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记忆承载3
记忆承载的第三个号,像说相声一样说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做梦笑醒了…30元的快乐谁懂啊!!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输美钢铝征收25%关税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优惠结束,DeepSeek涨价!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记忆承载3

年轻人“断亲”的原因,长辈们没点数么?

记忆承载3  · 公众号  ·  · 2024-02-22 11:30

正文

有读者问我,这年头好像已经不是大家不热衷于走亲戚,而是越发发展到有断亲的趋势了。

尤其是年轻人。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长期,中期,和短期。

站在长期的视角,我们要明白过去,也就是农耕时期的亲戚并不仅仅是亲戚,而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他既是你的亲戚,也是你的同事,还是你的邻居。

农耕时期,一个村子往往能维系八百年,这么漫长的岁月里,很少有人离开。

大家住在一个村里,就是邻居关系,每天一起务农,就是同事关系,农闲的时候,你家盖房子我出力,我家盖房子你出力。

进而婚丧嫁娶,联姻联戚,整村的人,都是亲戚。

这就叫三位一体的关系,既是邻居,也是同事,还是亲戚。

你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事业单位的同事关系往往比企业里要亲密得多,为什么?

因为轻易不离职,三年同事三十年同事,说不定退休了之后还在一个单位家属院里。

私企里面,中小企业自身的存在周期都不足三年,哪儿来那么长久的同事关系?

那么随着城市后的推进,这种三位一体的关系,能保持么?

你的父亲和村里的隔壁老王之间,既是邻居,又是同事,还是远房亲戚。

你进城了,在城里找了工作,在城里定居,在城里遇到一个远方的姑娘,结婚了。

老王的儿子也进城了,去了另一座城市, 在城里找了工作,在城里定居,在城里遇到另一个 远方的姑娘,结婚了。

试问,你和隔壁老王的孩子之间,怎么维系你爹和老王之间的关系?

你爹和老王之间三位一体,你和老王的儿子之间,啥关系都没有。

啥关系都没有,你还愿意花时间去维系这份人情么?

有可能他八辈子都帮不上你,你八辈子都帮不上他,你和他,即便因为春节坐在一个桌子上,也会彼此尴尬。

尽管论起来,你们也是远亲。

但你们一点也不亲, 因为你们都在计算自己的时间沉没成本。

站在中期的角度,城市化之后,不仅从距离上,从彼此的利用关系上让大家疏远了。

更重要的是,行业太多了,信息爆炸了,你不可能从亲戚这么小的范围内找到合作伙伴了。

农耕时期,人们一生当中所需要的合作伙伴,也许就是他生活的那个地方方圆百里之内。

今天,你买个苹果,也许是从新疆阿克苏运来的,你买个芒果也许是从海南运来的。

随着行业的细分,随着分工的明确,就算你的亲戚愿意给你走个后门,问题是,你也不需要他给你走呀。

你亲戚是电视机厂的,你从他那里买台电视难道能打折?就算能,打完折估计你回头发现,比网购搞活动时还贵。

明白这意思么?现在不是70年代了,你有个肉联厂的亲戚方便买肉,现在真正的问题在于,城市化,分工原子化之后,你的时间本身是不值当的。

为了一块肉,找亲戚,值么?

或者你要动某个外科手术,亲戚里面能找到么?

找不到的。他有的,你不需要,你需要的,他没有。

站在短期的角度看,这件事就要问长辈们了。

说到底,关心晚辈是善意,可是攀比,就很无聊。

一群长辈坐在一起,开始攀比,我家闺女生二胎了,你家闺女还没嫁人呢,我家儿子考上重点高中了,你家儿子只考了个技校。

有劲么?

我不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比较本身不合理,而是说,在实际上无关的人群中,的确不合理。

因为真的没有价值呀,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在一家公司里面,对着五个下属,把他们叫在一起,表扬A,批评B,给A发奖金,扣B的钱,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给CDE看的。

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都是给更多人看的,这叫见贤思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是有用意的,而且这个用意是合理的。

ABCDE,你们全是清北毕业的,都入职3年了,怎么A就这么好?怎么B就这么不好?心里没点数么?

这是同台竞技,我在拿篮球运动员和篮球运动员比成绩。

现在一群亲戚坐一起,比什么?

这帮人的孩子,是同台竞技么?是同样的目标么?

A亲戚的孩子考的不好,人孩子打算走蓝领之路,so tama what?

B亲戚的孩子挣钱不多,人家搞艺术的,你拿一个搞艺术的和一个搞金融的比收入,那你咋不去和C罗比踢球呢?

C亲戚的孩子没找到媳妇,拜托,他不喜欢女的,他喜欢男的,are you ok?

我儿子小时候,被我太太说哭了,从少年宫回来的路上坐在我后座位上一直流眼泪。

我笑着开导他,没必要搁心里去的。

你妈拿你的数学和全班数学第一比,拿你的语文和全班语文第一比,拿你的外语和全班外语第一比。

结果你回回都输,被她贬低。

但实际上,你才是第一,你才是那个总成绩第一,因为那仨第一,明明是三个人呀。

数学第一的语文没你高,语文第一的外语也没你高。

我儿子一想,对呀,破涕为笑,我被妈妈晃点了。

接下来又很难过,跟我说,那我有什么办法呢?她终归是我妈,我又没法改变她。

于是我就跟他讲,你没必要改变她。

甚至根本不需要往心里去,改变自己的是神,试图改变别人的,是深井冰。

你又不是为了你妈活着,你是为你自己活着。

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就行了。

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要拿你去比较,去攀比,这不是你能决定的。

但是往不往心里去,这是你能决定的。

你看我为啥就不受影响呢?难道是因为我从小到大太优秀了,回回都是我赢,赢麻了所以不在乎被人拿做攀比的对象?

不,并不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