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2933.3万人次! ·  3 天前  
深圳图书馆  ·  周末选读 │ 于无声处:黄旭华传(节选) ·  3 天前  
深圳图书馆  ·  施爱东:理想故事的诞生 ·  4 天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怎么过元宵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爱尔康玻切新势力】新兴技术享不尽,疑难病症说不停 辩论场上谁风光?一同走进“新势力”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 公众号  ·  · 2018-08-22 17:13

正文

爱尔康手术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陆晶先生、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致开幕辞


圆桌派缓缓落幕,玻切魔法学院即将启程

你,准备好跟随我们一同进入玻切新秀们的魔法视界了吗?


PART 1 V科技

点评嘉宾:张少冲教授、李甦雁教授、贾亚丁教授、沈丽君教授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看视网膜干细胞

——刘勇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如今,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已遍布各个领域。然而,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干细胞治疗,需从基础入手,逐渐应用到人体。这不仅需要解决目前提出的科学问题,同时,还需解决移植的技术问题。众多问题纷纷困扰我们,但科学家们仍未放弃。2012年在 L ANCET 上发表的第一篇胚胎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文章似乎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教授紧紧抓住了这一热点,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实验,他选择无较好治疗手段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及wAMD 患者进行研究。整个实验分为两个部分:



1: 视网膜祖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建立标准化检测方法及手段

  • 人群:视网膜色素变性

  • 方法:首先利用RPC细胞进行验证,随后将RPC细胞进行网膜下注射(8例病人),安全有效


2: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wAMD—— 冲刺工作


细胞获取后,进行动物实验,通过形态学、功能学、安全性等方面评估其是否有效。充分设计实验方案后,实验方式如下:


  • 人群:3例wAMD, 1例dAMD, 6例Stargart

  • 种子细胞:ESC-RPE

  • 方法:术中进行网膜下瘢痕切除,术后优先填充气体,应用免疫抑制剂12周,严密检测相关功能及形态学指标


“刘氏心得”


  • 再生医学主要应用在牙科及骨科,并逐渐扩展到免疫系统疾病

  • 黄斑变性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可能不作为应用的首选

  • 仍存在众多遗留问题


Deep ROP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筛查

——钟捷 四川省人民医院



钟教授团队自2007年起,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工作,随即进行ROP的激光及外路手术,对此疾病已相当有经验。2017年起勇立潮头,开始进行DeepROP人工智能眼底筛查,目的在于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是否有ROP,同时,判断疾病分期。


R OP 智能识别框架

提取各照相中的特征→融合各照相的特征→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分类


筛查效果如何?

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较人类专家准确性好


“钟氏观点”


  • DeepROP照相质量不高导致假阴性

  • 可协助进行更准确的ROP分类及Plus症识别

  • 多模态融合,时空模型——ROP预测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治疗选择

——吕林 李永浩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吕林教授课题组密切关注了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问题,这一疾病目前发病率高,且逐渐成为致盲率第一的眼科疾病,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式是值得关注的。


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发现:


  1. 玻切联合激光能有效提高PMMHRD的视网膜复位率

  2. 玻切联合内界膜剥离未能获得理想的视力

  3. 黄斑病变类型与矫正视力相关

  4. 黄斑劈裂病变与眼轴相关

  5. 后巩膜葡萄肿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

  6. 病变进展与眼球颞侧突出相关

随后,该课题组又比较了兜带术及玻切术两种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李氏心得”



  • 黄斑兜带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有效

  • 黄斑部的解剖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玻切术

  • 视物变形和眼球运动受限发生率较高,需优化植入物材料


术中OCT引导的玻切手术

——黄欣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常仅看到视网膜表层图象,难以判断其具体情况。在手术时,如何准确找到剥膜位置,分辨解剖结构,均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而术中OCT这一新型手段,可有效解决多种问题。黄教授团队通过分享3例病例,为我们清晰明了的介绍了应用术中OCT的好处:


黄氏法宝

  • 术中实时监控玻璃体黄斑牵拉的程度

  • 剥膜时,提供寻找最佳起始位置,实时检测是否准确抓取前膜

  • 剥膜前后,可清晰观察到黄斑断面结构

  • 非必需手段


总结——新时代的创新技术,新生代的创新发展



P ART 2 创视界

点评嘉宾:陈辉教授、张军军教授、王一教授、梁小玲教授


微创玻璃体手术在牵牛花综合 中的应用

——陆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好听的名字可不代表有好看的眼底,听到牵牛花综合症(MGS)这一名称,总是令小儿眼底病医生头痛。该类患者视盘大,呈锥形,有大量血管从视盘底部“爬出”,且色素杂乱。然而,更令人头痛的便是其常见并发症——网脱。



陆教授带来一例有趣的眼底病例:小儿患者,初诊时视力差伴斜视,入院检查,B超显示无网脱,晶状体浑浊,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从后部进入,术中,术者发现眼底呈牵牛花样改变,遂行晶状体切除+激光治疗,恢复良好。然而,仅在第二次随访中便发现全视网膜脱离,遂予以玻切+激光治疗,最后,填入粘弹剂。3月后,视网膜完全平复,恢复良好。


对于M GS 的网脱,主要有两种类型:

  • 裂孔性网脱:长期视盘与周边组织的物理剪切力导致裂孔惰性气体和硅油可以进入视网膜下和颅内

    缺损视盘边缘可见裂孔

  • 浆液性网脱:30%,蛛网膜下间隙通过凹陷视盘与视网膜下间隙沟通导致

    有自愈可能

    视神经鞘开窗有效


“陆氏宝典”


  • 该疾病往往发生在视盘及视盘周围

  • 为防止填充物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填短暂的填充物,如粘弹剂

  • 填充一般在前后房沟通的情况下进行,填充粘弹剂眼压升高约一周,但可有助于视网膜贴附

  • 高眼压状态可通过降压药得到有效控制


早期干预失败后ROP微创玻切治疗

——张国明 深圳市眼科医院



临床经历中,有3例早期干预失败的ROP案例让张教授印象深刻,均为早期玻腔注药及激光治疗后病情未控制,继续进展。随后,予以玻切治疗后患者均恢复良好。张教授对此类病人的微创玻璃体手术进行了总结,发现:



“张氏总结”



27G 前后段手术及器械改进

——杨勋 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



杨教授在眼外伤的患者中同样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眼外伤因情况复杂各异,每个患者其具体表现情况均不同。而最大化减少眼外伤患者在术中的二次创伤,是术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微创的手术在解决此问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而手术器械的不断进步也是眼科医生不断得到助力的原因。


如今,杨教授利用27G进行眼外伤前后段的处理,该团队自主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晶状体粉碎头,相比23G及25G,更细,更小,操作更精细,术后创伤更小。那么,器械如此精细,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效率及强度是需注意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玻切发展方向又会如何?在不远的将来,是否能通过技术革新,以实现在切口更细的时候满足切割频率更高的水平,以及更微创,更高效的效果。


“微创”进行到底

——李双农 深圳爱尔眼科医院



李教授此次分享关于术中医源性损伤,特别是孔源性网脱的微创修复方式选择,目前,主流方式分为:1.PPV; 2. 巩膜扣压术。通过分享两例案例,李教授引出此次探讨的话题,对于此类患者,究竟选择做内路还是外路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李氏心得”


  • 有晶体眼的网脱,各国有差异,多选择巩膜扣压术

  • IOL眼的网脱,普遍选择PPV


内界膜翻转治疗高度近视MHRD 手术技术的改良

——谢平 江苏省人民医院



黄斑裂孔性网脱(MHRD)属于少见病,常发生于女性,60-70岁为高峰。此类患者其屈光状态常以高度近视为主,占50%-67%。常常由于RPE和后极部脉络膜的萎缩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脉络膜黏附力减弱,因此,术后更难愈合。传统治疗,主要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但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仍然很低。现如今,波兰专家Michelewska提出内界膜翻转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因此,该团队提出,将该手段应用于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问题。精彩的手术视频为我们展示了其有效性及可行性,但该手术方式仍存在成功率低、需造孔引流视网膜下液的问题。


总结——疑难病症说不尽,解决方案想不停!



P ART 3 微创手术的未来重磅来袭!

爱尔康公司产品经理柳昆池女士介绍了 爱尔康新一代高科技产品 ,为眼科医生能够更轻松、更智能地完成术中操作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新法宝”!且听细细道来!




见所未见—— NGENUITY ® 爱尔康3 D 手术视频系统华丽登场!



超清放大

3D 4K OLED 55英寸手术显示屏,高放大倍率,减少由于显微镜这么大带来的周边部视野牺牲,为手术提供更大的视野,有利于精细操作!


高倍景深

高倍放大下仍保持良好的景深,有利于复杂的手术操作

保持手术操作空间的每个可视区域实现敏锐的对焦


手术教学

完整、实时的手术显现,改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增强团队协作及交流


自由体位

摆脱目镜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实现平视手术,优化术者姿势,解放头颈,降低疲劳感


高质图象

高动态范围(HDR)功能,优化图像曝光及分辨率

数字化滤镜可增强可视化,提高对眼部结构和组织层次的识别

数字化照明调节,在术中使用更低的光源亮度,减少术者视疲劳,降低患者光损伤


三位一体,想你所想—— V ektor关节式照明激光光纤



激光+照明+≤40°关节,目前包含23G,25G,27G三种类型,具体优点如下:


  • 可调节关节,增加控制

  • 以直型结构出入切口,减少阻力

  • 实现无辅助的巩膜顶压

  • 避开晶体

关节式、带照明激光探头新体验


FINESSE TM 膜刮刀



  • 专有的镍钛合金材质金属环,每边41个齿,优化在内界膜上起瓣时的连续性

  • 齿的设计使得穿入内界膜时不超过内界膜厚度的85%

  • 薄环设计,具有极好的可视性

  • 可伸缩调节设计,满足不同的硬度需求

  • MaxGrip®内界膜镊提供更宽的接触面积和更少的抓取力,这是对膜刮刀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为手术医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剥膜系统。


P ART 4 压轴好戏 - 百家说

坐镇大师:沈丽君教授、梁小玲教授、唐仕波教授、武志峰教授、贾亚丁教授


精彩的病例分享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辩论大赛!此环节中,由大师们坐镇、新秀们纷纷展露身手,用自己的学识在辩论场上一争高低!


论题一: DR 伴虹膜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应该先抗青光眼治疗还是先做后段手术?


DR伴虹膜新生血管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一直以来,令眼底病医生极为头疼。本次辩论赛的第一个论题则围绕 “DR伴NVG一旦发生,到底是先抗青光眼还是先做后段手术”进行。


正方:蓝方——先抗青光眼治疗

最佳辩手:丁小燕


郭颖、马大卉、黄永盛及丁小燕作为蓝方代表,积极支持先抗青光眼治疗。


sdfd



论点:


  • 玻璃体前界膜无比重要,破坏前界膜使VEGF等分子进入前房,促进疾病发展

  • NVG行玻切术后有一定几率再出血

  • 玻切不是根本原因,视网膜缺血才是根本

  • 硅油堵管,解决问题


3分钟的时间内,从眼解剖、预后等方面,抛出强有力的论据,这些观点似乎很有说服力,让我们接下来听听反方又是怎么看的呢?


反方:红方—— 先做后段手术

最佳辩手:孙涛


张美霞、孙涛、吴楠及吕红彬4位反方辩手也不甘示弱,纷纷抛出自己的论点。


论点:


  • 先判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决定了治疗上的不同

  • 先做后段手术才是对因治疗,从根源上得到控制

  • 使NVG转换为可治性疾病,达到标本兼治


反方选手认为玻切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最紧急问题,从而使其变成可治性疾病,从根源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