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今天跟朋友争论了很久,百度究竟是一家玩新闻的媒体公司,还是一家玩搜索的技术
公司?
姐是这么理解百度这家公司的,从资讯到应用,再到生活服务和金融理财,百度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分发”。以前如此,以后也将这样——且更加变本加厉,无所不在。
没错,最早的人们依靠百度去搜索内容,资讯、MP3或者小说等等“内容”;接着百度收购了91,为的是分发应用;再后来百度投资了去哪儿收购了糯米,为的则是分发吃喝拉撒睡和旅游的服务……而未来,百度将分发的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智商。
举个栗子:如果你是一个“喘噗”牌的小机器人,现在被设定的“角色”是一个“家庭保姆”。
主人在家的时候,你要给他念报纸、播放音乐、按时做饭,订机票,定外卖,说不定未来还连带要理财、炒股……
在主人不在家的时候,你要负责根据来电的内容决定哪些重要电话转给主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切菜煮饭,哪些敲门的人可以开门,哪些不做回应让他自己郁闷地回家……又有哪些人一敲门“喘噗”就需要马上报警!
这是不是一种智商的分享?这个时候百度连接的是什么呢:
一边是“个人360度需求”,另一边则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所有资源和判断能力。
注意,在这背后,百度将会有两个重大变化:
第一,除了“小度”“度秘”之外,百度的这种高智商能力将需要通过很多硬件合作伙伴输出,比如无人车、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小秘书”或者干脆一些丁克家庭会定制一个“智能儿子”出来玩!
也就是说,百度将从直接2C,变为B2B2C。
第二,这些需求要求百度从“跳转”必须过度到“直接给出答案”!
是的,作为一个搜索引擎,百度从给读者一堆链接让读者直接跳转到其他网址去,到直接在框计算的结果中出现答案,再到语音提问语音回答,搜索引擎的状态也在变化。
咱们再来看百度的产品迭代:最早是爬虫,爬回来内容,给你链接地址;
接着是阿拉丁,直接分发内容本身,无论这个内容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
接着,百度也开始用feed流来根据用户画像来“猜”你喜欢,进行分发(但姐听说,这在百度分发总量中也很小)。
当然,还有各种服务的分发——例如教育,旅游,金融理财和各种服务……
而再下一个阶段,“百度”给出的是语音答案,即人机对话——这个时候你看到的不是分发,而是分发的内容。
但无论哪种分发,无论哪种内容,其背后也都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百度此前所做的一切内容上的建设,无论是中间页战略抓取的内容也好,还是众多的收购得到的数据资源也罢,亦或是投资得来的数据权益也罢,今天看起来,都是在为未来的智能分发生活资料和通过高智商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来积累“素材”。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百度究竟是个媒体,还是个大数据公司,或者是一个全网匹配资源的平台?
在我看来,如果百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闻客户端或者仍旧是媒体,百度就只能依旧赚取广告费,而人工智能,则将是一种智商服务——百度将完全可以通过调用服务的次数来进行收费,以及这种服务创造的价值来建立商业模式。
例如,如果我是一个百度“智能管家”,替主人打理家财万贯,并且更加合理、快捷地理财,那么百度大脑的“智能理财模块”是不是就能向主人收取提成?是不是那些投顾就要失业了?
再举个例子,家里摆个“度秘”,估计就再也不会有被诈骗这回事了吧?上次的《最强大脑》那期节目中,小度已经显示了在黑暗中辨别作案嫌疑人的能力……那种黑暗辨别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警察的肉眼。
如果杨姐的脑洞再大一点,未来的百度大脑,应该更能匹配很多社会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分发”,例如当两个彼此兴趣爱好、性格都非常匹配的年轻人同时使用了百度“智能大脑”,说不定百度会将这两个年轻人进行大数据配对……向他们彼此推荐成为相亲对象……
而这一切,都早已超越了搜索新闻那个时代百度提供的服务范围。我感觉李彦宏总有那么一句话没说出来:就是不要只把搜索引擎当做是新闻引擎,甚至它的未来可能都不会再叫搜索引擎,而是“高智商助理”,是管家,是主人的“外脑”!
【小白不菜】微信号:xiaobaibucai521
我们是小白,但我们不是菜鸟!
荣获2014年最佳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