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迪壹时事
您好,欢迎光临迪壹时事!我们将与您一起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分析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分享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防教育时代感;解读党的最新政策等!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何规  ·  韩国通报DeekSeek调查进展 ·  昨天  
文案包邮  ·  deepseek完整版教程.pdf ·  2 天前  
青岛日报  ·  刚刚,DeepSeek回应! ·  3 天前  
青岛日报  ·  刚刚,DeepSeek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迪壹时事

徐峥:让我后悔的30多岁

迪壹时事  · 公众号  ·  · 2018-08-17 00:26

正文


一般的名人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年轻时的经历,大多会说:很苦,但我感谢那时拼命坚持下来的自己。


徐峥说,“我很庆幸我一直在坚守做电影…… 我后悔的是,30多岁时太懒惰了,不够勤奋。


这世上,还真的没那么多天才。



1


“我30多岁时太懒惰”


徐峥是个70后,标准的白羊座。


很冲动,冲动完了再纠结。


他考进上海戏剧学院,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心怀艺术理想,进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三四年间,徐峥参演了《陪读夫人》、《商鞅》等多部话剧作品,但他被大众熟知,更多是因为古装喜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


那时候,徐峥30岁。



影视剧爆红,可徐峥本人一直不愠不火。有时候,他走在外面被人认出: 你就是那个猪八戒吧?


徐峥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怅然若失。


初入演艺行业时明明怀揣的是严肃、高雅的艺术理想,他“人民艺术家”的自我定位,渐渐地彻底被现实击碎。


徐峥开始思考: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又真正做到了什么?


十多年后的今天,面对采访,46岁的徐峥坦然对30多岁时自己的懒惰表示后悔:


人都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没当回事儿。


因为人活在一个痛苦里面比他解决问题要容易,非要病到需要做手术不可,吃药多苦啊,解决问题需要更大的勇敢。


但是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致力于不停地解决问题,直接面对你人生当中的各种困惑,到了中年其实就好一些 ,他就能悟到或者说休息得更早一些。”



在理想和现实面前,人们往往深陷于 想法和行动之间 的痛苦,懒惰得不想抽身而出,麻木于固步自封的状态,忘记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办法总比问题多,习惯于痛苦是可怕的。


比起一腔孤勇和一片赤诚,没跳出痛苦的怪圈,其实就是一种不自知的懒惰。



2


为什么说30岁重要


徐峥如今取得“成功”,得益于他在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加倍地努力。


比如,第一步, 抛弃原来的自己。


黄渤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徐峥之前很容易满足,但拍起电影来就不是了,一个镜头要拍到几十遍。



三十而立。30岁的重要, 在于 一个人终于能独立而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生活。


经历过一些成功与失败,也应该更加清楚“什么是我想要的”,并能够为之付出一定代价。


如果把30年分成三个部分来看:


1到10岁,渴望认识世界。


拥有好奇心与想象力,恨不得每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总是有很多动力去探索;


11岁到20岁,充满叛逆和冲劲。


似乎总有和全世界干一仗的气势。不过这种叛逆也能给人带来正向影响,让人在碰壁中成长;


到了21岁至30岁的这十年 ,尽管要经历很多失败与迷茫,但这是为找到人生方向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有意识地去“犯错”,让一个人在30岁时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因为迷茫,30左右的人也许还在探寻或追求所谓“理想”。


辩手马薇薇说,“理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凭空想出来的叫梦想。


理想是那件让你做所有不想做的事情的最根本动机。当你找到了最根本动机,你就找到了理想。



心理学家 Meg Jay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人生中80%重要的决定时刻发生在35岁。


人生中那些能影响你一生的决定、经历,以及“顿悟”的时刻,十有八九都出现在30岁中旬。



三十岁不是新的二十岁。


不是完全没有时间了,而是没有那么多可以理直气壮浪费掉的时间——否则一个人要迎来的,就是40岁的追悔。


我们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认识了世界,在第二个阶段感受了世界,处在第三个阶段的30岁,对人生接下来几十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切不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复盘,都是假复盘。



3


拒绝“我本可以”的残忍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学者在一个实验中发现:当老年人被要求讲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时,绝大多数人都强调了生活转变在他们记忆中的核心影响。


研究人员找到34位已经退休的老人,让他们说出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上大学、婚姻、工作……研究人员发现,“ 当被要求思考他们的生活并回顾记忆时,大多都是15至30岁之间发生的事,他们往往很少记起从30岁到70岁的事。


30岁后的生活回忆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再“求变”。


甘愿原地踏步, 怕后悔,也成了懒惰、停滞不前的借口。


心理学家 Dan Gilbert说,人们之所以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是由于对时间的力量,有根本性的定义错误。


研究人员调查了上千人,让他们预估未来十年自己可能发生的改变,以及回忆过去十年自己已经发生的改变程度。


结果显示, 比起实际值, 人们总会大大低估未来十年他们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自己的“实际变化程度”(黄色)远高于“预计变化程度”(紫色)。 并且结果显示,18岁的人预期自己会发生的变化,和50岁的那群人正在经历的一样。


“就是过去的就已经结束了,是人们常有的错觉。 但其实我们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在影响着未来的生活。”


总是在回首之时,人们才恍然发现,这五年、十年间,自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远远超过想象,所以才有那样剧烈的后悔。


一位30岁、已经毕业六年的妈妈,准备带儿子考研,因为她想当一名老师。


她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最多学习7小时,同时还要兼顾照顾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