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田哲学
小众品位,大家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量的涌现论 ·  4 天前  
慧田哲学  ·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40年,没有任何丰功伟绩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田哲学

中国文人无耻的顶峰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09-28 21:55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胡风(1902年——1985年),男,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1933年被日本驱逐出境。


回国后,胡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


1949年后,胡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等。


1954年7月,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

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了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1955年5月16日,胡风被捕,5月18日,全国人大才作出逮捕决定。

胡风在看守所被隔离3个月,后来被单独关押到监狱,直到1965年底,才正式宣判。

1965年11月26日,法院才正式对胡风作出判决:胡风获刑14年。由于已经服刑10年,余下4年监外执行。

1965年12月底,胡风出狱。

1967年11月,胡风第二次被捕入狱。

1978年,胡风出狱。

1980年9月,胡风平反。

1985年6月,胡风病逝。

1986年1月,胡风第二次平反。

1988年6月,胡风第三次彻底平反。

至此,胡风案先后三次才从政治上、历史上、文艺思想及文学活动上,获得全面彻底平反。

1955年5月25日,也就是胡风被捕后的几天,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伯尘报告了胡风的罪行。

在会议上发言的一共有26人:
欧阳玉倩、叶圣陶、梅兰芳、李伯昭、吕骥、刘开渠、夏衍、李希、陈沂、吴组缃、孜亚、冯雪峰、张天翼、曹禺、鲍昌、陈荒煤、吴伯萧、袁文殊、方纪、艾青、冯至、吴雪、阳瀚笙、田汉、洪深、陈其通。

郭沫若说:“胡风集团已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我们政治上的敌人------”

叶圣陶说:“这种两面派的阴谋手段------我们必须把胡风清洗出去------”

夏衍说:“彻底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恶活动,是我们革-命事业一个伟大的胜利------”
冯雪峰说:“今天的会议应该作出决议,首先把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清洗出去------”

吴伯萧说:“反-革-命分子胡风,走也好,滚也好,割下头颅抛掷也好,我们再也不会上当了------”

。。。

公开批判之后,各界名流为了表达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强烈愤慨,纷纷发表署名文章,对胡风进行更加深入的批判:

《请依法处理胡风》——作者:郭沫若

《揭下胡风派的骗人外衣》——作者:茅以升

《看穿了胡风的心》——作者:老舍

《我看出了胡风的阴谋》——作者:冰心

《必须彻底打垮胡风集团》——作者:巴金

《胡风,你的主子是谁?》——作者:曹禺

《个人野心家永远是我们的敌人》作者:焦菊隐

《胡风——阴谋家》——作者:田间

《胡风——反-革-命的灰色蛇》——作者:侯外庐

《缴下胡风的剑》——作者:高玉宝

《拥护全国文联和作家协会清除反-革-命分子胡风的决议》——作者:程砚秋

《我们绝对不能容忍》——作者:陈垣

《敌人在哪里?》——作者:丁玲

《肃清阴险的反-革-命分子》——作者:丰子恺

《我的愤怒已达极点》——作者:赵丹

《坚决反对胡风集团的罪行》——作者:剪伯赞

《胡风和胡适“异曲同工”》——作者:冯友兰

《决不容许胡风继续欺骗人民》——作者:钱伟长

《胡风——蛀墙脚的白蚁》——作者:马思聪

《坚决镇压胡风》——作者:常香玉

《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作者:于伶

《工商界人士应该警惕》——作者:王光英

。。。

这里节选几段文化名人的激扬文字,听听真实历史的残酷声音。

《请依法处理胡风——郭沫若》:我完全赞成好些机构和朋友们的建议,撤销胡风担任的一切公共职务------

《看透了胡风的心——老舍》:原来胡风并不只是心胸狭窄,而是别具心肠------

《敌人在哪里?——丁玲》:敌人在哪里?敌人就在自己的眼面前------

《我看出了胡风的阴谋——冰心》:我看了这些话使我的心眼突然雪亮了,他是在和我们作你死我活的斗争啊!我们要把他从我们的队伍里清理出去,清除出去------

《胡风,你的主子是谁?——曹禺》: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胡风这样的恶人!这样狠毒,这样阴险...

1976年8月26日晚9时45分,重病在身的毛泽东突然要秘书去找一部《容斋随笔》来。此时,离毛泽东去世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是,毛泽东还向秘书索要该书。秘书很快从北京图书馆把书借来了。

8月30日,《容斋随笔》大字本又印出,31日送到了中南海。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实践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

到9月9日逝世,毛泽东再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书。可以说,《容斋随笔》是一部陪伴他走到人生终点的书。

宋代笔记之冠
  大有来头的作者注定此书不凡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洪迈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在担任南宋礼部尚书的时候,出使金国,被金国扣留在荒漠十五年,但他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历史上第二个苏武《宋史》评价说:“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三苏”齐名

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皆为正一品,因此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
洪迈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跟随兄长饱读诗书,他的记忆力不同寻常,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他还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也没有不涉猎的。而且,他读书还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可以说,容斋随笔》是其读千百部书,集腋成裘的成果,其历时之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由于《容斋随笔》是文言文,对于大众来说,略有难度。1993年,我们便组织力量将此书翻译成白话文,出版了《文白对照全译容斋随笔》,该书甫一问世,就成为当年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

这部白话翻译本《容斋随笔》的主编王兴亚教授,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经担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人才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参与注译的,都是有着深厚功底的文史学者,几十年的长销不衰,证明此书实为古籍白话的精品。

近三十年过去,我们此次将此书再版,后出转精,校订了其中的一些不当之处,重新分为五册出版,依照洪迈编订的次第,更加适宜阅读。全书设计古朴大方,字体考究,采用高品质的胶版纸,印刷精良,是一套适合阅读、更适合收藏的古籍今译精品读物。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读史,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性情豪放。这部让伟人长期带在身边的经典著作,其中魅力,想必也能带给你无穷的思考和益处。

珍藏本《容斋随笔》
文白对照全译本

原价256元

限时特价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