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泰山论剑——2017中国低速电动车大会”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在沙龙环节,主持人第一电动网特约研究员柏俊波,力神电池市场部总经理吴恺,雷丁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安志,郑州比克汽车总经理袁征,开云汽车工程部部长吴文山围绕“低速电动车技术创新方向和实践”讨论了锂电、安全、企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从左至右分别是:主持人第一电动网特约研究员柏俊波,力神电池市场部总经理吴恺,雷丁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安志,郑州比克汽车总经理袁征,开云汽车工程部部长吴文山。
第一电动网特约研究员柏俊波
沙龙讨论环节
主持人:雷丁的技术创新布局是怎样的?
杨安志:今天(3月3日)在济南展现场雷丁发布了锂电高级驱动技术,其实在锂电方面雷丁研发的时间比较长,像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及低温启动方面也一直在探讨和应用,去年雷丁很多内部用车已采用锂电池。在控制系统上,雷丁目前利用车联网和云端在后台收集数据,用大数据的不断反馈来优化控制系统。此外,电机和后壳集成、轻量化、提升密封性等都在做一体化研究。碰撞测试方面,首先成本会增加两千块钱左右,这与三四线城市所能接受的价格相悖,雷丁也在不断地做内部衡量,毕竟整车品质也不能降低。今年雷丁展出的全系产品均为锂电车,此外,随着销量提升,有实力包括传统车的经销商愿意为雷丁提供优质且更优惠的零配件,这能从价格上保证雷丁的竞争优势。
雷丁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安志
主持人:结合技术创新,雷丁在车型开发上有什么样的想法?
杨安志:雷丁的车型看似很多,实际上只有两个,准确说是2.5个平台。这是因为雷丁的车身、底盘等基本通用,平台化这块做的很好,这有利地保证了新产品的更新迭代。像今年推出的一款SUV,车身多个部件通用,因此称它“一款半”。此外,考虑到车型原来的空间合适,锂电版车型的车身并未调整,底盘方面做了重新调校。
主持人:初到低速电动车市场,挑战是什么?
袁征:三元锂电池这块,比克是国内排第一的电池供应企业。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目前能做到230Kw/kg左右,今年年底可达300Kw/kg。比克电池主打产品是18650,郑州比克汽车成立于2013年8月,成立目的主要是开发新能源高速电动车,从去年年底开始关注低速电动车,因为比克汽车有电池优势,还有自己的BMS和VCU,还有包括底盘、整车调教等一系列的整车开发系统,此外还有整车解决方案,各方面衡量之后,比克汽车决定进入低速电动车,在3月15日也会将车型推出来。在电池质保方面,由于用户充电频率低,大概一周一次,因此质保五年是没问题的。
郑州比克汽车总经理袁征
杨安志:雷丁有大数据后台,根据我们的调查,客户的平均里程基本在二三十公里,充电确实不是很多,这个是正常的,因为都是短途代步车。
主持人:如何看待低速电动车广受诟病的同质化问题?
吴文山:我们低速但不低端,开云汽车设计最直接的一条路是延用高速车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方式,从工程的角度看,设计成本也要控制住,这是从消费者和公司利润的角度所做的衡量。
开云汽车工程部部长吴文山
主持人:如何应对高速车的价格下探?
吴恺:对高速车企来说,他们对低速车理解不是很透彻,低速车是往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像尺寸方面,高速车远大于低速车,基本车宽在1700mm,而低速车主流车型在1400—1500mm,200 mm可能不长,但做出来的车型区别还挺大的。看到市场,并不一定就理解市场,而这恰是低速电动车企业的一个优势。
力神电池市场部总经理吴恺
杨安志:在同等条件下竞争,高速车优势不大,但国标草案要求低速电动车搭载锂电,另一方满给予高速车补助,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直面竞争,对低速电动车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雷丁目前的四大工艺,跟传统车相似,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而且在技术上也能做到续航180Km,限速70Km/h,甚至对先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雷丁很超前,在技术上,高低速车企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主持人:低速车企业为什么不往高速车发展?
杨安志:低速车低成本质量好,确实可以冲击高速车,消除单方面补贴高速车的劣势。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希望高低速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另一方面是对资质信心不足,毕竟资质方面说停了就停了,不平等也不可靠。
现场提问环节
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雷丁如何解决维持成本与碰撞要求提高的矛盾?
杨安志:关于高低速车的碰撞测试。高速车一般车速为200Km/h,国内限速在120 Km/h,但经常超速。碰撞发生的条件一般在高速上,正碰发动情况一般是追尾。雷丁在这方面做过测试,能够在40Km/h的速度下达到国家碰撞标准。成本方面,增幅在1800-2000元钱。
听众提问:锂电池的回收系统由谁执行?多久能到达成熟期?
杨裕生:低速电动车搭载锂电池是有发展前途的,但最好由市场决定采用何种电池是比较合理的。锂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梯次利用。将使用了三五年、能量降到70%的电池取下来梯次利用。另一方面是企业是否承诺回收锂电池,因为锂金属的成本是很低的,利用残值降低锂电池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和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吴恺:锂电池的成本高,售价高,因此大家探讨租赁模式,换电模式等,包括工业级的储能,也在考虑梯级利用。锂电池使用寿命跟一般电池不太一样,可发挥容量剩余到70%的时候,业内认为寿命终结。将锂电池剩余70%的能量应用到储能或是其它方面,可降低第一级使用人付出的价格,这是理想状态。因为回收系统目前来看可能很难,虽然很多专业公司在做这项工作,也认为这是一座待开发的金山,但还是要看国家总体的趋向,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这是毫无疑问的。
杨裕生:如果电池企业不进行回收,是无法通过二次售卖降低锂电池的价格的。
吴恺:现在唯一的难点是在于很难算清楚到底卖了多少钱或者回收成本,虽然这个问题伴随第一代动力电池的退役愈发急迫,但退役电池再利用价值不高也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因为考虑到企业的拆解费用及用户接受退役电池的程度等问题,企业能否实现利润空间?此外,具体的问题还包括第一代使用者使用是否规范。因为锂电池相对铅酸有更严苛的要求,如果第一次使用过程锂电池坏了,残值就大大降低。
袁征:铅酸回收系统完善一是因为发展时间长,二是市场体量够大,这都是锂电池所不具备的。
听众提问:开云汽车如何调整工程设计适应锂电车?
吴文山:从铅酸的角度看,设计体系更大一些,从铅酸换到锂电的步骤更好做一些。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要尽量把铅酸电池往一块放。我们知道很多车布置前边后边中间,布置位置零散,换锂电车就要尽量把电池布置的更为集中,将来可能通过两个锂电包,尽量改变下部车身的情况下满足锂电车的要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
听众提问:铅酸和锂电的价格差到底是多少?如何应对标准草案中的车身尺寸要求?
杨安志:低速电动车尤其是这两年推出的产品,除了个别小车,基本都超宽,宽度接近一米六或超过一米六,这应该说是整个低速电动车行业的损失。因为投入的模具还没有投产,或刚刚上市,模具还没有收回。雷丁目前的车型车身超宽,应对措施方面,雷丁在做符合法规的设计,但模具还没投,如果低速电动车法规不发布,肯定会影响车身造型。
锂电池价格基本上是在1.6元一瓦时,铅酸电池价格应该在一瓦时0.6毛,普通车用电是6度,相当于差六千块钱,用十度电的话就相差一万块钱。而且高低速车上的锂电池,性能还不完全等同的。雷丁首先要做应对法规的工作,国家如果不给铅酸电池过渡期,开发一款锂电池匹配的话,要一年时间,还要做耐高温实验,及各种路况考虑,技术储备时间要够长远才行。
对市场而言,锂电池寿命确实比铅酸好,充电次数及保修方面,锂电也有优势;另外,用锂电可降低整车质量。这两方面,是低速电动车消费者难以消化的问题。
听众提问:谁来为电池担保?电池质保时间是多长?
袁征:高速车的质保要求是5年20万公里的品质保证。高速车使用环境比低速车恶劣的多,特别是商用车,平均来讲城市物流车每天的使用里程在150公里左右,每天都要充电且使用快充,这种情况下企业担保5年20万公里。
吴恺:具体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出了事情你对消费者负责,你的供应商对你负责,一般是这种顺序。消费者买的车是你的,你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再往上延伸如果是电池的问题,电池厂家对造车企业负责,而不应该由电池企业直接向消费者负责,理论上是这样的。另外,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可能是趋势,不要逆势而为。而且不要把锂电池爆炸想的那么可怕,现场在座的一二百人,谁的手机也没有炸过,业内也不常见。因为锂电池的应用场景是上亿,上几十亿级的数量,个例被放大之后引起关注。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大家眼光要长远,尤其是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产业,它已经从消费级的产品上升到了公众级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它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因此公众性能强,企业的责任也要更强。企业有责任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产品,这是我想要强调的。
听众提问:如何看待燃料电池的发展?
杨裕生:燃料电池从发电过程讲,很清洁,但前提是它的氢怎么来?我国70%以上用煤来发电,这样的氢不清洁?有排放的就不能说它是零排放,要看来源问题。燃料电池补贴太高了,现在燃料电池补贴额度还是和几年前一样,而另一方面,最近三四年燃料电池的价格下降很快,这个因素应该考虑进去,如果不能及时考虑这个因素的话,在燃料电池电动车里面可能会发生骗补问题。
听众提问:锂电车并不是很贵,为何企业愿意推铅酸版且拥有众多消费者?
杨安志:从企业来讲,使用铅酸和锂电区别不大,像杨院士所说的,铅酸是管理问题,回收体系非常成熟。从价格上讲,目前锂电价格不仅仅是铅酸的两倍,可能要到2.5-3倍左右,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铅酸电池保一年,用户每年跑的里程都很短,因为他都是买菜送孩子上学,还有短途代步,并不是每天都充电,因此一般的铅酸电池也会用三四年。对消费者来说,第一次购买的首付费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因此用户买铅酸的非常多,锂电目前在低速市场上几乎是很少的。
作者:宋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