。
基线特征组间差异:
-
女性的肥胖率较高;
-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女性为54.6±7.6,男性为50.9±7.6);
-
估计肾小管滤过率(eGFR)较低(女性为59.7±19.1,男性为64.1±20.0,P<0.001);
-
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较差;
-
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
-
总症状评分(
KCCQ-TSS
)较低(女性为
62.3
±
24.0
,男性为
71.0
±
23.1
);
女性的主要结局发生率(每100人年)略低(15.7;95%CI:14.3-17.3),男性为
16.8;95%CI:15.4-18.3)。
图1:根据性别和治疗分组的主要结局
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在女性和男性中的主要结局风险减少幅度相似:女性的HR为0.78(95%CI:0.65-0.95),男性为0.88(95%CI:0.74-1.04)(P=0.41,交互作用无显著差异)。
主要结局的各组成部分和全因死亡的具有一致效应。
非奈利酮治疗后,从基线到12个月,平均KCCQ-TSS的提高(改善)在女性和男性中均较大(P=0.73,交互作用无显著差异)。
非奈利酮在女性和男性中的耐受性相似。
在FINEARTS-HF研究中,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的女性和男性患者中,均能显著减少主要结局的风险。非奈利酮在女性和男性中的耐受性相似。
非奈利酮在HFmrEF/HFpEF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一致?
在这项包括6001名症状性心力衰竭和左室射血分数≥40%的成年人群的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中,女性和男性在非奈利酮治疗下的结局相似,均能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事件,并改善症状。尽管非奈利酮的副作用发生率更高,但在两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