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
阿尔茨海默症,英文名叫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老年痴呆症
。
这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出现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是谁。
这就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和家人最心痛、最无奈的日常。
他们最显著的症状,就是
健忘
。
台湾上映过一部纪录片,叫《被遗忘的时光》,讲的便是一群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以及他们的亲人如何与老年痴呆症同行的生活。
片子很虐心,却也很温情,看过的人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导演杨力州说:
《被遗忘的时光》是我这辈子拍过的最难的纪录片。这是我们的故事。
老太太名叫许景珍,81岁,她是典型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具体表现为近期记忆障碍、错认。
家人带着她去扫墓,她指着墓碑问孩子们:
这是谁?怎么盖那玩意儿?
孩子告诉她,那是她的丈夫。老太太一脸问号,仿佛第一次听说自己有丈夫,还去世了。
她马上悲从中来,靠在女儿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我们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老人,什么都忘了,唯独记得自己心底最爱的那个人。
多么鲜美醇厚的鸡汤。
但现实生活根本没有这么美好。
就像许老太,忘记丈夫、女儿和孙女,家人每天要向她介绍自己,试图唤起她的记忆。
但一切都是徒劳,片刻之后她还是会忘。
医生对她进行测试,就像教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教她念:冰箱、西瓜、桌子。
可是刚念完她就忘了,还指着手表说那是铅笔。
女儿刚把她送到疗养院离开一会,她就满屋找女儿。
可是等女儿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却不记得自己有个女儿叫小洁。
失忆,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你想象不到的症状,比如失语、焦虑、妄想。
这位叫水妹的老太太,最初失语,到了疗养院之后经过护工们的训练,才恢复简单的语言能力。
但她还是会焦虑燥动,时不时狂甩全身,吃饭前要甩一下,吃几口又站起来甩。
这位尹爷爷,年轻时是国民党特务,后来逃到了台湾。
患病后他开始出现被害妄想,总觉得有人监视他,要害他。
他心里害怕共产党,总是念叨共产党把人派来台湾,还把摄影师当成共产党,要动手阻止拍摄。
......
片子里,老人们的表现花样百出,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
有专业、耐心的护工照顾,还有不离不弃的亲人们的时常探望。
病人与亲人、朋友的互动,看似平淡琐碎,可是有多少人愿意跟一个不记事、无理取闹的超龄老小孩重复讲一件事?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55岁至60岁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患病率接近4.2%,60岁至6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65岁以上为7.2%,80岁以上则高达20%到40%,中国患者占世界同类人群的三分之一。
他们,有多少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
更可怕的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年龄已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电影《我爱你》中的失智老太太和她的丈夫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你是高知还是文盲,疾病不会因为人的身份而偏坦谁,它是一视同仁的。
当我们老了,某一天,或许也会成为他人的负担。
多可怕啊。
可能会在某一天,你也会毫无预兆地突然忘记了身边人,忘记了自己。
波叔,怎么办?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不。事实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症,人的一生当中各个时期都有事可做。
1、
胎儿期,孕妇要补充足够的营养。
研究认为,若婴儿头围过小(男婴小于30.21厘米;女婴小于29.74厘米),年老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为正常婴儿的1.4倍。
2、
青少年期,多喝牛奶。
每天喝牛奶的人,认知损害风险只有不喝牛奶者的64%。
3、
壮年期,要防慢性病和心理病。
心脑血管病患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是无心脑血管病者的1.85倍,肥胖者是不肥胖者的1.5倍,糖尿病患者是无糖尿病者的1.41倍。
4、
中老年期,要多走路、多动脑。
读书写字、养花种草这些智力休闲活动都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阿尔兹海默症是个缓慢发病的过程,不要指望一下子你就会知道它找上门了。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请警惕下面这些信号。
-
记忆障碍
-
视空间技能障碍
-
语言障碍
-
书写困难
-
失用和失认
-
计算障碍
-
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