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成名真的要趁早?——来看古代名人的成名术丨原创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6-12-20 17:28

正文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大多数人还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有几位著名的古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他们都是谁呢?赶快往下阅读吧!


张爱玲在《传奇》再版时曾说,“成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此话被千千万万人奉为圭臬,也使万万千千人在走向成名的路上变得急躁不堪,有的孤注一掷后倾家荡产,有的始终不能静下心来,最后落得半途而废。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古人,早日成名的固然有,却为数不多。多半古代名人的成功都是能够在耐心认真地积累自己、经历了艰辛万难后,才厚积薄发,有所作为。我们不断追寻古人的成名术,事实上莫过于两个字:“坚持”。




晋文公重耳:62岁成就春秋一霸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我们常常慨叹于晋文公的政治才能,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却总是忽略他经历的千辛苦痛。


前659年,重耳少年时,因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而对其兄弟施以迫害,便开始流亡,逃到母亲的故国翟国。在前650年,晋惠公即位后,心恐国人拥立重耳,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开始追杀重耳,重耳又开始了他国的流亡生涯,到卫国、齐国、曹国、楚国等等,然而并非所有国主都优待他,遍尝辛酸苦辣,又时刻有着生命的威胁,最后在秦穆公的拥护下,在争位之战中获胜,于前636年即位,此时已62岁。


司马迁曾评价其说,“晋文公,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晋文公没有因为重重的困难而退败,更不像兄长申生一样放弃生命,而是在这过程中顽强地生存,始终研习政治之道,在九死一生中也练就了他的政治才能。正是他的坚持,才有后来的成就霸业。




百里奚:70岁终得功成名就


百里奚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然而,在其成为一代名相之前,经历了无数的曲折离奇。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30多岁仍没有作为,其妻子便劝他出游列国求仕。一路乞讨,路过齐国、宋国等,后来被蹇叔举荐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仍没有发挥其才能,又曾被当作奴隶、陪嫁人员、养牛人,最后被颇具眼光的秦穆公发现,此时百里奚已经70岁。


正是因为百里奚的坚持,在沦落中没有放弃,才有他的名相之名,有他死后的“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春者不相许。”



苏洵:苏轼之父,大器晚成


苏洵与苏轼、苏辙并成为“三苏”,在我们看来可谓既是成功的文人,又是成功的父亲。苏洵生于1009年,年轻时不甚爱读书,终日嬉游,无悲欢离合之感。直到1032年,苏洵母亲病故,才知生死之悲,才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这时苏洵已经23岁,曾言“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在古代,23岁开始习书为时已晚,而苏洵当时又有些傲气,认为自己很聪明,读书没有什么难,态度并不很认真,结果在第一次应乡试举人时落第,并非他的不幸,实是因为其没有付出心血。自此,苏洵谢绝宾客,苦读诗书达六、七年,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导苏轼苏辙。直到1056年,带二子进京,才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向朝廷推荐,其文得以传诵,声名大盛,此时已47岁,在嘉佑五年,苏洵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欧阳修曾言,“‘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苏洵能得此评价正在于他的不骄不躁,发奋后的坚持。


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时刻记得只要你做好选择,坚持下去,不骄不躁,在困难挫折中能够有耐心和恒心,便会有出头之日。古人的大器晚成不正是很好的例子吗?

近期热文

季羡林: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钱钟书:纵有浪打风吹 也要谈笑面对

你知道“七不出门 八不归”真正的意思吗?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读经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