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00和50继续受大权重股拖累,指数表现较差,500跑赢50与300。但如果按照市值分组来看,大票跌幅要小于小票,上周机构集中抱团股继续瓦解。
上周赚钱效应较差,热点集中于煤炭、钢铁、水泥等强周期板块。上周前两个交易日,沪指震荡回落,钢铁、水泥等基建蓝筹板块以及电子板块先后护盘,指数围绕2900点拉锯。周三MSCI扩容正式生效,北上资金延续抄底势头,盘面弱势震荡行情继续。而后贵州茅台等权重股开始大幅下跌,拖累大盘走弱。
短期内股市横盘整理仍为主线,需关注白马股大跌可能预示的风格转换。
受MSCI扩容正式生效影响,上周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318.96亿元,为历史第二大单周净买入,也是连续15周净买入。今年以来,随着A股对外开放进程提速,外资抄底势头明显,11月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604.37亿元,为历史第三大月净买入,本年度第四次月度净买入突破600亿。行业分布方面,11月份获得北上资金净买入的43只活跃股主要扎堆在电子(如京东方A)、银行(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两大行业,涉及个股数量分别为7只、6只,合计北上资金净买入额达48.19亿元。
此次扩容是年内提升A股权重“三步走”的最后一次,预计主动资金仍将陆续流入,节奏或有所放缓,但外资整体增持A股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国内经济方面,11月中国PMI为50.2%,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至50.2%,高于市场平均预期(49.5%)和前值(49.3%)。具体行业来看,近期PMI的变化主要受黑色金属行业影响。需求与供给双双走强:新订单指标回升1.7pct至51.3%,生产指标为52.6%,同样回升1.7pct;企业产成品继续去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标46.4%,较上月回落0.3pct,已连续三个月回落;采购量指标则回升1.2pct至51.0%。整体来看,企业产成品继续去库存,同时采购量增加,显示经营预期有所好转,但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美国经济景气呈现边际回暖,3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增速从初值的1.9%上修至2.1%;10月商品贸易赤字从9月705亿美元进一步缩窄至665亿美元;10月核心耐用品订单环比增0.6%,预计美国4季度实际GDP增速依然将相对稳健。
近期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国内部潜在经济下行压力与政策博弈将成为影响A股走势的主要矛盾。
我们判断12月市场指数上不会有大的行情,因为12月和1月有大量定增资金到期,而且整体宏观资金面偏紧。
明年科技、地产基建的几个逻辑主线现在变成市场卖方的一致预期,12月和1月将是基金大量换仓时间,市场将出现波动和分化,关注个股和行业才是现在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