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AI算法嵌入催化剂研发任务。原本需要数月的研发设计周期,有的甚至缩短成几天,试错空间减少90%以上。
“我们研制的GoCatal®,系国内首家专门针对催化剂开发的AI辅助研发平台。”国工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共获得1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及42项软著。据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万华化学的整体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某些单项实验研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一系列因新技术突破而诞生或实现的“未来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
“在黄渤海新区,完善的工业门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给了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土壤’,发展‘AI+’产业蕴含无限机遇。”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新兴产业处处长赵智强表示。
目前,全区专注人工智能企业省级专精特新7家、省瞪羚5家;2023年实现营收31.5亿元,同比增长25%。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黄渤海新区瞄准未来竞争优势关键领域,在制造业转型、服务业供给优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应用上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在机器视觉、决策优化、智能配料、AR/VR等方向开展了64项联合创新。其为胜地汽车刹车盘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机器自动识别。目前,已累计识别刹车盘200多万片,节省成本660万元,生产效率提升10%。
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先后与万华、新时代、胜地等企业携手,打造行业首创人工智能创新项目万华蚯蚓盒子、新时代包装袋检测、胜地刹车盘分拣等,带动企业智能化升级,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山东恒远智能科技则依托自研可控开发平台打造数字化工厂,节约统计员工作量3小时/天,成品产能提升20%,装配计划达成率提升10%。另一企业恒云科技开发5G远程操控技术提供不同工况下装备的深入应用,利用人工智能以图识图能力,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产品维保骗保问题,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30万元。
当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融入“AI数字孪生技术”,消防安全有了新的定义。鸣启数字通过打造智慧消防管理平台,将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整体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