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藏爱好者
弘扬中华文化,普及收藏知识。集藏爱好者的交流天地,解读收藏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集藏爱好者

十枚改变中国历史的钱币

集藏爱好者  · 公众号  ·  · 2020-03-05 19:00

正文

粉丝福利

为感谢广大粉丝对集藏爱好者的大力支持,2月份粉丝回馈福利抽奖活动仍火热进行中。参与抽奖活动请点击: 【回馈粉丝】福利放送开启!大部分藏友已上车

”为名,后人称之为“秦半两”。“秦半两”为青铜币质,取“圆形方孔”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币面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相传由秦国著名的丞相李斯所题写。

开创中国钱币史“方孔圆钱”时代---秦半两


“秦半两”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秦始皇在政治和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这种“圆形方孔”的钱币造型后来也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并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民国时期。

中国钱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古钱币,开“五铢”币制——汉五铢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铢”是古代重量单位,通常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汉武帝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开始在中原地区发行五铢钱,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五铢钱做工精美,铜色浑厚匀称,文字端庄俊秀,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古钱币。
“通宝”币制的开创之作——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开元”为开新朝新币之元意,“通宝”意即通行宝货。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并沿袭近1300年。

唐初所铸,“开元通宝”钱文由当时大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颇显兼容并济的大唐风范。 开元通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和见证大唐盛世的第一枚通宝钱,存世量较多。
首开钱币铸造上皇帝(宋徽宗)御书(瘦金体)之先河——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因钱文“大观通宝”四字为宋徽宗御笔所题的瘦金体,故又称御书钱,在收藏界,一般将大观通宝钱视为宋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目前市面品相完美的大观钱深受追捧。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观通宝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也会欲发突显。
皇帝御书钱——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铸于北宋徽宗,钱文为徽宗亲书,是徽宗瘦金书体。 铸币上钱文为徽宗亲书,字体清秀骨瘦,铁画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世人也因此评此钱为“宋代第一钱”。 崇宁通宝精工制作,品相精美,更因其为徽宗御书钱中品相最佳者,故一直来受大家青睐。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金”代最早的金属铸币——正隆元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