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关注丨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36%!云南春节假期 ... ·  2 天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关注丨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36%!云南春节假期 ... ·  2 天前  
安徽文旅  ·  和DeepSeek聊了聊安徽…… ·  2 天前  
安徽文旅  ·  和DeepSeek聊了聊安徽…… ·  2 天前  
温州都市报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温州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一段难忘的“寻根之旅”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8-15 16:54

正文

“中国银行的前身鼻祖是哪个票号”……在登临位于山西大同的古城墙前,每位港澳学生都抽取了一个小纸条。他们带着上面的问题游览城墙,从一路考察的见闻中搜寻答案,走下城墙在“关口”处进行答题“验收”。答对者获得通关卡,还有小纪念品。

这是在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8港澳青少年山西长城游学推广活动中的一个镜头。港澳青少年学生们从踏上三晋大地开始,国情大课便拉开了大幕。

牵线搭桥促合作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来山西就是回家。欢迎大家回家!”活动伊始,主持人深情地欢迎前来参加游学的港澳青少年,“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共同的祖先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推动港澳青少年游学活动深入开展,山西省旅游部门和港澳游学机构积极沟通协作,精心设计港澳青少年游学线路,通过“寻根之旅”,使他们真正领会那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内涵。

近年来,作为加入内地游学联盟的新成员,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积极推动晋港澳游学发展,并于7月28日宣布从即日起到2019年12月31日,山西省晋祠博物馆、五台山、皇城相府等115家重点景区景点免费向港澳青少年开放。

“山西与港澳旅游资源差异性大、互补性强,是发展研学旅游非常有潜力的市场。”爱学游(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忠表示,这些著名的景区,特别是在港澳孩子心中有知名度的景区能够免费开放,足以看出山西省旅游部门对推动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发展释放出的巨大诚意。

内地与港澳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此次大会上,香港的仁济医院林百欣中学、文理书院、陈淑渠纪念中学、曾碧山中学和澳门的创新中学5所学校,与山西的育英中学、第十二中学校等5所学校进行了晋港澳姊妹学校签约,进一步推动晋港澳学生间的交流。

云游山西寻根行

太原、朔州、大同,4天时间,港澳青少年学生们走进晋商故里——平遥古城,窥探500年的晋商辉煌;参观千年奇刹——北岳恒山悬空寺,领略巧夺天工的匠人技艺;远眺万里长城第一关——雁门关,聆听古代边塞军事文化;寻访世界遗产——云冈石窟,领略中国杰出的石窟艺术……沿着晋北完成了一段“晋商大院+博览长城+中华古建”的难忘游学之旅。

“山西研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晋北的古建文化、晋中的晋商文化、晋南的根祖文化和关公文化、晋东南的红色旅游以及万里茶道等都是优秀的研学旅游资源……”在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盛佃清看来,“中华历史的秘籍在山西,中华古建的精华在山西,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山西。每一位中华儿女,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必要到这片土地上找寻文化、找寻历史。”

“山西是值得来的。”曾多次来过山西的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姜玉堆认为,山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可寻根探源,也有雄奇的山水,比如太行北岳黄河汾水,各得其美。

谈及此次考察安排,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梁兆棠表示,“我们不仅可以住在平遥古城里,感受古建古风,还可以通过一部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穿越过去,置身历史中,了解那段寻根问宗和传衍文化的历史故事。”

仁济医院林百欣中学教师杨永豪带着学校的9名学生度过了一次难忘的旅程,“我去过很多内地的沿海城市,第一次到山西,觉得非常有看头。山西的历史文化很厚重、自然遗产很丰富,还有各色美食。我和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吃大同的羊杂,这在香港品尝机会太少了。”

“虽然只有几天时间,却已经把山西比较经典的景点都游览了,安排得很好。”第二次参加游学活动的澳门学生麦思霖非常喜欢此次山西之行。

主题设计重体验

在此次考察途中,记者与港澳嘉宾交流时,得到的最多评价是,山西太大了,旅游资源太多了,一次两次根本游不完。大家建议,可以通过主题化游学产品设计来组织港澳学生多次到这里,从而使学生在游的过程中不断增长学识。

“游学产品一定要主题化,如历史寻根之旅、自然文化之旅、文化遗产之旅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招祥麒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