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笔记侠
-1~6岁CEO都在看的第一手笔记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昨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昨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节假期60余次上央视,河南文旅火热开年! ·  昨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春节假期60余次上央视,河南文旅火热开年! ·  昨天  
南方财富网  ·  DeepSeek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梳理,看这 ... ·  昨天  
南方财富网  ·  DeepSeek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梳理,看这 ... ·  昨天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新春佳节 ... ·  3 天前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新春佳节 ... ·  3 天前  
南京新闻  ·  5天891万人次! ·  4 天前  
南京新闻  ·  5天891万人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笔记侠

体验,比产品更重要

笔记侠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04 21:41

正文


《更新书堂》· 第511篇
内容来源 | 本文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书籍
《体验经济》 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
责编 | 排版 | 拾零

8712 篇深度好文:7535 字 | 19 分钟阅读


“体验经济”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

这本体验经济学派奠基之作,在1999年就指出“产品和服务已经远远不够”。

体验经济不同于单纯的服务,它强调顾客的感受性满足,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顾客的心理体验。

体验经济是否能带来“超额利润”?

看看下面的数据便略知一二:

天水市因一段点评当地麻辣美食的视频而在中国网络中爆火。

这座拥有290余万居民的城市,今年早些时候接待了数量接近当地人口4倍的游客。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当地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是2023年税收收入的两倍。

淄博烧烤的爆火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2023年3月,淄博接待游客高达480多万人次,而淄博市常住人口数只有470多万。

2023年一季度,淄博实现生产总值1057.7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增长幅度高达25.2%,批发、零售、住宿业销售额分别增长9.5%、15%、16%。

湖南省怀化市理发师晓华走红后短短数日内,长泥坡新村人流量累计超过数十万人次,拉动现场消费数千万元,拉动全市消费上亿元。

游客选择旅行地点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肯定不仅仅是表层的麻辣烫、烧烤和理发,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对体验的向往,也就是,与其说他们是来剪发的,不如说他们是来玩 (丰富人生体验) 的。

以下内容,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体验经济》。

一、新的价值源泉

体验正是我们要谈论的第四种经济产出,它和服务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如同服务和产品之间的差别一样。

但是,它也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人们承认的一种经济产出。

其实,体验经济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消费者、企业和经济学家总是把它归人服务领域,和平淡无奇的干洗、汽修、批发或电话访问等混为一谈。

当我们购买服务时,我们买的是商家为我们提供的一套无形活动。

但如果我们购买的是体验,我们花钱享受的是商家为我们准备的一场难忘回忆,它就像一场戏剧演出,以完全个人的方式让我们参与其中。


制造体验从来都是娱乐业的核心业务 ,提供的产品五花八门,从戏剧到音乐会,从电影到电视节目,应有尽有。

尽管如此,在过去几十年中,娱乐选择的数量还是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为人类提供了许许多多新的体验。

要谈起这种体验的发展,我们还得从一个传奇人物和他成立的公司说起,这个人就是沃尔特·迪士尼。

随着迪士尼在动画领域不断提升观众体验水平的进步,他开创了声音同步、彩色动画、三维背景、立体声和音频动物机器人等技术应用,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955年,建成了象征其职业生涯巅峰的加州迪士尼乐园,一个活生生的、身临其境式的动画世界。

在1966年去世前,迪士尼已经构思好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1971年在佛罗里达建成开放的迪士尼世界。

和其他游乐园不同,迪士尼世界是全球第一个主题公园,它不仅为来宾 (注意不是“顾客”或“客户”) 提供各种娱乐活动,还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园内举办的主题游戏。

对每一位来宾,游乐园内的演员 (注意不是“ 员工”) 都会献上一场综合了光影、声音、味道、气息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演出”为他们留下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

如今,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很好地继承了这位创始人的遗志,决心利用其开发体验的专长把更多的“梦幻”变成现实。

他们开发的消费体验,包括迪士尼频道的节目、迪士尼网站的“角色世界”、百老汇的迪士尼演出,甚至还有迪士尼游轮和加勒比海岛游项目。


曾几何时,迪士尼是唯一的主题公园经营者,但现在,无论是经营传统产品还是制造体验消费,几乎每个行业都出现了它的竞争对手。

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全新体验形式的出现,例如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移动式景观、3D电影、虚拟世界和扩增实境等。

为了让浸入式体验更逼真,商家就需要更强劲的处理能力,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特尔公司前董事会主席 (现任高级顾问) 安迪·格鲁夫在一次COMDEX电脑展会 (该展会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上,曾预言过科技推动型的新产出必将大规模出现。

他说:“计算机行业不应当是简单的组装和销售个人电脑 (即产品) ,而应当是提供信息和逼真的交互式体验。”此言非虚。

很多传统服务性行业,由于需要提供新体验来提高竞争力,其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具有体验性。

例如,在Benihana、硬石咖啡、Ed Debevic’s、Joe's Crab Shack和阿甘虾餐厅等一些主题餐馆,人们越来越不注重吃本身,而是注重这些餐厅带来的独特的饮食体验。

因此,食物在这里也就成了制造体验的道具。

小熊工作室、乔丹家具和耐克城等商家,也是通过各种新鲜好玩的活动和促销游戏来吸引消费者。

二、经济产出的不同阶段

经济学家提勃尔·西托夫斯基 (Tibor Scitovsky) 说过:“人类富足之后主要的表现是更频繁地聚会吃喝,他们会增加自己认为重要的聚会和节日的数量,直到最终把它们变成像周末晚宴那样的惯例。”

这种情况和我们付钱享受的体验一样,我们经常去各种格调高雅的餐厅,而且次数越来越多,就连喝咖啡也要找个有节日气氛的地方。


图1 -1

如图1-1所示,每种经济产出都在一些基本方面迥异于其他经济产出,其中也包括对这些产出的明确定义。

这些区别,向我们揭示了不同经济产出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公司销售的产品并不是初级产品,但公司经理往往会说自己经营的是“粗产品”。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企业无法清晰分辨粗产品和价值较高经济产出之间的区别时,初级产品化现象便会自动出现。

要是某经济分析师或学者说你的公司卖的是粗产品,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企业不但会感到耻辱,还会努力将业务经营提高到下一个经济价值层面。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业务正在初级产品化,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业务永远不会初级产品化,最好别盲目乐观,因为傲慢的企业总是会摔跟头,你的销售价格也是一样。

1.初级产品

真正的初级产品是指那些从自然界采掘提取的材料,如动物、矿物和蔬菜等。

人们在土地上饲养它们,从地下挖掘它们,或是在地上种植它们。经过屠宰、挖掘和收获这些产品。

企业会对它们进行加工或提炼,使之具备一定特征,然后散装储存,最后运到市场上交易。

从定义上讲,初级产品是可交换的。

由于一种初级产品本身无法实现差异化,因此交易商经常在一些偏远或不知名的小市场将其卖出,而销售价格则由供求关系决定。

当然这些公司会对产品进行大致分类,比如不同种类的咖啡豆或不同等级的石油,但每个等级内部的产品就完全一样了。

因为大家都卖一样的东西,每个初级产品交易商的售价也是一样的。


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便会形成可观的利润,但供给大于需求时,就很难产生利润。

从短期来看,提取这些产品的成本和它们的价格并无关系,但长期来看,无形的市场之手会对初级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决定着经营者加人或退出这个行业。

农业产品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几千年来,农业经济一直支撑着家庭和小型社区的社会模式。

1776年美国成立时,全美有90%以上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劳动,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3%。

为什么会这样?导致这种社会变革的原因,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和生产力提高运动——工业革命。

这场运动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首先从农业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各种工厂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著名的大头针工厂案例,这本书碰巧也出版于1776年)

18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企业中取得成功。19世纪50年代,大量出现的美国工厂纷纷进行生产革新,史称美国制造业系统化时期。

随着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学习和效仿这些技术,成千上万的手工作业都被机械化代替,农业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整个经济开始不可避免地朝着更高级的产品阶段发展。

2.产品

利用初级产品作为原材料,企业可以生产和库存有形的产品,然后通过商场货架、批发、产品目录或网站等形式卖给无数陌生人。

由于制造过程把原材料用来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这样就在生产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定价。

汽车、电脑、饮料甚至不起眼的大头针,在生产特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

由于它们具有即时可用的功能,汽车让你抵达目的地,电脑帮你写作报告,饮料可以消暑止渴,大头针可以固定东西,因此用户感到它们比初级产品具有更大的价值。

在历史上, 尽管人类很早就把初级产品变成实用的产品,但那时费时费力的初级产品提取,和高成本的手工产品生产,严重地抑制了制造业的发展,使其直到近代才成为经济中的主要生产形式。

但是,当企业学会标准化产品和实现规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人们纷纷离开农村到工厂做工,19世纪80年代,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商。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到来,1913年4月1日,亨利·福特在密歇根州海兰帕克工厂建立了第一条装配生产线。

从此之后,美国一举奠定了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人数量不断下降,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饱和,直到最后慢慢开始减少。

与此同时,制造业部门创造的大量财富,以及实物产品的大量累计,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因此也催生了服务业从业者。

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从业人数首次达到美国人口的一半,标志着工业经济被服务经济取代。不过这一事实,一直到很久之后才得到承认。

2009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即需要那些用双手制造产品的人,雇用的劳动力数量仅占美国10%的劳动人口。

如今,如果把1.3%的农业人口计算在内,经济学家认为的广义服务业已包括90%的美国劳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业从业者人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人口数量,全球有42%的人从事服务业,36%的人从事农业,只有22%的人从事制造业。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这些数据,未区分体验营造业的从业人数,而是将其并入到服务业从业人数。

3.服务

服务是指针对已知客户个人需求,量身定制的无形活动。服务提供商利用产品对特定客户实施某种操作 (如理发或视力检查) ,或是对其资产或所有物实施某种操作 (如草坪护理或电脑维修)

客户会感到这种服务的价值,大于实施服务所需的产品的价值。服务能帮助客户完成那些既想做好又不愿自己动手的特定任务,而产品只不过是实现服务所需的手段。

正如初级产品和产品之间存在灰色地带一样,例如,深加工或精提炼也可以归类为制造活动。

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限也比较模糊,例如,虽然餐厅端上来的饭菜是有形的实物,但经济学家却把它们归类为服务业,原因是它们并不库存产品,而是根据每个客人的菜单按需提供服务。

尽管快餐厅预制食品,这一点使它们在属性上和产品有些相似,但经济学家还是把快餐业 (如麦当劳) 的员工视为服务业从业者。

当就业形势继续向服务行业转移时,初级产品和产品部门的产量却并没有下降。

如今,农民的数量很少,却能够生产出多得令前人难以想象的农产品,装配线上的工人数量有限,却能够制造出让亚当·斯密都吃惊的产品数量。

由于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流程革新,无论是从自然界提取初级产品还是在工厂中制造产品,所需的劳动力数量都在不断减少。


如今,服务业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业务部门。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担心这种趋势会掏空美国的工业基础,但现在大部分学者,都把服务业视为美国经济的积极发展方向,它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一起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服务经济浪潮。

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少为人注意和谈及的趋势,即在这种经济形式下人们越来越渴望消费服务。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大家都尽力节省花在产品上的钱 (去沃尔玛买东西,压榨供应商) ,转而拿去购买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服务体验 (外出就餐、在公司内搞自助餐等)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制造商发现,自己的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他们被初级产品化了。

在服务经济中,如果客户观念缺少差异化,就会导致产品不断面对价格压力,而这种价格压力只能导致产品沦落为初级产品。

最后的结果是,顾客越来越依据价格和是否有现货这两个标准,来购买商品。

为跳出初级产品化的陷阱,制造商经常在销售时和产品一起提供服务。这样可以提供较为完善、更为全面的经济产出,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例如,汽车制造商在提供贷款和租赁汽车时,会增加承保范围和时间长度,消费者产品制造商会为商店超市提供库存管理等。

一开始,制造商倾向于把这些服务分离出去,以便更好地销售产品,但后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客户如此重视服务,以至于公司竟可以单独收费经营。

最后,精明的制造商会努力摆脱销售产品的思维定式,转而变成服务提供商。

4.体验

面对开创新价值的压力,体验经济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经济产出,当企业有意识地利用服务为舞台、产品为道具来吸引消费者个体时,体验便产生了。

和初级产品的可互换性、产品的有形性、服务的无形性相比,体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可回忆的。

体验的购买者,我们在此还是沿用迪士尼乐园的 宾客”这个称呼,看重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展现出来的吸引自己的能力。

正如人们以前会省下买东西的钱去购买服务一样, 现在大家开始节省花在服务上的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值得回忆的、更具价值的新目标——体验。

经营体验的企业,我们将称其为体验营造商,提供的不只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具有丰富感受,可以和每个消费者内心共鸣的综合体验。


纵观在此之前出现的经济产出,它们都和购买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体验却是在消费者个人内心生成的。

实际上,体验是在一个人的心理、生理、智力和精神水平处于高度刺激状态时形成的,结果必然导致任何人都不会产生和他人相同的体验。

每一种体验都源自于被营造事件和体验者前期的精神、存在状态之间的互动。

即便如此,有人还是认为体验是服务的一个分支,只是近期的突然发展转变才使得人们去购买这种服务。

有意思的是,200多年前,就连备受尊重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评论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时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他几乎把服务视为一种必然的罪恶 (他的说法是“非生产性劳动”) ,而非一种经济产出,理由是服务成果无法像产品那样储存,因此这种劳动没有有形的实物可以证明。

斯密对非生产性活动的描述,并不仅限于家仆之类的工人,他认为从“君主”到“公务人员”,以及“英联邦的安全保卫人员”和很多职业人士 (如牧师、律师、医生、学者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