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第三届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 | 分论坛“专题 I :医学基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成功举办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4-12-06 19:04

正文

2024年11月28日下午,“医学基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专题论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区举行。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刘芝华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马超教授共同主持。


围绕医学基础学科的最新进展、发展态势、教育改革、传承创新等内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高校的9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中作了专题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智慧检验与数字医疗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黄爱龙教授谈到医学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上的一些困境,其中基础学科与临床或其它相关学科融汇贯通尤为重要,但非常难于实现。黄教授表示,应以未来需培养什么样的医生来探寻新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医科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医学教育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山东大学副校长兼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教授介绍了新医科背景下齐鲁医学教育的实践:齐鲁医学抓住新发展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医学教育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学校医学改革发展,坚持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医教协同发展、医学教育综合性完整性相统一、全校办医学四个原则,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布局新医科建设,在拔尖人才培养及探索长学制医生科学家选拔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与突破。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教授谈到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包括两方面:一是构建基础医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二是培养有温度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让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胸怀祖国,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国际视野。在学科建设中,雷教授强调:基础医学是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石。要把产教研融合起来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厚基础、强创新、提质量〞的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对生命科学基本问题和学科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模式基本上是在静止的、二维线性、简单系统和单层次的层面上研究,无法满足对生命体系超级复杂性研究的需要。生命具有复杂系统的涌现规律,倡导通过各个组学整体结合去研究疾病。在疾病上发现真问题是第一位,之后才能在这基础上去深究机制。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韵教授在题为“新科技革命和大健康背景下基础医学学科发展态势与构想”的报告中指出,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和适应,增强基础医学在大健康背景下的实际临床成效,基础医学才能发展壮大。王教授分享了北京大学在建设人体解剖学共享图库及虚拟实验平台、开设前沿拓展课程、增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室等方面助力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果。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础医学)专业负责人吴砂教授以地方院校的基础医学建设经验为例,探讨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本研一体化专业综合改革模式。南方医科大学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的重大机遇,统筹医学规划,采取教研室与PI制度融合,组建创新科研及长效人才培养平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二级学科交叉形成五大研究方向,提高基础医学学科发展水平。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教授以“深化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基础医学教育 4i 建设”为题,围绕当前新形势下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4i”教育——Innovation(创新)、Intelligence(智能)、Integration(融合)、International(国际化),目标是发展高质量教育教学,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期望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推进基础医学教育“4i”建设,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