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认真想  ·  主动信念·被动信念·愿望式思维 ·  昨天  
新东方家庭教育  ·  一个孩子越来越好,从父母的4次退出开始…… ·  4 天前  
新东方家庭教育  ·  一个孩子越来越好,从父母的4次退出开始…… ·  4 天前  
金融八卦女频道  ·  去泰国读国际学校6年后,一个上海中产家庭决定搬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点赞!这名小学生做错了事,却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对于犯错的孩子,老师你会怎么教? | 特别关注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4-21 19:33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孩子犯了错,身为家长,采取的方法可是千差万别——有的震怒非打即骂,有的和声细语讲道理,也有的父母甚至会帮着孩子掩盖,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今天小编和您一起认识的这位母亲,在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时,她的“修为”可以说是高了好几个境界,这个故事还得从两块鹅卵石说起。


前几天,南京六朝博物馆想寻找一名小观众,上月底这个孩子跟着班级春游来博物馆参观时,悄悄拿走了展厅里用于布展的两块鹅卵石,几天后他又带着道歉信和鹅卵石,回来承认错误。

 

据了解,孩子是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来到博物馆归还鹅卵石和道歉信的,事情一出,网友纷纷为孩子和妈妈的行为点赞。六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责怪他,还想表扬孩子身上“知错就改”的勇气、精神,并授予他“名誉小馆员”的称号。


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却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对于犯了错的孩子,我们老师、家长其实有很多好的办法,让坏事变成好事,让错误变成机会!

 

孩子拿走博物馆鹅卵石,母亲陪他归还

“小学生拿走博物馆鹅卵石又将其送回”,事情一出,立即引起热论,有关记者也就此事对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同时对事情经过进行了详细了解。

 

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小朱最先注意到这个孩子。“4月8日下午,看见他在博物馆一楼入口处的大厅站了半天,犹犹豫豫的样子,上去一问,伸出手递给我两块鹅卵石和一张道歉信。”小朱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孩子看上去很害羞,小脸通红,说要把石头还回来。

 

原来,今年3月31日,南京一所小学的几个班级到六朝博物馆参观,当时这个孩子悄悄拿走了就展厅里铺在步道旁的鹅卵石。“其实31日当天参观结束时,有老师带着另一个孩子向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还了一颗鹅卵石并道歉,但两个孩子不是同一个人。”六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后来在监控视频回看发现,这名送道歉信的孩子是当天妈妈骑着电动车送来的,妈妈一个人在门口的人行道上等着,让孩子自己进去说。

 

孩子的道歉信写得质朴而真切。


“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声对不起……我不应该不经过你们的同意就随便地拿走鹅卵石……如果每个游客都和我当时一样拿了鹅卵石就放进口袋,那么博物馆将没有一块鹅卵石……请你们原谅我,对不起了,我以后在(注:原文如此)也不会这么做了。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两块鹅卵石引发各方热评

事情流传开来,各界对此纷纷点赞。孩子年纪虽小,犯了错却懂得改正和弥补,实属难得,虽然也有一些人表示报道属于小题大做,但更多的人认为教育无小事,这是一股正能量,很多家长还纷纷表示要学习孩子父母的行为。

 

博物馆:孩子行为值得大力表扬

“孩子送来道歉信和石头时,我们感到很惊喜,不仅告诉孩子已经原谅他了,还表扬了他诚实的行为。”六朝博物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李舟告诉记者,鹅卵石作为一种辅助的陈列元素,在博物馆的二楼三楼都有大量铺设,自2014年开馆以来至今,其实数量有所减少,但游客主动送还鹅卵石的行为还是第一次。

 

李舟介绍,博物馆想给这个孩子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但当时没能留下孩子或父母的联系方式。“博物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育德’的功能,而这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解释了‘诚实’‘守信’的含义。”目前,六朝博物馆希望找到这个孩子,并授予他“荣誉小馆员”的称号。



网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长做法值得学习

“从小就教育孩子知错就改,这样的家庭教育很棒!”


“妈妈真是一个好妈妈啊!虽是小事,但是对于一个三观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她正确的引导无疑是这个孩子莫大的财富。”


“给母亲点赞,小孩子不怕犯错,怕的是没人指正和不知悔改。”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孩子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正确的价值观还得从小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犯错后,总是以“他还只是个孩子”的名义来为孩子开脱,长此以往实际上还是对孩子自己的发展不利。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孩子们才会真正地成长,成为有担当的人。 

孩子做错了事,老师和父母要做的不只是责罚

有句教育格言说的好,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态度。事件中,孩子的父母不仅敦促孩子送回鹅卵石,还教育孩子要为此事道歉,其母亲更是亲自将孩子送到博物馆,这对父母的处理方式实在值得赞扬。


当孩子犯了错,太过严厉的责罚怕伤到孩子的心,不给予惩罚又怕孩子重蹈覆辙,甚至以后犯更大的错,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孩子的错误呢?

 

梳理情绪,理智应对

案例:孩子犯错,家长难以自控情绪


张女士的儿子浩浩今年7岁,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平日里,在张女士的教育下,调皮的浩浩不太敢恶作剧。春节期间,张女士忙着招呼亲戚,疏于对浩浩进行看管,结果浩浩将隔壁邻居的孩子给打了。让张女士更加气愤的是,经过这件事后,浩浩仍旧爱捉弄人,时常惹来周围邻居和孩子的投诉。“有好几次都想动手教训他,但还是忍下来了。”张女士说,她知道有些事其实错不在浩浩,但她就是不明白浩浩为什么要去惹那么多事,不知道如何教育他。


专家建议:

生气前忍3秒,理智应对

不少父母在对孩子发脾气时,常会找这样的借口,“火气上头,真的忍不住”,“说教没用,只有靠揍”。事实上,让家长产生负面情绪的,往往不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错误行为产生后,家长需要替孩子善后的压力。


建议父母在怒气将要爆发的瞬间,忍个三五秒钟之后,再决定是否对孩子生气。在一些原则性的教育问题上,适当发火能够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是一些非原则性事件,家长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孩子。家长要善于把握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点,学会当亲子关系互动的有效引导者和把控者。


而对于老师来说,面对学生犯错的时候,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智地面对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体会到你的关心、爱护和理解。

 

鼓励孩子为犯错行为负责

案例:孩子知错不改,家长束手无策


李先生8岁的女儿果果今年上二年级,在学校因为和同学争抢铅笔,把同学的胳膊划破了。得知情况后,李先生带果果登门拜访,看望果果同学,可倔强的果果始终不愿意向受伤的同学道歉,坚持称自己没错。几次打骂无果惹得李先生很是头疼,苦恼孩子为何如此倔强,实在不知如何管教。


专家建议:

多鼓励,少打骂

如果父母或者老师经常给予孩子否定的评价,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降低,那么这样的孩子会不认错。因为他的自我价值感已经很低了,他觉得再认错,就会更让人看不起,所以决不认错。


但其实,绝不认错只能让周围的人更进一步疏远他,他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少。不管是身为老师还是父母,都要多给孩子以肯定性的评价,鼓励孩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增强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自我反省,承担家庭责任


案例:孩子不礼貌,行为无规矩


鑫鑫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了,平时在幼儿园时,鑫鑫还算乖巧,比较听老师的话,可是,一回到家,就“任性得不得了”,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时还对长辈拳脚相加。母亲陈女士对此十分忧虑“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现在的孩子,稍不留意就惹得他不高兴、发脾气、哭闹不休,不达目的不罢手,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是如此,大声喧哗,真让人烦躁!”


专家建议:

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1.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对孩子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并示范给孩子看,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不要急于求成,要求过高。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看到孩子诸多问题的时候肯定是希望马上都解决掉,但是欲速则不达,抓的问题越多,越是不能照顾到每个细节,孩子也会茫然无措,甚至产生逆返心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缺点、问题是会有反复的,因此只要他确实在进步,即使有几次反复,或者进步的速度比较慢,大人们应该耐心等待,宽容地接纳。

 


 



实习编辑 | 章雨飞 李思琦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文章来源 | 

扬子晚报网《点赞!小学生拿走博物馆两颗鹅卵石,几天后带着道歉信将其送回》

BBunion国际早教《孩子犯了错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百家号《孩子,犯了错!父母“嘴说干”都没用?试试这样做,效果立见!》

新安晚报《孩子犯了错如何正确进行惩罚?》

华商网《11幅漫画提醒你 看看你是不是一位聪明的家长》

当代生活报《专家建议家长生气前先忍3秒钟》

东江时报《孩子不认错或是学家长》

海南日报《孩子不礼貌令家长发愁专家建议家长需以身作则》

当代生活报《如何防止孩子产生攀比念头,教育专家提醒家长》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