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隐士生活与田园、山林相伴,归隐的真谛便在于物我关系的重塑,摒弃对纷繁物质的无限渴求,转而向内求索,觅得内心的平静与安然。
诚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在《归园田居》中写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的静谧情景。当人从俗世的烦扰与羁绊中短暂抽离出来,亟需一隅静地,这是一个自在呼吸的出口,也是让身心慢下来的归处。
归来兮桠溪庄园酒店的所在地,是我国首个参与“国际慢城”的地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高淳慢城桠溪镇,以三分山、两分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拥揽金陵城最大的原始生态竹林荆山竹海,
距离南京市中心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由自然、文化构成的“桠溪十慢”,从自然山野慢步到东方生态慢食、竹文化、水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禅文化等,集生态观光、农事参与、花海浸游、慢文化体验为一体,成为当地独特的文旅名片,也是启发此次酒店规划与运营、设计的文化源泉。
酒店隐匿在茂密的竹林中,
建筑因地制宜,依山临湖而建,
占地约4400亩,含43栋建筑,
拥有 5 大主题 32 套 90 间别墅客房,
配备完善的餐饮接待、会议、汤泉设施,
目前酒店已正式营业。
于强室内建筑师事务所担纲酒店的部分建筑和室内设计,项目初期,酒店创始人、合伙人与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度沟通。
综合酒店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底蕴等条件,归来兮酒店的文化基因,源于自古以来的归隐精神,
我们的初心是为自己及家人构建一个静谧的栖心地,未来颐养天年时,可以慢享时光、慢享有机美食,同时带给久居都市的人们一个慢下来的‘世外桃源’。”
从旅人的体验视角、从业主的运营规划出发,
于强室内建筑师事务所秉持“设计创意化”的核心,挖掘项目的独特价值点,将
整个设计建立在对自然感的有效保留、巧妙糅合上。
这种有效是基于建筑与景观、室内的视野交互关系、场景互动模式、时间生命力,从喧嚣樊笼到无拘自然的境域转换,映射“空间即心境”的衍生之意 ——
尊重土地、顺应自然,不以心为形役,舒享山水之灵性。
数年打磨,南京归来兮庄园酒店与大地的底色融为一体,与自然的精神一脉相承 —— 大地色系的夯土墙、覆土建筑,恰到好处地与周边景观环境生长在一起。同时,如何完成传统材料与现代工艺的诗意结合,设计师以自然形式赋新场地的附加价值。
庄园内承续的桠溪古法稻作文化,核心依然是“慢”作。
这里一年只种一次稻,不同时节旅居此处的风光各不同,极其稀缺的收成,成就餐桌上的美味。
从春天绿油油的秧苗,到秋天黄澄澄的饱满稻穗,感受着风吹过稻浪,闭上眼,投入一场特别的田园叙事,心静而淡然。
初到归来兮桠溪庄园酒店大门口,第一印象是极致的安静,
外来车辆止步于此,当旅人坐上酒店接驳车,大约环绕庄园一周后,才真正抵达酒店的入口
,
仪式感十足。一路上,眼前是竹海深深的翠绿色,呼吸间是草木的清香气味,归隐山林、田园诗意的想象逐渐变得具象。
延续慢活主义,依托于有机种植、自然养殖、原始的庄园生态,
酒店的核心产品不只是空间,更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增值服务,从宴会/会议、汤泉养生、蔬果采摘、亲子野趣、手工DIY、晨昏瑜伽、团建娱乐、山林露营,链接每一个憧憬慢生活的人。
「
对业主方而言,这座酒店是生活方式的载体,整个项目的产业生态和运营形态,传递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
「
业主希望接待中心,拥有无界自然的通透视野,目之所及处是原生态的稻田、不远处的青山,视觉上的自然产地与岛台的丰盛风物、餐厅的有机美味,形成一个本地直采的呼应。
」
不同于常规,接待台隐于一侧,展示庄园农场自产有机蔬果、禽蛋等的中心岛台,成为点睛之笔,
运营与设计平衡,生活与自然嫁接。
步入此间,可见设计师的多取材于自然,透过木结构的朴拙质感,来传达时间与文化的沉淀感。同时,空间为运营而服务,透明玻璃窗隐去室内外的边界。
餐厅与包厢的动静交织,恰似社交剧场的互动场景营造。延续木艺的质朴基调,设计师带领着访客的视野,穿透材质的表象而观看到在地的独特性,从竹艺编织的艺术灯饰,到竹片垒就、白漆绘就的背景墙与天花,桠溪竹文化融入旅居生活。
与在地性对话,与诗意自然共处,不是停留在材质形式上,一份份精心定制的四季菜单背后,酒店所代表的田园归隐生活方式可见一斑。
产自庄园的100多种有机蔬果,经由大厨烹饪、调味,成为餐桌上的精美菜肴,即使远离城市繁华,旅人也能享受应时而食的品质佳肴。
水疗中心伫立于自然造物的杰作之中,无声回应着大地的召唤。沿着蜿蜒小径,游走其间,如同进入东方园林,文化底蕴与独特风景交织。
雅澹氛围自空间的米黄色基底传递而来,一种淡淡的东方回响。隔而不断的木框结构,室内外汤泉如同置于同一画面,原木肌理为水疗中心注入别致气息。
竹艺围挡,将热气拢在一池之间,当旅客的身心沉浸在温热的泉水中,俗世烦扰抛于身后,唯有轻盈的感受。
回旋而上的楼梯,如同衔接心境的装置般,引人深入禅境。
玻璃窗外是竹林,室内是原木暖调,自然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焚香、煮茶、泡温泉、做spa,享受下午茶歇、日式轻食......
水疗中心的多功能体验,由人的放松需求主导。
随着日升月落,光明与阴翳的氛围对比强烈,映在榻榻米上,衬托出安静的禅境。这种“静”,是与鸟啼、竹叶声、脚步声的细腻对照,让人心旷神怡。
回到自然里,
有时候意味着
回到生活本身的纯粹,
没有过多干预,随心融入。
覆土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玻璃材质倒映出湖面,波光粼粼。伴着流动的诗意,穿过入口长廊,尽头处即“桠云”高端私人餐厅。
时间匠制的醇酒,何尝不是空间的一种艺术收藏。“桠云”高端私人餐厅由自然肌理围合而成,竖向垒就的石砖以纯粹的一面示人,木艺结构将全幅画面浸入形式和意境的统一,空间场景依循自然变迁的规律,让人看见向往的风景。
自然材质极具包容性,在这里,夯土与木艺既是出于环境保护,也是在地取材、艺术表达,构建出一隅放松身心的会客厅,会友对谈、宴饮或是闲坐,与美好时光共语。
可容纳200人的“桠集”湖景宴会厅,格局随会议、宴会等功能需求而灵活转换,原木色天花的深浅层次,为场景注入更丰富的韵律感。
设计师特别选取的夯土材质,以一种天然的粗粝感,协调着场景氛围感,有不循常规的质朴美。
一栋“湖边小木屋”
遗世而独立
郊野栖居的趣味十足
在空间与自然之间回响的颂歌中,
克制色彩的比例,没有形制的繁复,而是富于精神的馈赠,人的感官知觉、情感体验被放大。
一扇窗台即一幅景框,与湖面远远叠为一个诗意画面,户外自然之美,颇有诗句里“堂开团竹色,窗静引送风”的意境。
湖畔的日常,不定时有钓鱼、皮筏艇、冲锋舟等休闲活动,居者可以就近参与。
木取之于林,糅合东南亚元素,木艺形式中每一处线条、转角、弧度皆服务于湖居的想象与现实。
透过竹编织饰面与天花草席,设计师将自然的构造物融入旅度生活方式之中,手触摸到的脉络独具匠心,藏有隐逸生活的小细节。
在设计师看来,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从对在地性的思辨、挖掘与运用开始,这也是回归自然的第一步。
竹林雅居单卧院落以榻榻米的构造,形成了日式风格的旅居小屋,竹木贯穿于天地墙的造型中。
一线天窗打开空间的自然视野,设计师在空间内置入原木色的盒子体块,再造层次感,与斑驳树影相映成趣。
基于斜屋顶与横梁的体块,空间被切割为高低纵横的立体格局,在审美的比例之内微妙变化。
而天窗的引入,打通了光与内外的关系,四季风物相伴,常看常新。作为双层超大空间的复合房型,竹林雅居双卧院落适合全家出游时居住,在自然里乐享亲子时光。
向上拾级,步入休养身心的书房自留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感兴趣的书,窝在藤编椅子里,沉浸于读万卷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