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20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21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钞二次预约号段公布!重点关注这些号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毕业越久男女同学收入差距越大,除了职场歧视和奉献家庭,还有一条隐秘的理由……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8-10-23 18:27

正文


这篇文章来自我喜欢的博主“写字楼大妈”,她说的这件事,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发现了,但那时年纪小,只会嗤之以鼻,并不懂得那也是种能力,甚至是一种很难学习的能力。

因为,你要从给自己洗脑开始学习。



0 1


之前有个姑娘提问,罗列了一堆她的工作内容、收入之类的,问我:我这种学历,这样资历,拿这些钱合理吗,我应该跳槽吗?


我回她: 赚多少钱,你觉得够了就够了,你觉得不够就不够,想跳槽就跳槽,这没什么好对比人家的。


结果她又问:我是想跳槽,但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均价多少,我找工作应该怎么开价。

这真是给我整蒙圈了,在“ 我想要多少钱”、“我的能力值多少钱” 这些问题没搞明白的时候,她先考虑的是 “这个社会对我这样类型的人平均开多少钱”。


这不是第一个案例了。


几个月以前,我曾经在星球写过,“如果你超过30岁,其中比较优秀的,已经走向管理岗位的人,在一线城市的平均月薪可能是年龄的2倍,比如30岁,月薪60K”。


这里面有非常多限制条件:“ 比较优秀的、走向管理岗位的、在一线城市 ”。


结果星球上一个女人问我,说我30多岁,1万多块,我觉得身边没有你说的那种人,你列举一下:什么行业平均月薪三五万?


我回答她:没有这样的行业。


她不服气:那你不是说30多岁,月薪就应该是年龄的2倍吗,怎么又改口了?


我说:那是有众多限制条件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也绝非平均水平。

她还在杠:既然不存在这样的行业,那你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考核指标?


围观者看不下去了,跟她说:


各行各业做好了都有拔尖的,卖烤冷面的有月入三五万的,菜市场摆摊的一年七八十万净利润,小区里收废品的一年赚个六七十万也不少见,大包工头各个年入百万。


她依然不服气:你们倒说说,什么行业平均月薪三五万?这些行业平均收入有那么高吗?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退钱请她赶紧走了,招惹不起。


再就是前两天,一个女生在星球提问,说她觉得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非常多的附加能力,她反复查阅了各大招聘网站,发现这个工种平均月薪1万,她要1.5万,都写在简历上了,但是投简历杳无音信非常苦恼。


她问,是不是她的要求偏离平均薪酬,因此连简历都过不了?


既然你觉得你有那么多附加能力,为什么不用附加能力去要附加薪酬,而要执着于大家平均拿多少钱?你的附加能力到底怎么样,你有什么案例证明你的附加能力呢?



0 2


这三个案例让我思考, 女性是否有追求集体主义的倾向? 是不是在群体里,和大家保持一致,会让你觉得安全?你是否害怕被“枪打出头鸟”?


我之前在星球里也反思过,说我职业生涯的这10年,如果说有什么教训,就是 我对自己的能力也太谦虚了。


比如什么事情我若能做7分(满分10分),我最多会说自己8分,因为觉得这样比较稳妥。


但据我观察, 绝大部分男人,在能做6分的时候他就会说是9分,在外人看起来:你8分,他9分,自然选他。


他就靠着吹牛逼,获得了比我更多的机会,因此 也获得了更多锻炼,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能力变成7分了。


再或者说,他 名声在外 ,即便真有6分,谁又会说什么呢?还觉得也许是自己不懂行,理解不了专业人士吧。


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成了9分(外部认为的),而明明比他更好的我,却只配8分的待遇和机会,我吃亏吧?


我还发现,如果看到一个招聘需求,对应着岗位要求若是8分,那么7分的我可能不敢尝试了,我只敢挑战7.5分的岗位。


但很多6分男也敢去骚扰9分岗位,他们觉得:我问问怎么了?能让我长肉了?丢钱了? 不行就不行呗,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但你猜怎么着?真有些眼瞎的HR,就把6分的他收进去了,给了9分的title和待遇。


也许过了俩月发现货不对板,劝退了,但他是 被9分岗位背书过的 人,他下一份工作连8分岗都嗤之以鼻:配不上我呀!我是9分岗的人!


结果还真的,他就这么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而7分的我,被远远甩下了。


我跟男的比,自信心差好多;但我跟女的比,她们大部分还不如我呢!


有些女的,明明6分,非说自己5分,看见6.5分的岗位都自惭形秽,只敢去匹配5.5分的,觉得也许hold得住吧。


这个现象我不是在一个人身上发现,只能证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被“驯化”得太狠了:


她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感觉安全,她要随大流、藏锋芒、不挑梁、保持和别人步调一致。



0 3


你们观察小孩子,它是没有集体感的, 的一切感受出发点都是“我” :我渴了、我饿了、我尿裤了、我困了、我难受了,那我就嗷嗷大哭,呼唤别人来满足我的要求。


同样的,他高兴了、舒坦了、愉悦了,也会随时随地表达,全然不顾这个时候大人在干什么,是不是吵架啦,是不是在忙,是不是很烦躁?它都不管的,只顾表达自己。


这就是小孩的天性,他关注“我”,且只关注“我”,你要围着我转。


当它上学了,才能慢慢建立一个意识:


我要满足我,但同时也不能干扰别人,我要在自己和别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否则就会吃教训。


有些聪明小孩学会了审时度势,学会了阳奉阴违,学会了在集体中也保持着自己的需求。


有些蛮霸孩子依然以我为中心,被人看成是不守规矩、不识时务,要好好教育驯化它们。


对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教育分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女孩要乖、听话、懂事、贴心,这就是在 压抑女孩作为人的天性 ,逼她看人眼色行事。


倘若她的原生家庭对她关爱和投入不够,父母对她非打即骂没个好脸,她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了大概率是很怯懦的,特害怕和别人不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