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这里,房价抄底,两万就能买到一套房。然而,也有人评价它:穷得揭不开锅、年轻人流失、资源枯竭。
它,就是距离北京两个半小时高铁的——辽宁阜新,也被誉为远超鹤岗的躺平天堂。这里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本期视频我们深度考察这座东北小城,带你了解它的不同面。
来到阜新的第一站,我们找上了张老板,他在阜新管理着八家中介。如果说房子是阜新的新命脉,那么张老板就是阜新掌管钥匙的神。
仅这个月,张老板就已经积累了整整三大铁盒的房源钥匙。张老板告诉我们,在阜新,楼层越高,房价基本就越便宜。
他的手上就有一套位于顶层、售价只要1万5的“白菜房”。
然而,当我们驱车抵达现场后才发现,这套房子虽然便宜宽敞,但地理位置偏远,房子内部设施老旧。对于寻求宜居性的我们来说,它并不是最优解。
于是,我们又让张老板带看了另一套带装修的房子。与第一套房相比,第二套房带给我们的惊喜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张老板介绍,这样的一套房售价为7万元,相中的人还不少。自从阜新火了之后,
几乎每天都有房子卖出去,购买者几乎全是外地的。
虽然第二套房让我们心动不已,但要在这里安家,除了房子本身,我们也想知道:这里到底适不适合年轻人生活。
于是,阜新考察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早市。在阜新,早市一般四五点就已开始营业,直到九点才结束。
在早市逛了两个小时,我们发现:阜新不仅有抄底的房价,更有超低的物价。一块钱就能买一斤土豆,花六块就能吃上一顿鲜美抻面,各式水果更是让人挑得眼花缭乱。
而我们在早市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各各都是“社交悍匪”,从婚恋生育聊到南北方差异,从东北特产聊到物价房价。
但,早市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常见。于是,我们决定去市中心探寻年轻人的夜生活。
然而,当我们来到位于市中心的舞厅时,却发现它早已大门紧闭,门口还贴着“出租”的字样。隔壁还开着的电玩城也同样是“人迹罕至”。
巧的是,我们碰到了周老板,他正是舞厅和电玩城的拥有者。他告诉我们,他曾投资一百万经营这家舞厅,然而去年10月19号开业,今年5月1日就关门大吉。
周老板把舞厅关门的愿意归结于阜新人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
如今,周老板还经营着一家老年舞厅,生意还算红火。每天早晨8点到11点,下午1点到3点,晚上6点到9点,舞厅绚丽的灯光下,就会挤满老年人。
两家舞厅紧挨着,命运却截然不同。这让我们也不禁思考:阜新的年轻人到底都去哪里了?
实际上,
阜新也曾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和火力发电厂
,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全城。然而,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让阜新往日的辉煌瞬间坍塌。阜新成了辽宁GDP排名倒数第一的地级市,大量的劳动力外流,人口逐渐老龄化。
而这,也给想来这里躺平的人,留下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在这里长久生存。
我们尝试拨打多个招聘电话后,无一例外都因为没有经验而被拒绝。就在我们灰心丧气时,一位好心的中介却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建议,我们可以
建立自媒体博主账号,打造搬来阜新的年轻小女孩人设
,帮助中介卖房,一套房可以提成500块。这位中介还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和不少视频博主合作,甚至能把房子免费借给我们住。
中介的话,让我们开始怀疑,阜新的“买房热”是否只是自媒体博主和中介联合制造的一种假象。
为了进一步验证真假,我们又找到了两位自媒体博主,探寻她们来到这里的理由。
西米,是一位单亲妈妈,一年半前,她花3万2买下这套房,和孩子定居于此。
西米说,她其实是“逃”来这里的。因为离异又带了孩子,在家里会被人说闲话,父母也觉得没面子。在搜索鹤岗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阜新,于是她就毅然决然带着孩子坐上车,来到阜新。
提及这个城市的特点,西米告诉我们,这个城市包容性强、对女性很友好,没有人会对她指指点点。对西米而言,
在这里,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一个家——阜新,是她的避风港。
与西米不同,北漂十八年的木子,是同丈夫一起来到阜新,两人创业做起了二手回收生意。夫妻两人聊起北京的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归属感。
木子夫妇因为不习惯在大城市飘忽不定的感觉,以及孩子高考和赡养老人等原因,回到了阜新。
木子的二手库房,承载了夫妻两人奋斗的痕迹。同时这座中转站,也见证了许多来到这里的人,他们的期待或遗憾。
木子说,
后悔来阜新的人大概有十分之三,
或是因为不适应寒冷的天气,或是金钱上的收益不能满足,于是人们来来往往,阜新成为他们在大城市打拼之外的憩息小站。
对于我聊到回家还是留在大城市时展现出的迷茫,木子的话让我感到释然——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想法都不一样,选择没有对与错,无论怎样选,都会有遗憾,所以只要坚信自己现在的选择是对的就好。
在深入阜新之后,我们渐渐发觉,阜新这座城市真的无法用单一的“躺平圣地”去概括。在这里,有人将它当作一种炒作,有人将它视为避风港,有人见证了它的辉煌和老去,也有人在这里看到了新的机遇与可能。
在阜新待的四天,脑子里总是想起《漫长的季节》中王响说的那句话:
“往前看,别回头。”
这句话,适用于来这里寻求慰藉和庇护的年轻人,也同样契合阜新这座城市如今的处境。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打个响指,新的春天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