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在最
新一次的PIRLS全球阅读能力测试,中国台湾地区获得了全球第八名。台湾学
生的阅读素养为何进步的如此之快?
台北万兴国立小学或许可以作为案例。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博士曾品方是台北万兴国立小学图书馆老师,在学校里,除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她还负责为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阅读主题活动,用一系列阅读引导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周,
外滩君有机会与曾品方老师聊了聊,下文就将谈谈她对阅读素养的理解,以及她在万兴国小的阅读课程实践。
文丨周滢滢 编辑丨李臻
2006年,中国台湾首次参加PIRLS全球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结果令当地教育界感到震惊,学生的阅读成绩在45个测评国家和地区中,仅名列第22名。
此后,各大学校开始引进PIRLS的阅读策略。2016年最新一次测评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跃居全球第8名。
为什么,短短十年间,台湾的阅读能力进步飞快?如果说PIRLS阅读策略的引入很重要,那么,能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能力培养上的“阅读老师”,则更为重要。
台北万兴国立小学图书馆老师,曾品方,就是这样一位专业的阅读老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的她,来到万兴国小之前,已经在大学图书馆任职了13年,并在阅读创意教学和阅读专题研究方面,屡屡获奖。
在万兴国小,你想象不到的是,一位图书馆老师居然能有这么大的自主性发挥。
曾品方不仅负责为各个年级提供整本书的阅读书目;和各学科老师讨论,设计与课程相关的阅读主题活动;她还和出版社联系,策划与课程相关的读物、影像资料,支撑学生更多元化的学习;同时,她也亲自为学生上阅读课,用一系列阅读引导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这样,她不仅让万兴国小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幸福的地方”,也在这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体系。11月底,由蒲公英教育智库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教育创新年会上,曾品方老师受邀出席“重新定义学校阅读”的分论坛。
借此机会,外滩君专访了曾品方老师,聊聊她对阅读素养的理解,以及她在万兴国小的阅读课程实践。
台北万兴小学图书馆老师 曾品方
照片由公众号“新校长传媒”提供
“台湾对素养(Literacy)这个词的定义是,包括
认知、态度,实践在内的综合能力。
” 曾品方说,阅读课程中也应该有这样一系列的素养导向目标。
她联系刚刚在万兴国小做完的蜜蜂专题阅读活动,与我们具体分享。
虽然自然教科书里,对蜜蜂只有一段轻描淡写的描述:“蜜蜂是昆虫什么科,它是社会型昆虫… ”曾品方却和自然老师、美劳老师共同备课讨论——“阅读活动怎么设计?孩子的收获目标是什么?对应的课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可以提供哪些相关的科普书籍?”
在这过程中,她认为,需要囊括以下
四个方面的素养导向:
“教育要做的是发展一个人的认知、情意跟技能。同样,在一本书的阅读中,也应该同时照顾到这三个方面。”
在认知层面,要让孩子了解相应的知识,比如蜜蜂这一昆虫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属性;在情意层面,要让他们从内心里珍惜蜜蜂,有尊重生命的情感;而技能层面,则是从更现实的角度,知道遭遇蜜蜂时如何自我保护。
“学习某样东西之前,先引导孩子真正认识它。”
虽然教科书里只有对蜜蜂的简单介绍,但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却可以提供脉络化的学习,让孩子在真实环境里,“看到”蜜蜂的存在。
在万兴小学所在的台湾南部,有很多蜜蜂,她就利用这种社会情境,设计阅读课程,引导孩子,认识蜜蜂的自然生态。
学生观察蜂蜜细节构造
“我们太容易功利得只看到成果,而没有注重学习过程。”
怎样才是重视学习过程?相比较直接告诉孩子,让他们记住蜜蜂有六只脚,前后脚结构不同,不妨让他们用显微镜或放大的照片去观察。
同样,阅读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过程。学生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阅读提问策略,去一步步引导。
将阅读中学到的东西,真正化为现实中的行动,这就是实践能力。
比如,参与过蜜蜂主题阅读活动的孩子,看到蜜蜂不会惊慌失措,更不可能拿石头去砸蜜蜂的窝,他们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然,
阅读活动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需要照顾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学习目标。
比如,
低年级学生
要了解蜜蜂的身体结构,知道它属于哪种昆虫;可以设计一本蜜蜂主题的小人书,为蜜蜂编一个故事,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融入美育和人文关怀。
中年级学生,
要让他们对科普类文本感兴趣,鼓励他们去挑战、质疑书本的权威,发现“蜜蜂并非全都是社会型昆虫,它也有独居蜂。”
高年级学生,
还要引导他们从更宏观的生态系统角度,去关心蜜蜂消失这件事,是整个地球的生态浩劫。
蜜蜂主题活动,学生玩闯关游戏
如何将素养导向落到阅读课程的实处?曾品方强调,关键在阅读策略。
“阅读其实是一种心智,所读的东西在我们头脑里,究竟是怎么看待它的?属于认知心理学。比如让孩子预测一本书的书名,猜测封面上是谁,推论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都属于阅读策略。”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引进阅读测验工具,比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账号,读完一本书,做一个记录,回答几个测试题——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小感想。最后看学生的阅读累积量,进行考核评分,这就变成了一种阅读任务单。
曾品方并不推崇这种简单的,任务清单式的阅读工具。她认为,
最重要的是,
在提问中培养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中的提问策略,有很多种方法,目前国际公认的,采用范围最广的,是PIRLS国际阅读测评。
如何利用PIRLS测评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曾品方以经典绘本故事《三只小猪》为例,具体阐释这
四种提问方式:
1、直接提取
比如,“三只小猪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种最简单的提问方式,对年龄小的孩子很必要,可以先铺一个结构脉络,认识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当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文本,理清脉络很重要。
2、直接推论
在正式看一本书前,不妨引导孩子通过封面内容进行推论。“你猜测这本书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培养孩子利用和观察现有信息,直接推论,以及在接下来的文本阅读中,寻找证据的能力。
3、比较评估
比如“三只小猪的个性好不好?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做比较评估的时候,可能会更多用到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数学里的逻辑结构图,利用图形化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在科普阅读中,可以使用KWL表,即“我已经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学习什么?”
4、诠释整合
诠释整合,是孩子要发展的最高阶能力,它让我们以一个读者的立场,来赋予这本书新的生命。
读完后,需要孩子形成自己的理解,“你的想法是什么?它和另外几本书有什么共同特点?”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行。
曾品方老师在上蜜蜂主题阅
读课
从直接提取,直接推论,比较评估,到诠释整合,通过不同的阅读引导策略,发展学生信息筛选、辨别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数字化时代给我们最大的省思,不是用电子产品分享资讯,而是作为个体如何选择、辨别、使用资讯的能力。”曾品方解释说,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系列的阅读能力,包括指认作者,了解作者的立场和出发点,辨证地看待这本书的内容。
与讲究各种阅读策略不一样的是,还有一种主流的阅读理念,是
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
在曾品方看来,这两种理念在教学中是可以融合的,并行不悖。
“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框架式的阅读理解策略,也要提供一段时间自由自在的学习,让他们利用已有的阅读理解策略,去培养自己选书的能力和品味。”
所以,万兴小学的阅读课程,不会一直讲解阅读策略和发展认知,而是会安排很多“放牛吃草”的时间,让孩子找一本喜爱的书去自由阅读。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爱,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只看某一类型书,就没有办法领略其他领域的美。
如何纠正阅读偏识?
她有一个小技巧,透过“分享一本我最讨厌的书”,让孩子看到更宽更远。
很多孩子都讨厌科普类、传记类书籍,那就让孩子试着找到一本 “我最讨厌的书”,并向全班介绍。
为了能说出讨厌的理由,他们就必须读完这本书。
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发现科普或传记并没那么讨厌,那些坐在下面听的同学们,也会被吸引!
这就是阅读和分享的神奇之处。“我们常常让孩子分享我最喜爱的书,为什么不能分享最讨厌的书?它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打破阅读偏识。”
台湾一直以来实行的“共读书”计划,也有助于打破这一阅读偏识。
在万兴小学,有一张毕业之前的
“必读书单”
。这张“必读书单”,不拘于某一类型文本,既有小说类、历史传记类、自然科普类,也有批判思考类的、社会和人文解说类、以及英文图书,并将各个类别的整本书阅读,融入国语课、社会课、自然课、体育课等各门学科。
这就保证,即使是最不喜欢看科普的学生,小学毕业前也能看完3到4本科普类书籍。曾品方说,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除了必读书单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图书馆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多元化阅读。
下个学期,曾品方还计划举办一场有关国际难民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接触到国际性的议题,激发他们对国际政治、社会人文类书籍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蜜蜂相关书籍
“对于小学生来说,
阅读是要有伴的。
”不管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子之间,如果阅读能经常成为彼此之间的话题,那么这个学校的阅读氛围一定很棒。
因此,曾品方
设计了很多与阅读相关的校园互动。
比如,鼓励孩子们通过阅读交朋友。在图书馆,孩子们可以看同一本书,小声地交流;推行“图书馆贵宾卷”,得到这张券可以不用午休,还能带一个好朋友来图书馆。
阅读课上,她请学生当“助教小老师”,向全班介绍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好在哪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是Book Talk(聊书、谈书)的魅力,往往小读者们的回馈比老师的回馈更有感染力,能让分享者更有动力。”
与课程相结合的一系列阅读主题活动,更是万兴小学的重头戏。
比如,科普类的有植物主题、太空主题、昆虫主题的阅读活动;历史人文类的,有元文化蒙古包体验活动,地球的孩子国际主题活动;英语阅读则与万圣节、圣诞节等节庆主题密切相关。
“设计一场阅读活动,总是能吸引孩子目光的,但是热闹过后,如何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曾品方在万兴小学的经验是,
要将活动与课程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阅读活动。
万兴小学一共有30个班,每一次的跨学科阅读活动,都是一次颇为浩大的工程,也是一次系统完整的主题学习,需要同各学科老师共同合作,彼此信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其实,
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和阅读相结合,哪怕是体育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体育名人传记。
只有将阅读融入到各个学科,才是推动阅读长长久久的办法。”
蒙古包元文化体验活动
作为一名图书馆老师,曾品方也经常向家长教授亲子阅读方法。她认为,
家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高品质的阅读陪伴,而不是追求多么高的阅读效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阅读老师。孩子小的时候,坐在家长的膝盖上,共同读一本书,感受家长的心跳,体会父母念这本书时投入的感情… … 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她将这称为“膝上学校”。
“相比较追求效率和速度,我们不妨结合现实生活,多问问孩子,你从这本书读到了什么?我们的生活,和书里有什么相似之处?”
曾品方举了一个自己和女儿的阅读故事。
有一天,六年级的女儿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排挤,回家哭诉。曾品方这样开导女儿,“是不是觉得,你的同学就像XX这本书里的小男孩,讲话就像箭一样,射向别人的心,让你感到很痛,快撑不住了?”说完,女儿欣慰一笑,体会到书里的共鸣,她释怀了很多。
等过几天,女儿的心结打开了,她又不失时机地引导,“有时候,说话难听的人可能并没有恶意。如果他们懂得换一种讲话方式,就会好很多。下次,你不防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方说:‘你的话就像箭一样射伤了我’,试试效果怎么样?”
就这样,亲子阅读与生活相连接,让孩子不仅从伤痛中释怀,还能学会包容、坦然、幽默面对的力量。
此外,曾品方建议家长,在跟孩子做阅读讨论的时候,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有的家长一味地想要孩子阅读经典书籍,一旦孩子接触到稍微不正经的书,就会心急如焚,火冒三丈。我们不妨在读完这本书后,再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你喜欢这本书?它的利与弊在哪里?’”
家长的角色,其实要比老师更宽容,更有弹性。
老师因为管理整个班级,要讲求教学效率,也许不能给到每个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但是家长却是孩子背后最温柔、坚定的支持力量。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快把
“外滩教育”
设为星标,
不错过外滩君每日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