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湿气发电(Moisture-Electric Generation, MEG)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转换技术,利用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水分子作为能量来源,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湿气发电装置大多受限于低功率输出、间歇性信号以及不明确的离子迁移机制,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此外,传统湿气发电材料的吸湿性和离子传输效率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其性能提升。因此,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和机制优化来提高湿气发电装置的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宏强、安徽农业大学朱天雪、福州大学赖跃坤团队开发了
一种基于水凝胶的湿度发电装置(SHMEG),它通过质子跳跃机制实现了高效的湿气发电性能,并展示了其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潜力。
本文亮点:
(1)
在10%到9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都能稳定工作,即使在
极低湿度下也能保持一定的电压输出,表现出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2)
SHMEG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轻便性,
可
通过人体汗液等湿气发电,适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健康监测传感器。
(3)
SHMEG不仅
可以为小型电子设备(如健康监测传感器、智能手表)供电,还能实现夜间照明和手机充电等功能。
(4)
通过光引发动态连续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水凝胶纤维,进一步提升了湿气吸附和发电性能。
图1 SHMEG的性能验证与离子跳跃机制
图2 质子迁移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图3 SHMEG的可扩展性与实际应用展示
本文通过创新的分子设计和材料工程策略,开发了一种高性能、可扩展且环境适应性强的湿气发电装置。其在理论机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突破,为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0186
来源:EngineeringForLife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用于研究用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