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威海市高铁发展的历程,包括高铁时代的开始、客运量的增长、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安全管理的加强等方面。同时,也提到了客运中心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的启动和网约车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威海市高铁时代开始
文章介绍了威海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的时间,以及高铁对威海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客运量的增长
文章详细描述了自高铁时代开始以来,客运量的增长趋势,以及这一增长反映了高铁出行的便捷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观点3: 服务质量的提升
文章提到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包括旅客候乘更加舒适、旅客换乘更加便捷以及旅客服务更加温馨等方面。
关键观点4: 安全管理的加强
文章强调了十年来客流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这背后是交通场站公司将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当作头等大事,采取了多种措施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关键观点5: 客运中心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和网约车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文章最后提到了客运中心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和网约车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包括网约车专属通道的设置、网约车寻车系统的开发等,让客运中心实现了软硬件环境的提档升级。
正文
2014年12月28日,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对于威海人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随着由即墨北发往荣成的D6091次列车驶入威海北站,这座地处山东半岛交通末梢的海滨城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也意味着威海在全省率先迈入立体换乘的“综合枢纽”时代。
2015年6月28日,客运中心威海站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底,客运中心(威海站、威海北站)累计到发旅客量仅为372.87万人次。那时的站前广场或许还略显空旷,但已初显繁忙的端倪;到了2016年,旅客量已经跃升至535.36万人次,同比增长43.6%,这一数字的增长,反映了高铁出行的便捷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后几年,旅客量持续攀升,2017年,683.29万人次;2018年,775.81万人次;2019年,879.46万人次......到了2023年,旅客量已经攀升至1356.59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3.6倍。
十年来,高铁车流疾驰、不舍昼夜,累计到发旅客数量超7810万人次。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旅客的匆匆身影和欢声笑语,是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也是所有交通场站人肩上
越来越沉重的
责任和守护
。
青荣城铁开通的十年,客运中心列车班次从最初的18列激增至如今的最高139列,常规日开行列车102列、普列4对,直达直辖市、省会城市由3个跃升至16个,日均客流量逾4万人次、进站出租车3500辆次、网约车私家车8000辆次、公交车980个班次。
这背后,是全体交通场站人“心系旅客”的生动实践。
十年来,旅客候乘更加舒适, 扩建威海站铁路候车室面积2920平方米,旅客容纳量增加至4000人,全程室内换乘成为现实;改造威海北站铁路候车室门斗,新增安检空间及雨棚1140平方米,雨雪天气出行无忧;两站人员密集区加装空调改造1.31万平方米,换乘环境冬暖夏凉,出行体验更美好。
十年来,旅客换乘更加便捷。青荣城际铁路助力,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站成型。2021年1月14日,威海汽车站搬迁至客运中心威海站长途客运楼,实现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长途客车、普通列车、城际铁路的“六站合一”。
十年来,旅客服务更加温馨。融合服务成为亮点,志愿服务载体优势凸显,5万余人次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旅客超30万人次。爱心接力联盟成立,定制帮扶温暖人心,累计爱心接力6500余次,好人好事14000余件。精致服务品牌建设深入人心,人人皆志愿者,站内处处见温馨。
十年来,客流量稳步增长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次次客流的“极限战”中、一次次恶劣天气“应急战”中,实现了安全零事
故。这背后是
交通场站公司将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当作头等大事,秉持“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善于“抓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建立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管控横到边、纵到底。
精于
“打基础”。
狠抓突发
公共事件、恶劣天气、反恐防控、直扶梯安全、
消防和应急疏散五项应急训练,通
过推行“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每季度一检
验”工作机制,优化、统筹应急能力建设,打造
了一支精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确保突发事件快
速反应、有效处置。
广于“聚合力”。充分发挥综合枢纽优势,与铁路部门、公交集团、交运集团、出租公司等驻站单位建立了集服务保障、运力协调、安全运行等于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保障旅客的快速换乘,以及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10年来未发生旅客滞留情况。
今年,客运中心(威海站、威海北站)启动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包含网约车信息化建设及专区搬迁、威海站候车室扩建改造、威海北站门斗扩建改造和新建雨棚、威海客运中心两站换乘区域提升改造、威海客运中心两站标识标牌建设等7个项目,让客运中心(威海站、威海北站)从整体上实现了软硬件环境的提档升级。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置网约车专属
通道,实现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互不影
响,进出站效率大大提升。创新开发网约
车寻车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网约车人
车匹配效率低下的最大“症结”,实现车辆进
场信息实时播报、车辆停靠点位精准导视,
人车匹配时间由原来的十多分钟缩短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