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2300000000+! ·  2 天前  
新北方  ·  降雪又要来了!明天省内继续速冻模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我和自我觉察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8-10-30 11:07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公众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01


人活着,最经不起的是内耗,就像机器运转,如果内部零件各种冲突摩擦,这台机器用不了太久就会报废。人也一样,各种负面情绪的折腾,耗损的是人的心力,影响的是人的生活质量、身体素质,郁结这个东西堵在生命的每一个关口,生命的品质好不起来的。


所以把自己内在理顺,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就像机器零部件都维护到位,它的使用寿命才能不断延长。


看起来,身边所有人都在活着,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每个人的“活着”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人一身疲惫焦虑,情绪暴躁地活着,有些人一身轻松惬意,怡然自得地活着。再仔细观察会发现,前者往往是自我认知模糊的人,背负着几十斤的沙袋前行,沙袋越走越沉,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后者往往是自我认知清晰的人,不断抛弃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朝向真正的目标而快步前行。


02


最近跟朋友聊事业次数比较多,看起来困在了单一具体的问题上,但是我们深聊之后,会发现这些问题不过是表象,它们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而且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一直被忽视回避,导致它们不断发酵,演变成现实生活中各种麻烦,重复上演。


就比如朋友当前面临的困惑,就跟几个月前的困惑(没有被真正解决),一年前甚至几年前的困惑(没有被真正解决)本质上是一样,他自己都在感叹这些困惑就像是挥不去的噩梦一般,隔段日子就会出现。


我问他如何解决?他会选择不想,缓几天,或者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忙起来就不用想了。如果实在是困在情绪里走不出来,就会怀疑是不是应该换个环境,换个部门或者工作。


再继续追问,过去那些寄希望于更换岗位或者更换工作来解决的困惑,最终又解决了没有呢?


朋友心里清楚,并没有解决,只是延缓了困惑下一次出现的时间罢了。


我跟朋友打了个比方:


我们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的,你可以把这个使命看成是建造属于自己的庄园。为了把这个庄园建造好,我们出生后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甚至需要去别人家的庄园里打工积累经验,但无论我们怎么在外奔跑,都应该时刻记得“建造自家的庄园”这个终极目标。每当我们离开别人庄园,都要能带走一些属于自己,能够为建造自家庄园做出贡献的好东西。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自己打造庄园,它一定要持续不间断地建造中,伴随着我们的年龄一起成长。


千万不要忙碌地在别人家的庄园里拼死拼活,而任由自己那片土地荒芜一片。你的生命不是用来完成别人的梦想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想明白,什么样的幸福是真的想要的,这个幸福是由多少元素组成的,把那个画面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出来。然后对照着这个画面,去重新看现在的生活状态,把那些跟幸福要素背道而驰的东西,放弃掉,留下那些跟自己幸福相关的事情,用心用力。


这样哪怕是收获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能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付出的是有价值,我们的生命为了自己而活着。


这是解决内耗非常有效的方式。


03


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庄园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唤醒自我觉察力,它的能量越大,就越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生命前进的轨迹,一旦偏离轨迹的时候,能够即使意识到,及时纠偏。


肯定有不少朋友面临过这样的窘境,明明自己在年少的时候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幸福的。但在社会上打拼久了,不知不觉变成了别人的模样,遗忘了初心。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上了人生岔路。如果察觉力能够一直发挥作用的话,当我们人生走偏的时候,是可以意识到的。


其实,觉察力天生就有,只不过随着社会上打拼,我们早就习惯用世俗的东西来为人生打上标签,自我察觉的能力渐渐被荒废了。


但是,觉察没有消失,它只是变成了无意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没来由的愤怒、沮丧、焦躁、忧伤、恐惧;比如现实中遇到的各种说不出理由的困惑。


当我们遭遇各种困惑和情绪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回避,而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和冷静,去试图呆在其中,看看它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打个比方,当我们对某类事情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不敢往下想,生怕在这个恐惧背后藏着一个自己无法接受的可怕事实。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情感缓冲,暂时不去想恐惧背后的真想,而是停留在这个“对某某事情感到恐惧”的情绪中。跟自己说上20遍甚至30遍“我对某某事情感到恐惧”。


这时候会有一个很神奇的感受,当自己接受了“我对某某事情感到恐惧”这个情绪,反而就没有那么恐惧了。再之后,探究的好奇心也好,挖掘的勇气也罢,也会悄然地回来一点。这个节点上,才是比较好的深入的时机。


04


当然,继续探索真相,是需要方式的。


当我们面对一个长久的困难,会发现自己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思考。有条件的人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忙,没有条件的人可以自己去学习跟心理学相关的知识。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探索自我的方式,那就是“拆问题”。把一个困惑中所有的细节都一层层拆下去,跟剥洋葱一样,顺着自我发文,一路走到底,最终能看到非常深的动机,即便那个动机不是最彻底的根源,但足以对自己有全新对认识,也能够对困惑做出更加合理的处理方式。


前段日子我很想解决自己一个困惑:为什么我做事情认真不起来。


琢磨这事情,我分了两个探索角度:


1、首先我先琢磨这些年做哪些事情是认真投入的,回想办事画面,回忆做那些事情的情绪、心态,思考当时是为了什么的初心去做的,当事情实现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状态。


这就是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完成探索,把“我为什么做事情认真不起来”转变成“我过去做过哪些特别认真的事情”,再从过去认真的事情中,找到共性,然后复制到当下乃至未来要做的事情上。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速帮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为自己找到前进的积极动力。


当然,对于我这种好奇宝宝,还需要多做一层探索,我潜意识里觉得,负面情绪的背后隐藏着更重要的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