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基于本报告所做出的投资行为,需要您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官网:projectpai.com
对多数人来说,人工智能就像一个黑盒,许多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人工智能的多个分支中,深度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然而随着DeepMind的AlphaGo 2.0围棋大战,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效用逐渐展现在大众眼前。人工智能在下一阶段是否会呈现出应用到各领域的趋势,尤其是当和区块链碰撞时两者如何结合,将不只受技术层面影响,还需要考虑商业层面的博弈。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分别是算法、数据、计算能力。谷歌研发的开源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可以让开发者把复杂的数据传输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在算法层面逐渐降低门槛和难度。在目前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相对而言算力和数据一直都保持着较高权重。深度学习中的数据喂养,包含“训练”、”反馈“两个关键词,DeepMind的首个应用领域是医学,因为可以在许多大医院获可现成数据,且能和临床结果形成对比。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今天评测的PAI,在其白皮书背景介绍里,描述过去十年人工智能(AI)高速发展并开始全面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自动驾驶、AlphaGO、IMB的医学影像分析、亚马逊AI管理物流体系等,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处于爆发期,提出每个人应该考虑该如何驾驭人工智能,使之安全地为个人高效率地服务。
那么PAI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合逻辑,与区块链的结合模式是否靠谱,我们
不喧宾夺主,下面进入正题。
ChainDC萌芽版-V1.0 详细结构图(点击可放大)
PAI想要做的,是用区块链对人工智能进行认证、管理、数据学习和应用开发。每个人在使用自己的PAI的同时,也为整个系统贡献数据和资源并因此获利。PAI区块链协议有三个模块:认证、智能网络、数据存储,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人工智能服务,包含社交、个人助理、娱乐和医疗保健等场景。在未来也想拓展成提供数据和应用开发平台,促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融合。
具体到PAI这款产品,它实现的是赋予每个人的电子档案一个三维的视觉虚拟形象,通过VR和AR技术,在真实的世界里看到虚拟的智能化身。每个人的PAI是经过认证的三维人工智能形象,与本人长相,声音相似。根据白皮书的描述,PAI还将越来越懂你的智能形象(Avatar)。每个PAI都是由原始主人生成、控制和管理。
Project PAI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算法交织在区块链架构上,是PAI区块链的核心模块。每个人的数据与自己的PAI相连,通过区块链网络来确保安全和唯一,交易的发生、积分、验证、生物特征数据、机器学习的特征等被写入区块链议并无法篡改。即没有用户的允许无法使用和添加、操作PAI信息。
该项目对自身定位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AVATARS分散式平台,用户在平台上创建和管理PAI化身,最终实现以PAI为中心的跨应用交互。在虚拟助理、卫生保健、社交网络、娱乐等领域产生新的体验,这是一个想象力很大的目标。
PAI和区块链的结合,真正用到区块链技术不多,身份认证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向,但具体到项目本身,
人工智能元素的嵌套就显得比较牵强和勉强了
。白皮书中所描述的应用场景里,化身的歌声合成、约会、找工作、AR聊天等更像是VR的游戏,尽管充满了想象力,但并没有在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三者任一领域中真正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也没有明显的现有痛点存在。
也就是说虽然充满了想象力和吸引眼球的内容,但不用到区块链技术似乎也能做好
,更像是一个纯人工智能项目,这是在战略定位上我们认为很可惜的。期待在项目后续进展和开发中,能够挖掘出其他真正有用,真正和区块链结合的点。
我们认为PAI短期吸引眼球的点不少,有趣,但长期实际应用价值模糊,不仅和底层设施无关,也无法定位为衔接到应用层的中层协议或平台。
综上,对PAI在“战略定位”二级子维度给出的评定为:上层应用,16分。
在白皮书的阐述中,PAI认为每个人通过使用自己的三维智能虚拟形象,可以协助表达、体验、互动、管理、做事,因为虚拟的自己不受任何时间或物理空间的局限,让我们的时间、生活和工作更有趣、更有效率,并罗列了例如社交、约会、购物、医疗保健等场景。
那么我们试着去想象白皮书中所列举的案例,看看是否真的提升效率了呢?
我们承认这很好玩有趣,但太过科幻,甚至是梦幻。
如果回到择偶和找工作这样的人生大事上,想必大多数人更愿意自己亲自上。
另一方面,白皮书中描述到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点是个人数据的去中心化,由于PAI的智能学习需要从每个人的各类
电子档案中提取个人特征,建立各种行为的预测模型,让电子档案智能化 ,最终生成三维的视觉虚拟形象,
PAI需要靠单独个体的数据去喂养它成长,因此身份认证的确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个人数据目前被各类中心化平台(搜索引擎、电商和社交网络)控制着。人们对自己的档案几乎没有控制和转移的权利。不仅如此,中心化平台通过广告等途径将这些价值变现获利。每个人作为价值的提供者,却被限制了获取、运用、和获利的权利。
乍看之下并不矛盾,但进一步深入思考还是有漏洞的,首先目前人工智能企业并没有大规模收集个人数字资讯,何谈中心化利益分配需要重组。而且即使以谷歌为例,大规模收集到的信息也是为了让算法进化得更好。人们自愿贡献数据和资料、上传各类信息喂养这只真正的谷歌智能大脑,当数据回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上,真的能衍生出更好的算法吗?
开源
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微软小娜、科大讯飞的语言识别等,这些真正在为现实世界或人工智能发展去解决问题和痛点的产品和企业,他们同样持续地收集很多数据,但极少出现作恶。
既然这样的方式能解决问题,
那么相比之下仅仅打着娱乐噱头的场景,
为了去中心化而去
中心化
,可能就显得比较多余,或者画蛇添足了。
综上,我们认为PAI的场景痛点并不明显,没有极大提升效率也没有结合去区块链技术的严格必要性,
对PAI在“项目必要性”二级子维度的评定为:无必要,8分。
二级子维度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战略定位
|
0-60
|
上层应用
|
16
|
项目必要性
|
0-40
|
无必要
|
8
|
根据白皮书披露,Project PAI表示正在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ben合作,开发PAI的区块链网络和PAI的应用。
根据白皮书信息,Project PAI区块链实验室将由核心开发人员AlexWaters牵头研究区块链部分的技术问题。Alex从2010年起参与Bitcoin原始代码的编写,是比特币区块链原始算法的核心团队成员之一;Alex 同时还是比特币区块链天使投资公司Coin Apex的创始人;2014年创建了比特币支付公司--coin co。
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中首席工程师Mark Harvildla的研究方向是智能唱歌的技术,没有列举具体过往产品,另外几位技术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分别在人脸识别、语义理解方面。
因此,我们认为其技术团队的领头人参与过区块链项目的开发并且经验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成员参与过软件项目开发。
对于“技术团队”二级子维度,我们可以客观的给出如下评定:
技术团队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区块链开发经验
|
0-15
|
有过职业区块链开发经验
|
10
|
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
0-15
|
参与过软件项目的开发
|
9
|
是否同时具备区块链技术和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
0-10
|
具备
|
10
|
从白皮书中了解到,Oben将为Project PAI提供核心的个性化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成为Project PAI的第一个创新伙伴。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背景不错,成立于2014年,专攻个性化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实现个人语音、照片或者三维扫描,让用户自己可以在移动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物联网体验中使用的自己的人工智能形象。获得软银旗下下一代媒体创新基金和腾讯的投资。
PAI在宣传和推广中一直主打Oben的背景,可见运营团队深知哪些内容更能收割注意力和吸引眼球,因此我们认定Project PAI运营团队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在人工智能行业里具备了一定资源。
综上,对于Project PAI在“运营团队”二级子维度,我们给出的评定为:
运营团队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公司或项目运作经验
|
0-15
|
运作过一般的商业公司或项目
|
9
|
行业资源背景
|
0-15
|
一定的行业资源
|
10
|
是否同时具备项目运作经验和行业资源背景
|
0-10
|
具备
|
10
|
官网上没有明确列举哪些人是项目顾问,白皮书中仅介绍了ObEN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背景。除上文提到的腾讯之外,还有韩国SM娱乐集团、如山资本、Vive、峰尚资本、科技孵化器Idealab.com等。
需要提到的是,宣传中普遍提到的孙正义领投的说法并没有找到证实信息,软银旗下该基金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述。
综合,我们给出其如下认定:
投资人(及顾问)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投资人
|
0-20
|
顶级投资人
|
19
|
综上,Project PAI在一级维度“团队”这块的最终评定为:
团队
|
打分区间
|
实际得分
|
技术团队
|
0-40
|
29
|
运营团队
|
0-40
|
29
|
投资人(及顾问)
|
0-20
|
19
|
官网、经济白皮书、技术白皮书中均未找到PAI的路线图和目前进度,在媒体报道中能找到的关于PAI或ObEN的资讯也主要是介绍ObEN,没有该项目进度披露。通过新闻中demo产品演示的视频,我们认为项目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模块进展稳定。
官网给到了中国社区指定联系人,通过她可以加到微信群,了解下来目前确实没有Roadmap的消息,对于PAI在区块链技术板块链的开发进度,在官方没有披露和公示前,结合我们的模型,进展只能归到PPT(白皮书)阶段。
。
因
此,我们给出如下评定:
当前进度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
|
0-100分
|
Demo阶段
|
25分
|
对于萌芽期项目,我们会重点关注其社区治理的制度,包括融资额、资金监管,以及是否有自洽的闭环逻辑来推动代币升值。
官网和白皮书中未披露融资额度信息,在中文社区中得到的答复也是一样。
然而,非官方代投群里却有人确信誓旦旦地表示已经知道融资额度是一亿美金。我们的模型仍然以官方信息为依据。
综上,给出本二级子维度“融资额及预算未披露”评定,0分。
白皮书及官网没有给出资金监管制度。无论是外部监管还是内部监管,均未给出。
虽然说未给出资金监管方案的项目,未必后续不会补充监管方案,也或许在开发中会以非常合理的形式接受大家的监督,使得整个资金使用、公司运作十分透明。但这些只要不在白皮书中作出承诺,我们都不能直接采纳。
综上,给出本二级子维度“资金监管未披露”评定,0分。
PAI采用双层币结构(PAI币和积分币)。类似游戏中一套充值币,一套积分币的系统。
(1) PAI币:Project PAI系统级的、内部的、去中心化的PAI币 (等同于游戏金币)。
(2) 积分币:专用的应用程序级别的积分,可由开发者针对其应用程序设计 (等同于游戏积分)。
在白皮书的解释中,双层币结构设计是为了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程序和PAI平台的门槛,用户不需要拥有比特币/以太币或者了解区块链也可以使用应用。
参与PAI区块链的用户可以成为一个矿工;在应用程序层级参与平台的用户都则获得积分币作为酬劳;开发者可以使用内部PAI币或者应用程序层级积分币来设计智能合约或是进行交易。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点如下图。
结论就是:积分币可用但不可交易,PAI币可交易。
一套数字货币的生态运营其实已经很复杂,PAI要采用双层币结构的实际效果需要打一个问号,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像一个区块链项目,更像是一款手游里的经济系统(默认通胀)。
我们在此做一个合理假设,PAI根据数字货币世界的规则,将来会制定一个总发行量,有少量增发空间或限制不增发,那么随着项目的良好运作以及供需关系带动代币价值波动或增长,但是同时还加入一套没有上限,甚至可能带来通胀属性的积分层币,这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也许并不是良性的。
综上,我们对PAI在本维度给出如下评定:
社区治理
|
打分区间
|
实际评定
|
实际得分
|
融资额及预算披露
|
0-30
|
融资额及预算未披露糊
|
0
|
资金监管
|
0-30
|
未给出
|
0
|
代币升值逻辑
|
0-40
|
无明显升值推动逻辑
|
5
|
人工智能+区块链的项目目前还没成功先例,这块空白市场充满机会也布满了风险和挑战,现在和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开始出现一种现象,即某一类型区块链项目开创先河并获得可观涨幅后,跟风的项目方立刻往这条赛道扎堆。
具体到PAI,它的做法新意十足,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先吃螃蟹,这是值得赞赏并得到投资人认可的,团队的行业资源背景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也是其加分项,但目前无论规划和进度都比较模糊、项目的切入点,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必要性等存在疑问。
综合考虑,我们给PAI在独立维度“风险”上的评定为:
高
。
我们评判热度的方式,主要来自项目的官方社交渠道,如电报群、Slack群人数活跃度等,同时也会考察项目在Twitter和facebook的粉丝情况。
官网给到的直达社区有facebook和twitter,关注人数少,反而国内的微信社区群不知不觉已经建到了24个,在群里主要是发布新闻,没有公布额度、硬顶,也没有路线图,可聊的内容有限。相比之下,另外一些打着私募或代投旗号,话题热烈讨论的非官方微信群里,却自称是所谓官方telegram,这个暴露出官方对社群的管理存在一定混乱。
因此,我们对该项目在当前阶段给出的热度评定为
:
中
。
将上述各单项维度的评测结果汇总,得到整体评测信息:
ChainDC萌芽版-V1.0 评测P
ROJECT PAI
|
一级维度
|
原始得分|权重
|
加权得分
|
战略定位
|
24|30%
|
7.2
|
团队
|
77|30%
|
23.1
|
当前进度
|
25|10%
|
2.5
|
社区治理
|
5|30%
|
1.5
|
风险
|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