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解释佛的经典,不能自己随便解释,以经解经是个基本原则。以经解经,不是拿圣道门的经典来解释,是要用净土门的经典来解释,净土解释净土才纯粹,才相应。尤其是往生极乐,一定要以阿弥陀佛的誓愿作为根本标准。因为往生极乐毕竟是阿弥陀佛说了算,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成就往生极乐的方法,你怎么往生,得看阿弥陀佛的誓愿怎么说。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我到你家去,我要给你打电话,你说怎么走就怎么走。我到张三家去,给李四打电话,这就拐弯了,即使李四讲得正确,也还是拐弯了,更不能先跑到李四家,再转到张三家。
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单看阿弥陀佛是怎么发愿的。所以,正依经典是非常重要的,法义的传承也特别重要。所谓正依经典,就是专门依据净土三部经。
有人学习净土法门,搬出《金刚经》或别的经典,那都不相关,不是净土正依经典,专业不对口。比如《楞严经》中“四种清净明诲”,“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盗、淫、妄如果不除的话,你想解脱就没门。讲得对不对呢?当然对,佛金口讲的能不对吗?但是把它拿来作净土门的解释,就大错特错,彻底错误。因为那不是讲净土的教法,不是针对净土的根机。如果把那个拿来说净土,说明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正依经典,它不是净土宗所依据的经典。
再比如,《金刚经》里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以音声求佛,以色见佛,观察佛的色身庄严,就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邪道。如果拿这个作标准来看《观经》,那《观经》不是邪道了吗?《观经》就是观阿弥陀佛的色相庄严。《观经》里说,“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如果不这样观,“名为邪观”。
这里说那个邪,那里说这个邪,为什么?
因为《金刚经》是般若系的经典,它是讲空性的,是要破我执的,所以它说,执著于相属于行邪道;可是《观经》是指方立相的,针对的是修净土法门的凡夫,不是要你证悟般若空性,是要你有所执著,然后指方立相,依你凡夫的分别念、分别心,然后转为正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无量功德,如果你这样观,就属于正观,不这样观反而属于邪观。
如果在净土法门里面讲证悟空性等等,那就邪了,不对了。正依经典不一样,宗旨和修行方法不一样,不要搞错。
就像一座城有四个门,你站在东门对门外的众生说:你往西边走,一直走进来,进城门就可以了。如果站在西门,就不能这样讲了,就要喊人往东走,才能进城门。
站在圣道门修行的立场上,一定要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以《观经》指方立相的事相观来说,那一定要这样观才是正观,不这样观就属于邪观。
这两部经都是佛讲的,我们不可以把经和经拿来打仗,法门不同,宗旨不同,修行方法不同。如果把《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拿来说,“你虽然念佛,没有断掉杀盗淫妄,怎么能解脱生死轮回?”这样说就完全错了。
以经解经,一定要以净土的经典解释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