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
为财经记者、投资者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哪吒2》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新晋冠军 ·  22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37星]Ola:打破多模态边界,实现图像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413星]llmchat:最直观的统一A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iPhone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五个Jupyter实用技巧】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

中国保险中介巨头,爆雷了

深蓝财经  · 公众号  ·  · 2024-12-23 18:18

正文

罕见,碧桂园1.55亿拿地了!原因竟是政府以地抵债

2025,重磅预判


来源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撰文 | Chong Lei,CFA


泛华保险的爆雷传闻,正闹得沸沸扬扬。


近日,多名泛华投资者声称,他们所购买的名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泛华理财产品无法如期兑付 涉及资金将近90亿元 甚至引发了财新跟进,出了篇超过7000字的独家报道。


争议风波中的泛华保险,在中国保险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母公司泛华控股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而在各保险类权威榜单中,泛华也长期榜上有名。


不过,最近陷入争议的“员工持股计划”理财产品,除了令泛华深陷泥潭,也存在诸多疑惑。


比如,“员工持股计划”既然以“员工”为名,为何会流入如此多外部投资者手中;以及,该“员工持股计划”产品也与一般的员工激励措施不同, 与其说是把员工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像是向员工集资。


值得注意的是,泛华被传爆雷的时刻,也相当敏感,眼下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动荡期”,仅11月以来,保险界就先后有重量级人出被查。


而“泛华爆雷”,可能将驱使中国保险业乃至金融界的整顿,进一步落入“深水区”。

1


爆雷90亿

账上不到2亿

公开资料显示,泛华控股集团于1998年始创于广州,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 是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 。保险业务则是其核心业务板块,如果不是十分严谨的话,两者近乎可以划上等号。


在成立近30年来,泛华保险也几乎从不缺席保险类的权威榜单。2022年,泛华入选首届保险中介国际峰会2022年度数字化保险“百强榜”;2023年,泛华入选《中国保险家》2023年保险中介20强;同年,泛华第12次上榜贝氏评级 “全球保险经代商 20 强”,位列第 19 名,且是亚洲区域唯一入选的企业。


不过,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这家过去获奖无数的保险中介机构,已深陷争议泥潭。


近日,多名泛华投资者在网上称,他们所购买的名为“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财产品无法如期兑付,涉及资金将近90亿元。


比如,投资者张女士称在泛华系员工的大力推荐下,于2022年购买了50万元的“员工持股计划”理财产品。当时,员工向她承诺该产品收益稳定,年化收益率可达7%以上,且风险极低。张女士被这样的高收益和低风险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资金。


但到了2024年理财产品到期时,她却被告知无法如期兑付,本金和收益都无法拿回。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非法集资的陷阱,但此时为时已晚,她的50万元积蓄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另有一位保险代理人李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2023年,他在泛华系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时,听信了公司高层的宣传,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还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30万元投入其中。可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传来了理财产品暴雷的消息,李先生的30万元本金也打了水漂,给他的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面对兑付危机,泛华推出了三种退出方案:


一个是100%转化为信托份额,即投资者的本金将完全转化为信托份额;还有就是部分现金返还,投资者选择返还10%的现金,剩余90%将转为信托份额;最后就是投资者认亏方案,可选择直接拿回30%的现金并认亏。


显然,这些方案难以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但短期内,泛华能做的事恐怕也不多。


2024年中报显示,泛华营收同比跌超4成,只有1.59亿美元;净利润更是暴跌超过9成,只有0.01亿美元。



资产负债表方面,截至今年中 泛华的账上现金只有0.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 而净资产只有2.927亿美元。此外,截至发稿,泛华美股市值仅略超0.6亿美元。


这些数据代表着,泛华哪怕是“卖身”,可能对于本次涉事的理财产品规模,都只是杯水车薪。



更耐人寻味的是泛华在今年的举动。


2024年3月,普益财富更名为“华普集团”;2024年10月,泛华控股更名为“智能未来”;2024年9月,泛华金融称因“品牌升级计划”更名为“深泛联”。


短短时间内,“泛华”这个名字在市场上悄然消失,怎么让人闻到一股“此地无银”的味道呢?

2


令人费解的集资

说回这次被传爆雷的产品,同样疑云密布。


据部分投资者的截图,有投资者以36.5万元认购名为“体育专项持股”的理财产品,对应持有1万股华普股票ADR,1年后可获得1000股华普股票分红,并可在2年后出售股票套现,获得18%-50%的回购收益率,总体持股收益率区间为18%-340%;


此外,还有投资者参与名为“原共富/员福计划”“泛华员工持股计划”“普益红”等投资项目,底层资产是泛华股票和华普股票,期限为1-4年,可获得每年7%-8.5%的基础收益率。


不过,这些产品虽然收益十分吸引,但细心思考后会发现,其中藏有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


尤其是当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产品,正常的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应为企业内部员工,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从而令公司股价受惠于员工被激励后的积极性。只是不知道在何种“魔力”的引导下,这些产品最终流入了不少外部投资者手中。


更令人费解的是,正常的员工激励措施往往会更偏股性,无论是“股份激励”还是“股权激励”,本意都是把员工和公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但在泛华相关产品中,“回购收益率”“基础收益率”等描述显示出,泛华更像是通过偏债的形式,向员工集资,而且是通过高收益率集资。


事实上,如果一家企业走到向自家员工承诺高收益集资的地步,往往已经处于十分困难的时刻。


近日在网上的风波也印证出,泛华果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而随着事件发酵,泛华“爆雷”风波背后的法律问题,也开始引发关注。


有律师人士拿到泛华的理财产品合同后,直言这个理财产品“极不靠谱”。该律师表示,如果经常出国旅游的人士都知道,当出去旅游的时候就需要换汇,换汇的时候要填一张换汇申请表,换汇申请表上面会告诉你,你换了汇是不能够投资境外证券以及不能够购买分红险的。


然而,根据泛华的这个产品合同,产品底层是美国的ADR,即美国的存托凭证,是一种美国市场上面交易的金融工具,“大家知不知道,你在内地的资金,要想投资美国的金融工具,是需要很高的门槛的”。


上述律师进一步补充,若要想投资美国的证券,首先自然要有相关金融业的牌照,除此之外,还要有金融业主管机关的许可,加上外管局的双重许可,才可以去投资国外的证券,而且还有一定的额度的限制;


但泛华销售的上述产品,对应的金额都亿元以上级别,“大家知不知道,要到亿这个级别的资金,要想出入境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尚未有公开信息显示泛华的投资手续齐全、符合规定。但这位律师最后表示,泛华说是去投资美股亏了,投资人可以让泛华把这个资金的出入境记录拿出来,另外让他把这个外管局的行政许可拿出来,拿不出可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截止到发稿,泛华仍未有任何回应。

3


保险变天


实际上,类似泛华“爆雷”的故事,已经多次上演。


据最高检通报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工作情况,2024年1月-6月末,检察机关起诉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共7763人,同比上升4.1%;而2023年1月-11月起诉非吸和资诈骗罪已达15590人。


另据凤凰网风财讯称,11月以来,除了泛华,金恪集团及其旗下品牌艳阳度假的会员、含德基金和中宏涌晟控股的投资者,都通过向其爆料的方式,斥诉上述公司暴雷、发行投资产品无法兑付等情况。


据了解,金恪集团和艳阳度假的相关问题,上海公安局已于11月19日立案;中宏涌晟控股已由宁波公安局通报“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含德基金和泛华类似,正处于投资者爆料、报案以及追究兑付方案的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