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6月抽奖送书】20世纪物理学 · 最终卷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28 17:32

正文

↑↑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June

抽奖送书啦!~

选出 6 月份《科学世界》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代码 留言至本条微信 并说明理由 ,就可以参加抽奖啦!本期文章有点多哈!


  • 01 真空

  • 02 洞悉炽热宇宙

  • 03 仁淀川之蓝

  • 04 溪流中的捕鱼高手

  • 05 激情燃烧的色彩

  • 06 熟悉又陌生的抑郁症

  • 07 洋流影响气候

  • 08 语音输入法为何这么准?

  • 09 X射线下的动荡宇宙

  • 10 鲜味从何而来?

  • 11 碾压出200米高的数字大坝

  • 12 你还敢吃野菜吗?

  • 13 死亡的味道

  • 14 衰老是熵增吗?


截止时间:下周三下班前,即 7 月5日18:00前 我们将随机抽取 三位 热心读者,赠送奖品!


本次奖品是科普图书
《20世纪物理学(第3卷) 一本。想要?就快给你最喜欢的文章投票吧!




20世纪物理学

(第3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卢里·布朗【美】等

主译:刘寄星

页数:796

开本:16

定价:198 元



此前我们还做过《20世纪物理学(第1卷)》与《20世纪物理学(第2卷)》的赠书活动!~

它们仨是一套!




物理学:消隐的边界


撰文/ 约翰•齐曼(John Ziman,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物理学教授)


物理学的范围可以界定吗?我很怀疑。字典里试图说清楚,反而带来更多混乱。实际上,想把物理学同其他科学部分区别开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从历史上看,直到19世纪物理学才被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才被划分为各自不同的学科。


把化学、物理学、植物学等作为某种单一的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教给学生曾被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以一种特定方式理解事物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植物学家以及其他专家。


那时,各科学学科与相应的技术学科也被精心分离开来。实验物理学家也许会成为应用知识的专家,但他们不会学习机械或电子工程师的课程;理论物理学家会学习如何解流体方程,却不会学习实际的推进器或涡轮机的性能。



当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一些研究领域就横亘于常规学科的边界上。但是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球物理,不管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被边缘化了,常常是在不起眼的专业名义下艰难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物理学与其他科学隔离的 社会藩篱 开始消解。这表现为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和跨部门机构,比如由大学、政府和工业界共同资助的用以研究材料、系统以及大气的研究中心的出现。“交叉性”是主张学术改革的人们喊了多年的口号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同物理学密切的学科确实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最明显的是新技术从物理学和电子工程向所有邻近的学科扩散的结果。这一方法论的革命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电子测量设备进入化学和地质学研究为标志。由于一些科学家在战后把战时获得的通讯与雷达方面的知识带回了实验室,这一扩散过程得以加快。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精确科学的实验和观测研究都使用这些新技术。


真正的革命爆发在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控制、数据处理和数字计算能力被整合,甚至植入到每一种研究设备里。所有的精确科学都涉及定量数据的采集和逻辑操作。这是一项可由数字微电子器件通过不断增加容量、运算速度和算术复杂性而完成的任务。



信息技术向所有精确科学的渗透让它们变得更加紧密。同物理学的联系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所有的学科开始学习同样的“知识”,比如空间现象的计算机模拟和观察数据的断层再重构等。为地球物理探测开发的一套程序可能也正是材料无损测试所需要的;原本为海洋地理研究购置的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也被用于计算宇宙的整个历史、核子里夸克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


除了人们熟悉的信息技术,大量的其他新颖、高效能的研究技术也已经远离其最初的用途而渗透进整个科学世界。起初,一种“外来的”技术可能只想简单地嫁接过来,作为解决已有问题的新方法而已。但紧接着,由此技术联系到一起的不同领域之间发生了知识上的“协同”进步,甚至超越了部门和学科而开创了新的领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