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申请藤校好像越来越难了?
嗯,
这好像不是你的错觉
。
(图片来源:@暴走看啥片儿)
据《每日邮报》报道,2008年,曾有两名亚裔学生
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遭拒
。于是这两名学生一纸诉状将普林斯顿告上法庭,认为他们在招生过程中
涉嫌种族歧视
。
联邦调查人员对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多所学校展开了
长达七年的调查
,最终的调查结果是,
普林斯顿并未歧视亚裔族群申请人。
调查结果出来是出来了,但是联邦调查人员手中还掌控有大量的申请人资料以及招生官在接受调查时的审讯文件。
于是普林斯顿大学今年3月向联邦法院提诉,
要求禁止教育部公开与调查有关的任何文件。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该公开的还是公开了。
这不,又引起争议了。
据《世界日报》报道,最新公开的诉讼文件显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官认为“
招生中很难分清亚裔申请人
,因为他们的
背景资料极其相似
,通常都是标准的
医学院预科生
”。
他们认为亚裔学生有着非常相近的个人简介,很难筛选合格的申请人。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好看的简历千篇一律,独特的文化万里挑一”
吧…….
其实这些藤校被亚裔学生告上法庭并不是第一次了,使用
“种族配额”“限制亚裔”
等种种传言一直伴随着这些名震世界的名校。
2015年,
64个亚裔团体向教育部和司法部状告哈佛大学在涉嫌录取中歧视亚裔
,结果教育部以正在审理哈佛大学类似案件而驳回了他们的申诉。
2016年,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再度组织了130多个亚裔团体,再次向三所美国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以及达特茅斯学院提出诉讼,亚裔教育联盟认为这三所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同样存在歧视亚裔申请的情况。
“过去十年里,符合美国名校录取条件的亚裔申请人数数量倍增,但这三所名校亚裔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同一个水平。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这些高校长期持续性以及系统化地歧视亚裔申请学生。”
那么这些常春藤学校真的存在歧视亚裔的情况吗?
所谓的种族配额又是个啥?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其种族构成非常复杂。因此美国高校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配额”的潜机制。常春藤等名校
录取相应族裔的学生会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百分比
,如果一个学生不巧属于超出校园比例的族裔,那非常遗憾,即便这个学生条件足够优秀,但他仍然可能收到学校的
拒信
或是进入
学校的waitlist。
(图片来源:giphy)
从数据上来看,从1990年到现在,
亚裔学龄人口增加了几乎一倍
。如果没有限制全凭申请条件入学,那么正常情况下亚裔比例会如何呢?
在一些没有配额限制的学校,比如加州理工学院,
亚裔学生比例就从1990年的20%左右增加到如今40%左右。
那么反观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亚裔学生比例,1993年绝对可以称得上亚裔学生在爬藤的巅峰时代了,
各大高校的录取率纷纷达到了20%左右
。
但随后就开始亚裔学生比例就开始回落,直到今天,这个比例仍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图片来源:网易)
是亚裔不够优秀在90年代之后就开始止步不前吗?
并不是,亚裔学生每年的竞赛成果都相当可观。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奥利比亚竞赛亚裔获奖比例从90年代的10%-20%攀升到现在的50%,在化学奥赛中亚裔更是占据了
90%的顶尖席位
,可以说是
杀死比赛
了。
(图片来源:giphy)
亚裔不但没有止步不前,反而更加优秀。
那么优秀的亚裔申请常春藤就很容易?你仿佛在逗我笑。
从录取的数据来看,亚裔受到的
“差别待遇”
也是显而易见的。
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金在《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一书中说,哈佛等美国大多数精英大学在招生方面一直有“三重标准”:
给亚裔学生定最高标准,其次为白人,最低的是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
Thomas Espenshade和Alexandra Radford 2009年的研究表明,平均来看,
亚裔想要进入名校,所需的SAT成绩必须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裔学生高270 分,比黑人学生要高450分。
(图片来源:网易)
如此看来黑人学生选择了简单模式,西裔学生选择了中等模式,白人选择了困难模式。
而我们,则是地狱模式.............
(图片来源:giphy)
必须承认,在这些名校中,相对申请总数,
没有任何其他一个种族和族群的录取率像亚裔一样低
。无论这些名校是否愿意去承认,但种族配额的确是他们之间秘而不宣的潜规则了。
也许单说数据看起来还不那么直观,那下面小编要说的这两个案例可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了。
据《世界日报》报道,2015年佛罗里达州一名成绩优异,获奖丰硕的亚裔学生收到了哈佛大学的拒信。
而根据这名学生父亲的申诉,这名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卓越,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代表。不但成绩优异,还投身公益事业,在经济学和火箭的全国比赛中也拿到过大奖。
这名学生所在高中的前四名都是亚裔,不仅仅是他,其他三名亚裔学生也均未被任何一所常青藤大学录取。
同样也是2015年,《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有点讽刺的新闻。一名印度学生透露自己曾经靠假扮黑人骗取了多家常春藤联盟的录取通知书。
这名印度学生名叫卓克尔·英格姆。2000年,英格姆在芝加哥大学毕业时,学绩点(GPA)只有3.1,MCAT分数31,以
亚裔身份申请医学院时屡屡被拒
。他抱着恶作剧的想法,剃了光头,加入黑人学生会,并在申请材料中称自己是黑人。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格姆竟然获得了包括哈佛大学、哥大等
11所名校的面试邀请
,最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
一所著名的医学院
。
而这个医学院对外宣称申请者的
平均GPA是3.84
,远远高于英格姆的3.1。
从3.1到3.84,我们要卖命好几个学期的事情,对于英格姆来说,
只是从亚裔摇身一变到非裔而已。
其实亚裔学生被拒绝也不完全出于“种族配额”的考量。
前文中普林斯顿的招生官也说过,
亚裔学生的简历太过于千篇一律难以分辨。
虽然这些顶尖大学的整体评估的录取模式的确提供了一些
“灰色地带”
,但是亚裔学生的
“同质化”
也的确是个问题。
有时候需要考取更高的SAT分数,不是因为大学的主观歧视。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其他方面欠缺独特性、能力或潜力。不说其他国家,就只说咱们自己,
很多孩子在申请过程中图省事儿直接把自己的申请交给各种留学机构全权代理。
缺实习补实习,去的都是同一家公司。
缺活动补活动,参加的都是同一种活动。
流水线式生产的RL和CV恰恰印证了这些招生官口中所说的
“分不清的亚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