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永利
经济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王永利

王永利 |央行多招并发超出预期

王永利  · 公众号  ·  · 2024-09-25 11:26

正文

9月24日,一系列刺激性货币政策出台,超过了社会普遍预期。这次政策调整一定会产生不小的积极作用,对此应增强信心。但不应寄希望此次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都能持续大幅反弹,深层次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9月2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潘功胜行长宣布了一系列降准降息以及支持房地产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刺激性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1)降准。近期将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且年内还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0.25-0.5个百分点。


(2)降息。将央行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调降至1.5%。预期由此可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大概0.3个百分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基本稳定。


(3)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由此也一定程度上减少房贷的提前还款。


(4)降低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当前的25%下调到15%。


(5)支持保障性住房和经营性物业贷款。将5月份人民银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资金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两项政策文件到期日由今年底延期到2026年底。


(6)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一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用于向商业银行抵押融资并用于投资股票市场。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二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央行以1.75%的利率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商业银行可以加上0.5个百分点后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股票。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可以增加额度。


另外,央行还在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资本市场平准基金也正在研究。


央行多招并发,超过了社会普遍预期。 对此应该如何看待呢?

央行为何此时一口气推出多重刺激政策?

首先,这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修复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的需要。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下行、就业和收入预期减弱仍在增强,房地产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和债务压力加剧,很多问题相互纠结,亟需采取一揽子有力度的宏观政策加以调节。


其次,面对多重因素相互纠结的复杂局面,重大政策出台必须仔细论证、稳中求进,避免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又引发其他方面更大的问题,至少需要保证新的政策利大于弊。


比如,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在降低商业银行从央行拆借资金的利率的同时,也可能会相应降低商业银行存放央行资金的利率,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率水平影响不大;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会减少借款人的负债成本,但商业银行也可能相应降低存款利率,减少存款人的利息收入。降息对借款人与存款人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如果银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但银行原来吸收的定期存款等利率水平不能下调,意味着银行的利差就会缩小;房贷首付比例下调,也会使银行房贷风险比原来增大。这就需要央行对政策调整方案必须综合考量仔细论证,平衡好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草率行事。正因如此,这次发布会上,潘功胜行长也特别强调:在政策调整的方案设计中,人民银行的技术团队经过多轮认真地量化分析评估,这次利率调整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总体上是中性的,银行的净息差将保持基本稳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