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那会互联网的普及率还不怎么高,认识车牌车型多是靠亲朋好友讲故事或是来自书籍杂志广告啥的。当时有两款车型印象颇深,只闻其名不闻其详困扰了我好长一阵子,一款叫沙漠王子、一款叫草原狼。沙漠王子其实和我设想的大差不差了,不过一台看起来能越野的A6叫草原狼还是有点让人没想到,混型车确实是个新鲜概念。
上世纪90年代末,奥迪的竞争对手们摸出了ML和X5来回应刚刚开始兴起的SUV风潮,不过碍于母公司没有开发这类车的平台,奥迪只能保守的在A6旅行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作为回应,不过也因此创造了一种极具魅力的车系。
allroad quattro这可不是对A6 Avant的补充,而是认真地要从竞争对手SUV市场里抢份额的一匹狼。
17款的A6 allroad 样式也同国产A6L一样进行了中期改款,前LED灯组样式的变化是最明显的特征。和SUV车型一样的竖条幅格栅区别于其他轿车车型,小小的改变确实能增强那种车辆对路面的控制欲。
大灯的轮廓没变但内部灯组缩小和日行灯结构的改变让车灯显得锐利了不少,也是贴近了灯厂最新的设计语言,保持了车型的生命力。
尾灯也主要在内部结构上有细微调整,灯厂的保留节目流水转向灯肯定不会缺席。W220代的奔驰S级让在前叶上的转向灯集成到了后视镜上并成功改变了业界的设计风向,奥迪则是进一步的把转向灯的形式玩出了不一样的质感,凭借着灯厂的影响力也成功在业界推广。
allroad车型还有一大不同就是带有越野车特征的防剐蹭轮眉和裙边以及带护板的保险杠了,谈实用性可能稍微有点勉强,我想更多的作用是为了一眼就能够和Avant车型做出区分。
多种驾驶模式选择是高配奥迪车型的一基本配置, allroad 车型在之前的基础上新增一专属的全路况模式。在车速不高于80km/h的时候车身会从标准状态下升高35mm,实在不放心还可以再点一下升高又可以额外提升10mm来提升通过性。
底盘调到最高,整车的气场明显和印象中的A6L有了明显的区别,舒展而优雅的同时也让人不会怀疑它的通过性,不愧是Cross跨界风的鼻祖。
allroad的多种驾驶模式还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从而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带双腔减震器的空气弹簧通过复杂的传感器综合路况与驾驶模式能够带来不一样的驾乘体验。比如在自动或者舒适模式下高速巡航时,空气悬挂还会自动降低15mm来提升稳定性,专攻细分市场的车型必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得精益求精。
在行政级轿车的优雅基调上添加一些越野车的野性与不羁,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味道。在SUV阵营日益完善的时代,奥迪依旧没有放弃allroad产品线,没有稳定客户群是很难支撑的。虽是细分市场不过奥迪已经完全抓住了那群喜欢户外同时又注重格调的客户的消费心理,并且成为了行业内的寡头。
进入车内就是非常熟悉的奥迪风格,精致耐看,虽然配置不算亮点但进口奥迪的细致工艺还是依旧能带来愉悦感。
看惯了A6L上的各种木饰,铝饰板用在allroad车型上还是挺搭的,不过我更喜欢前期款提供的那种浅黄色类似橡木的木饰板再点缀点铝饰,户外运动风十足。
当时可能觉得是炫酷,现在愈发欣赏奥迪这种伸缩屏的设计,因为我可能大部分时间会把它关掉。估计是如今车内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非常怀念那种夜里精致旋钮和按键下透着背光的氛围,其他可视化的信息集中在仪表里就可以了。
高配MMI主机功能上一应俱全,这套面板就算作为内饰的一种摆件也非常不错。
allroad还装配了越野车上才有的车身水平仪,能够显示车身的俯仰角和侧倾角度,启动陡坡缓降功能会自动打开。我的越野技术几乎没有,不过带了这个还是勾起我的挑战欲。
四年多车龄不到6万公里,对于A6 allroad这样适合拿来享受长途的选手来说还是用着挺省的,奥迪的真皮方向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留下岁月的痕迹,好在座椅还比较耐磨。
标准轴距自然和长轴距版相比空间不占优势,不过有着行政级车的底子空间并不会觉得拘谨。
毕竟不是以后排配置为亮点,那就听听BOSE的这套音响系统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行李箱空间可以和紧凑型SUV比划比划了,而且十分的规整。预留的各种固定导轨也是高端旅行车或SUV上的标配,方便安置各种行李。
电动的遮物帘也是基本在这个级别上才会有的配置,实用性上可能还不一定有挂绳款来得方便,要的就是优雅。
第四代EA837并不陌生,最大功率达到了333匹,机增在很低的转速下就会介入而且很难察觉,开起来油门的响应和自吸车型一样直接。
在如今小排量涡轮的时代,这种动力储配不需靠转速释放的惬意感让人回味,调至舒适模式开起来就同普通的A6L的感觉非常接近了,一过减速带空气弹簧带来扎实的底盘质感又能提醒你这是台allroad。
冬天过去了在有限条件下没机会体会quattro的威力,不过春天和这台A6 allroad去远方踏青似乎是个更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