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勤,《宇宙之放射3》(1965),压克力彩、墨水画布,100 x 140cm。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23,估价70至150万港元
九月金秋,画廊及拍卖行立即进入备战状态;近年香港秋季开拍的日子已经悄然从十月初向前移至九月底,让人感到各家公司摩拳擦掌、抢先登场的浓烈气息,香港市场竞争之激烈,在此可见一斑。被称为“亚洲风向标”的苏富比的现当代艺术业绩近年增长惊人,今年春拍更率先独立设置“现代艺术”晚间拍卖,透过环环相扣的专题策划组合拍品,在宏观历史、个案研究与东西对话的问题上,作出大量的学术投入,让藏家在购藏的时候更具信心。此次苏富比秋拍,若能仔细解读,或能透露下一轮亚洲艺术市场的新趋势。
李元佳,《艺术往何处去》(1960s),彩墨画布及彩墨纸本,44 x 420cm。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22,估价18至28万港元
萧勤,《往永久的花园-15》(1992-2015),玻璃镶嵌马赛克,120 x 80 x 3cm。 2018年10月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拍卖,拍品编号713,估价30至60万港元
这次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以“亚洲艺魂:全球启动”的概念领衔,试图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常玉等亚洲市场一线艺术家,李仲生、吴大羽、关良等艺术史上早有定位的先驱人物,近年炙手可热的萧勤、李元佳和林寿宇,以及毕加索、林飞龙、贝尔纳·布菲等西方拍场的重要名字组合成军,其整合市场之用意非常明显。这种策划显然并非首次,从2017年秋拍的“从庞图运动看战后亚洲艺术”、2018年春拍的“战后亚洲艺术”到今秋的“亚洲艺魂:全球启动”,已经将现代艺术晚拍搭建成一个宏大舞台,让拍品的艺术魅力与专家的学术调研擦出火花,有如连续剧般持续激发藏家的好奇心与热情。
林寿宇,《绘画浮雕12.12.63》(1963),综合媒材画布,116.8 x 137.2cm。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42,估价380至580万港元
在这精心安排当中,尤以萧勤、李元佳与林寿宇的市场最为受惠:作为战后亚洲艺术家之要员,他们三位的成交价格在过去一两年显示惊人增长,萧勤更是自2017年春拍以来,连续三季打破个人成交纪录,从2017年春拍的250万港元、2017年秋拍的598万港元到2018年春拍的756万港元。萧勤在拍卖市场的突围而出,不仅让藏家重新发现了他的艺术价值,更透过萧勤在1960年代自米兰发起的“庞图国际艺术运动”,重新认识亚洲艺术在上个世纪东西方对话中的份量与话语权,简接提升整个战后亚洲艺术版块的关注度与信心。
乔治·马修,《清气》(1989),油画画布,97 x 130cm。 2018年10月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拍卖,拍品编号714,估价70至150万港元
萧勤本人近年亦在亚洲各处动作频繁,继本年中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大型回顾展之外,十月初又将在高雄正式为其“萧勤艺术研究中心”揭幕,让藏家对于他的市场期待持续增加。然而,苏富比在拍品估价上仍然保持一贯的谨慎策略,此次晚拍推出的萧勤“庞图时期”重要作品《宇宙之放射3》,估价仅为70至150万港元 ,与估价18至28万港元的李元佳4.2米油画屏风《艺术往何处去》,同样处于极为吸引的水平,给予藏家广阔的想象空间,此两幅作品最终能否再次给予市场惊喜,或许是本次秋拍最让人期待的彩蛋之一。
贝尔纳·布菲,《拉博美庄园》(1988),油画画布,114 x 195cm。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25,估价260至450万港元
在强调亚洲本位的同时,苏富比现代艺术版块亦在持续增加西方元素,然而在引进西方艺术品的过程中,苏富比似乎并不急于输入高单价作品,而更着意于挑选适合亚洲藏家品味和收藏能力的精品,显示出长期耕耘的耐性,此举似乎深得藏家认可。
林飞龙,《无题》(1966),油画画布,114 x 147.5cm。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14,估价800至1000万港元
若分析本次现代艺术晚拍与日拍,将发现不同价格的西方作品穿插于拍卖序列,让西方与东方艺术的组合更显融洽,从估价5000至7000万港元的毕加索《胜利者》、估价800至1000万港元的林飞龙《无题》、估价260至450万港元的贝纳·布菲《拉博美庄园》、以至估价70至150万的乔治马修《清气》,其出现于以亚洲名单为主的拍卖图录上,完全没有产生违和感,在策划过程当中,亦不断强调现代艺术的全球性、东西方艺术家生平的友好关系,以及共同享有的名誉地位等等,让藏家自然地消减对于西方艺术家和作品的陌生感,譬如以“法兰西五院士”为主题,将同样获得法兰西艺术院士的乔治·马修与贝尔纳·布菲,联同亚洲市场耳熟能详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一起亮相,不禁让人对两位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西方名家在亚洲市场的未来有所期盼。与此同时,身兼华人与拉丁美洲血统的林飞龙,此次亦分别以《无题》与《兄弟》两幅油画首次亮相香港晚拍与日拍,估价亦处于合理水平,对于致力补收藏体系的藏家而言,亦是难得机遇。
吴冠中,《山村晴雪I》(1964),油彩木板,61.2 x 46cm。 2018年9月30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拍品编号1030,估价700至1500万港元
从“现代亚洲艺术”日拍的整体策划看来,苏富比以“师道:华人抽象系谱”领头,贯彻过去两季以“庞图运动”及战后华人艺术打开市场局面的势头,萧勤、李元佳等带有极简风格的艺术家,似乎渐渐变成苏富比的独门绝活。此外,从清代乾隆的广东水彩开始,持续延展到关良、丁衍庸、常玉、林飞龙等写意、变形等不同风格人物,并收结以中国写实油画领袖艾轩、王沂东、陈逸飞的代表作,可见其力求为亚洲具象绘画找寻新的立论基础与市场动力。
曾景文,《香港避风塘》(1961),水彩纸本,75.6 x 54.6cm。 2018年10月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拍卖,拍品编号789,估价6至10万港元
而最引人想象的,则是其压轴主题 “墨魂:东方现代主义”:随着香港苏富比不再举行当代水墨专场,原本属于此一范畴的艺术家都各自回归中国书画、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部门,当中又以现代艺术部份占据较重比例,现代亚洲艺术部此次明确标举“水墨”为主线,似乎有意透过“水墨精神”的概念打破水墨和油画在媒材上的界限,并且利用其近年成绩卓著的水彩素描市场,进一步推展到现代水墨领域。
王劼音,《花卉图谱No.232》(2004),油彩、压克力彩画布,140 x 50cm。 2018年10月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拍卖,拍品编号816,估价13至26万港元
从艺术家的组合看来,这一主题亦见整齐论述,如陈福善、曾景文等最早结合东方水墨和西方水彩的先驱人物,到八十年代以后崛起的中国油画家王劼音、黄冠余、洪凌等,他们具有后现代特征的解构主义抽象,一直在一级与二级市场颇见流通,然而在拍卖场上似乎未见重点分析,此次苏富比的举措,或者预示着现代亚洲艺术的主线将继二十世纪初年的先驱人物和战后前卫艺术之后,逐渐拓展到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后现代主义”时期。也就是说,过去一直被市场笼统认为是“晚期”而被低估价格的作品,很有可能在这种重新诠释之中获得价值飞跃的平台,获得藏家重点关注。
黄冠余,《私语》(20017),综合媒材画布,138 x 200.5cm。 2018年10月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拍卖,拍品编号817,估价30至50万港元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出版机构或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网站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artnet开发的全方位产品用最完整的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网络,为顶级银行、保险公司、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服务。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artnet
立即传送至artnet阅读更多全球艺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