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市场,你会吗?
“这不废话嘛,谁不会”?!
“只要会走路,谁还不会走访市场”?
“不就是看门店,看销售,见客户嘛”~!
...
以上的声音,听的太多了,
那么,用什么样的态度,走访终端市场呢?
走马观花的走访?你是来看热闹的,
城管叔叔一样的走访?挑毛病,抓罚款
纳鞋底功夫的走访?踏实,认真
今天,终端市场走访8看,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同时,把走访完市场,该做些什么,也出来了。
1、看分销率
我原来写过一篇,关于“分销”文章:
【连载】新零售环境下,用这10条管好零售店。
不同的厂家,对分销有不同的标准。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讲究深度分销,恨不得把地球的每个角落的门店,都摆上自己的产品。
以手机行业为例,每个品牌对分销的标准,各不一样。不管哪样的标准,每个厂家都想把自己的产品,增加与消费者见面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购买的机会。
所以说,没有分销,就没有销售,分销率,更是衡量销售的重要指标。
举个栗子:分销,就好比人的喉咙,喉咙张不开,何谈把东西吃下去?你饿的直叫唤,也白搭!
对手机销售来说,不同的机型,也有不同的分销策略,你总不能把5000价位的机型,在T3和T4市场,铺天盖地的分销吧?
一般从理论来说,在T1和发达城市,对于核心客户和战略客户,产品线应该全面开花,不留任何死角。
从T1到T4级市场,对产品的分销应该呈“倒三角”的形状,为什么是“倒三角”形状,这个话题我们以后专题说。再说就扯跑题了。
我们接着说看“分销率”。分销率,其实是两个数字组成的,缺一不可。
通俗的来说,
第一个数字,你的产品在当地有多少家零售店帮你销售产品。
第二个数字,根据厂家的实际情况,厂家设定产品在零售店销售的指标,以此选拔合适的零售店,然后把自己的产品摆上零售店的柜台。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厂家也不选拔零售店,大小通吃,只要是卖手机的零售店,管他是黑猫白猫,都是我碗里的目标。
分销率=第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就这么简单。
分销率是多少,才算合适。这个问题,很难讲,要根据公司市场战略、产品组合、区域市场等指标综合分析的,不能一拍脑袋完事的。
一句话,你分销做不好,你就被市场消灭!
原则上,只要市场上的零售店,是我们的菜,应该把他们全部给装进碗里。
一般来说,分销率做不好,有一下几个原因。
1、缺乏有效的市场数据支持,对数据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导致两眼一抹黑,不晓得分销的目标在哪里(抓取市场数据,分析目标,逐个击破)
2、销售人员懒,指望既有的肥地,有吃有喝,不去做分销。销售人员更不知道目标零售店在哪里,就是懒,不去拓展分销工作。(把分销纳入考核绩效)
3、由于厂家存在的问题,导致零售商排斥厂家。比如:市场秩序混乱,串货乱价、产品不行、利润问题、前期遗留问题等
从分销率的情况来看,能看出厂家对这个市场的重视程度,因为分销率的背后就是人力、财力、精力的布局。
所以,我们经常说,分销率不达标,就是市场的卖国贼!话糙理不糙呀!
2、看生动化
生动化包含哪些?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
新零售环境下,用这10条管好零售店-陈列
做生动化,标准先行!不然,你的生动化就是牛皮癣。不但,起不到生动化,直接把品牌给“火化”了。
生动化,就是厂家的产品在门店的陈列布局和户外形象宣传。说着简单做着难啊。
生动化,最能看出一个销售人员的动手能力,是否具备“勤劳致富”的能力!
做好生动化,有几个必备动作
1、建立生动化标准,这个标准务必简单,千万不要繁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傻瓜式操作最好!
2、生动化就是销售过程的指标之一,有必要的话,把生动化纳入额外考核。
3、举行生动化“创意竞赛”大比拼,激发全员的动手能力,和对生动化的关注度。
4、生动化是一个长期的销售动作,要让销售人员有做生动化的思想意识,成为一种习惯,你的管理就成功了。
3、看库存管理
库存是衡量销售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库存,能保障厂家和零售商的资金风险。
那么,库存多少才算合理呢,库存过大,或过小都不行。要根据不同的销售季节,以及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
现在互联网发达,每个厂家都建立进销存数据,在手机和电脑端能直接远程查看,非常方便。
我建议,如果你有时间,还是实地走访门店,去抽检库存,毕竟做市场,有些时候,还需要眼见为实的。力求门店数据和电脑数据保持一致,这样管理者才能更好的做销售决策。
4、看异常情况
走访市场,和客户沟通,了解市场上的问题和异常动态。
市场秩序方面,是否有串货倒货、价格异常,导致市场混乱,早发现早整顿。
公司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比如,促销政策、补贴政策、返利政策、售后政策、价保政策等等
竞争品牌方面,销售政策、产品动向、人员动向等等
零售商方面,是否准备门店扩张、经销商老板动态、客户资金情况等等
作为管理者,我建议,你在看到市场异常动态的时候,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要先发问,跟随你走访市场的销售人员,问他在这个方面有什么异常,看他有什么思路。
如果对方,一问三不知,那这个销售人员对市场了解的深度欠缺,或者说根本没有用心去做市场销售。
你再批评他,他也无话可说!
然后,你再把你看到的市场异常动态告诉他,他会心服口服,按你传授的方法,他以后会模仿实践。
这样做,锻炼基层销售人员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管理者看到异常动态,固然重要,但是你总不能天天在市场上跑着吧,最终,还是需要销售人员具有观察异常动态的“嗅觉”!
5、看拜访质量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写过关于“业务拜访”的文章,点击:
一个销售老手教你,与客户接地气的拜访和打交道
只需八步,教你客户拜访目标和流程
这样设计路线,让你客户拜访事半功倍
这里我就说下
“拜访率”
,这个频率多少为宜,这个不好说的。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销售业绩绝对和拜访率成正比的。
首先,拜访率,根据销售人员负责零售店的数量和质量、路线、拜访能力等因素确定的。
拿手机销售行业来说,T1-T4级的市场,拜访率就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在T1市场,一个销售人员最好负责不要超过10个零售店,如果你蜻蜓点水的拜访,你负责50家也没问题。
通常,新人拜访率的都不会差,为什么?
新入职公司的新手员工,初来匝道,不会偷懒,按部就班的进行客户拜访,一天下来的拜访,往往在匆忙中结束,或者在同事的催促下返回公司。
也许,有人说,拜访率只是考核指标,目的是为了完成销售,你说的也正确。
拜访不难,难在坚持!
没有坚持的拜访,何来拜访率;
没有拜访率,何来的客情;
客情关系都是跑出来,我承认客情关系是聊出来的,
但是,没有跑,何来聊?没有客情,何来销量?
所以,用两条腿去拜访,会让自己对负责区域的门店线路布局,更加清晰熟悉,在你不断重复的溜达中,每个客户的情况,会在你脑海里跳跃。
现在,每个厂家都互联网化,销售人员在手机上一点击,做“门店拜访打卡”的动作,管理者能看到销售人员拜访的情况。
但是,这些高科技,仅仅是工具。你管理的人是“活人”,“活人”最难挂你,道理你比我懂!
我还是建议你去一线市场,亲自去看下拜访质量,因为拜访质量是在电脑上看不到的。
也许有人说,我在软件上设置,让销售人员在门店拜访必须呆够xx分钟,行!
你能耐,我在门店玩手机游戏、看快手、刷头条,你想要多少分钟,我给你!
6、看客情关系
刚才我们逻辑推理过,没有拜访就没有客情,这是一环套一环的销售动作。
经常听到销售人员,拍着胸口给我说:领导,我和xx客户,关系杠杠滴!老铁了!
一般我听到这样的话,都是微微一笑,不作回答!
我想说的是,和客户的客情,多热过冷,都不行的!
因为,客户不会无缘无故的支持你,再好的客情,都是以“生意”为前提,因为生意就是利益的权衡!
那么,客情怎么检核呢?
比如,我们做手机销售行业的。
1、销售人员跟着你来到门店拜访,你看这个零售店的营业员,对这个销售人员的表情动作,就晓得深浅了。如果营业员和销售人员拉家常的沟通,说明销售人员和大家相处愉快。如果,营业员和客户,看到销售人员,面无表情,随和自然,那这个销售人员的客情关系,值得怀疑。
2、你和零售店的店长沟通,店长是否“褒贬”我们的销售人员,从谈话中就能看出客情关系。但是,如果客户一个劲的“夸”销售人员,这个你要警醒,因为销售人员和客户关系的过于亲密,有“卖国求荣”的嫌疑。
我最喜欢听,客户说我们的销售人员“勤快”!
因为,“业绩死于懒”!
7、看服务质量
对手机销售行业来说,服务质量,主要包括:
1、售后不及时处理,产品出问题了,没人来管理售后工作,或者有人负责售后,但是维修时间太长,给客户带来麻烦。
2、销售政策藏猫腻,核销费用不及时,空头支票,账实不一致,拖延兑现,缺斤短两。
3、物流配送不及时,造成客户缺货,影响销售。货款已打到厂家账面上,迟迟不见到货送来,如果偶尔几次,也就罢了。如长此以往,何谈服务?
严格的说,销售人员来到市场上,以"服务"客户为最高目标,你把客户服务好了,伺候好了,客户自然就好管理了。
当然,我也不是让你在客户面前当孙子,任人宰割;也不是当爷爷,趾高气扬。
正确的是,要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态度来服务客户。
有些做销售人员,说:“NND,客户就得往死里管,往死里整,只要有一口气就行”,这是什么歪理邪说!?荒唐!
有的销售人员,嘴上不说这样荒唐的话,但心里是这样琢磨的。
这样的人,难做好销售工作的,你的上司,会你后面经常给你擦屁股!
8、看客户影响力
客户的影响力,也是我们在心里,给客户打多少分。
主要表现几个方面:
1、看客户经营门店数量、员工数量、经营年数。
2、看客户经营口碑。虽说,同行是冤家,也会存在诋毁现象,那是竞争所致。但从做人的角度,客户的人品,也是影响力。
3、看客户的经营理念,这个很重要,也是这个经营者的价值观。遇到优秀的客户老板,其实可以当你的“老师”,值得你去学习的。
我们常说,从一个孩子,就能看出这个家长的教育理念。
同理,你去零售店走一圈,就能看出这个门店老板的经营理念。
有的零售店,你一推门进去,门店灯光明亮温和,柜台展示有序,布置整洁;然后,营业员统一装束,面带微笑,声情并茂。
此刻,这个老板的经营理念,会映照在你脑海里!
让人不舒服的门店,我就不说了。
我常说,与优秀的零售商和渠道商的老板,多沟通,多交流。哪怕不是在谈生意,就是一起喝茶闲聊,也会一种进步。
其实,对零售商来说,也是如此,期望见到优秀的厂家,给予学习。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碰上“好人”!
走访完市场,你该做什么
写到这里,是不是可以封笔了?其实,还没有结束!
此刻,你如果认为结束了!
我觉得,你走访市场,就是走形势,和县太爷寻访,没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