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聂嘉琪
(1)
数字资本的“生成性剥削”:现实表征、运作机理及解构路径
汤瑭
(13)
02
资源环境研究
(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教育部 “名栏工程” 建设栏目)
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价值秩序基础
黄一帆
(37
)
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陈梓铭
(50)
环境法预防原则司法适用的法理审思
黄红霞,尤明青
(63
)
隐性碳定价的理论阐释、测度问题与政策含义
王思博,庄贵阳
(77
)
考虑数字经济的城市能源回弹效应研究:经验测算与形成机制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淑贺,刘世哲,李晓敏
(105
)
异质性环保投资、数字赋能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科技形象的社交媒体呈现与演变:基于推特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陈慧敏,邓依林,简晓雯,孙辰宁,金兼斌
(143)
摘 要 :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立足于哲学—经济学视角,阐明了资本对劳动个体生命时间控制和剥削的内在机制,解答了资本运动的“时间之谜”。随着资本主义数字化转型,数字资本的时间剥削呈现出多元形态,既采用精准化管控、碎片化占有、界限模糊化等新方式加大对劳动时间的剥削,又通过数字劳动加强对“数字技工”“数众”等不同主体的闲暇时间剥削。数字资本从时空维度重构了生产时间,数字权力从社会时间等维度对时间体系进行系统规训,共同构成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的双重驱动力。要破除时间剥削困境,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变革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构数字社会主义时间范式,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时间解放。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劳动时间;闲暇时间;时间解放
数字资本的“生成性剥削”:现实表征、运作机理及解构路径
摘 要 :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剥削模式发生深刻转型,数字资本通过技术手段构建起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生成性剥削。生成性剥削超越传统物质生产的剥削边界,通过数据监控、算法优化和平台控制,实现剥削对象的持续扩展、剥削过程的动态优化以及剥削结果的循环增殖。其运作机理依赖于外在的他者剥削与内在的自我剥削双重维度:数字资本通过数据掌控、算法优化及平台扩展等方式强化其控制力,利用激励机制、内卷竞争与欲望操控,使劳动者内化并自愿服从剥削逻辑。生成性剥削的本质在于基于全时空的技术基础,动态塑造并泛化劳动关系,实现剩余价值的持续占有与增殖。为此,需要从技术透明化、主体觉醒及异质空间的构建来反抗生成性剥削,进而打破技术黑箱,摆脱欲望控制,重塑劳动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
数字资本;资本剥削;生成性剥削;自我剥削;数字资本主义
摘 要 :
宪法和法律对自然资源归属及其财产权利主体、客体、权能及生成程序的规定,属于静态层面的规范配置,是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法律准生之门,其生成的制度基因是宪法上的自然资源公有制。基于公有制的资源配置论承认自然资源配置公权,强调该公权的行使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激励和约束,要求以全民利益为初心,采用市场、计划、合意等多种方式妥善配置自然资源财产权利,契合中国宪法的规范逻辑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求。静态层面的配置应当为具有生存、生态保障作用的自然资源的公共与合理利用留足空间。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出让和登记,属于动态层面的二阶配置,应受社会主义公有制约束,为全民的经济生态社会福祉而配置,做好制度间的衔接以化解制度分离带来的时滞困境。成熟且富有活力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利体系的形成,需要静态层面规范配置与动态层面公权运行配置的合力推进。
关键词:
公有制;自然资源财产权利;全民所有;国家所有;配置;空域资源;矿产资源
作 者:
黄一帆
摘 要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若想从成典走向善治,须以宪法价值秩序为基础。而宪法价值秩序的全面与中立之争,影响其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具体方式。回到诠释学的视野,以宪法文本为依据厘清宪法的内部规范层次,是宪法价值秩序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合适方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已形成以社会主义纲领为前理解、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为一阶多元、目的性约束和结构性约束为二阶根本的价值秩序,可合乎国情地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具言之,从一阶角度来看,宪法价值秩序能够实质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其支持了理想而非现实的法典化理论,在区分体系化与法典化的基础上,成为环境法律具有价值完备性而应当编纂法典的证成依据来源,并使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被理解为关照法典创制、实施和文化传统形成的全过程活动。从二阶角度来看,宪法价值秩序可间接约束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其支持了环境公益而非环境权的保护模式,不仅能通过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条款的重构,实现环境权益的价值宣示,还能通过对环境国家权力的分工制约和环境立法权力运行的方式限制,实现环境权益的实然保障。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价值秩序;宪法;环境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