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汇集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各种资讯,包括开设历史地理学的院校介绍、历史地理学名家、历史地理学图书推介、讲座信息、会议资讯、学术信息及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的文章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黑豆用醋泡一泡,没想到作用这么大,老祖宗的中 ... ·  1 周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郑小悠:张祖基及其《宦海闻见录》初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刊讯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04 07:19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机制探索

周伟洲


在中国五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形成、发展及一般规律等问题,成为目前国内学界关注和研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大一统”意识与实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根本保证;经济关系的一体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根和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机制的探索,之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启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大一统  经济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

周伟洲,1940年生,西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邮编710127。



从周人到“中国人”:

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

武沐  冉诗泽


从周人到“中国人”,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的一个重要历程。西周是一个由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共同组成的国家共同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国家形态,而周人则是这一共同体意识的代表。春秋是西周政治共同体向华夏文化共同体演进的时期,形成了“诸夏政治共同体”,而“诸夏”也因此成为这一政治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体现。西周时形成的国家共同体在春秋时期被顽强地保留下来,并最终演变为以“中国”命名的国家概念,成为周王朝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华”的文化孕育成长于“诸夏”之中,形成了以“华文化”为标志的文化群体,并迅猛发展壮大。战国时期,松散的“诸夏政治共同体”分崩离析,国家形态共同体被华夏文化共同体所承接,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第一次以文化共同体形态展现于世。它避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断裂,而中国人则是这一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代表。华夏共祖成为华夏文化的基本认同。“中国”一词成为具有文化和民族属性的地理概念。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关键词

周人  诸夏  中国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武沐,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邮编710119;冉诗泽,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3号,邮编73002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三维逻辑探赜

黄广友  李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全面剖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底蕴、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是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作用的重要前提,对于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现实逻辑

作者

黄广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娜,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编250100。



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

遗产政策演进研究

范帅邦  姜庆霞  张向达


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我国深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律的科学认知,并形成了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方针,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入系统性新阶段。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现出促进发展、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三个层次的历史演进;另一方面,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环境面、供给面、需求面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不断调适。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应该协调环境面和供给面政策要素的比例,进一步优化政策要素内部结构,这对系统提升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  边疆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文化自信

作者

范帅邦,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特约研究员;姜庆霞,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向达,东北财经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邮编116025。



“和亲”、“藩属”与“新贡纳”:

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理论审视

袁宝龙


西汉初期,汉匈之间缔结了“和亲”盟约,并随之展开了政治联姻与经济往来,这是对先秦时期“和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时期汉匈双方借助政治联姻方式建立了相对牢固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认同,“和亲”因此成为政治联姻的代名词。自汉武帝以“有为”思想经略匈奴,汉代“和亲”的内涵便开始回归古义,不再与政治联姻产生必然联系。这一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政权通过分别建构“藩属”体系的方式,在政治、军事诸方面展开激烈争夺。直至甘露年间,南匈奴款塞与西汉王朝共同组建了“新贡纳”体系,汉匈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不过受经学转向趋势的影响,前经学极盛时代的汉匈双方在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上与“和亲”时代大异其趣,互相怀疑、彼此猜忌逐渐成为这一时期汉匈关系的显性特征和主体基调。

关键词

和亲  藩属  新贡纳  汉匈关系

作者

袁宝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邮编102488。



空间的法秩序:汉代河西走廊经略

董静姝


河西走廊在中国多民族空间内沟通中东部和西北边疆各民族,在欧亚大陆空间内联结中国西北和其他国家。汉朝深谙河西走廊这一“双重空间”重要枢纽所承载的法之精神,通过经略河西走廊、设置郡国、戍军屯田、移民实边等措施,一方面发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之法,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互构统一的进程;另一方面发掘中西经贸交往与文化交流之法,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文化多元性持存与“天下”构想的结合。汉朝经略河西走廊之法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发挥积极效用。

关键词

汉代  河西走廊  空间  法秩序

作者

董静姝,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邮编102249。



南朝岭南三江督护的活动地域新探

李鹏


三江督护是南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西江、南江、东江督护的总称,其最初参与平定叛乱,之后职责明确为专征俚僚。三江督护作为督护的一种,在南朝成为独立领军的正式职官,在军事上脱离了与刺史的统属关系;但是在行政关系上,三江督护大多由郡太守兼任,甚至有些州刺史也兼任督护一职,实现了领军与领民的统一。通过对南江督护活动地域的探讨可知三江督护的活动地域并非指具体的河流,而是以广州为中心划分活动地域,西江、南江、东江督护分别位于广州以西、以南、以东。三江督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岭南的控制,推动了岭南的开发与管理,中央王朝对岭南的治理进入了新阶段。

关键词

南朝  广州  三江督护  活动地域

作者

李鹏,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邮编511443。



抚柔殊俗:唐与突骑施关系研究

赵梦涵


垂拱以降,唐在西突厥“十姓”施行的册封阿史那氏为首望的羁縻策略已失去效力,后突厥西侵中亚,突骑施逐步统摄“十姓”,发展壮大。唐自此始与突骑施接触,但仍沿用册封阿史那氏为“十姓”首望的羁縻策略。突骑施第二任可汗娑葛死于抵抗后突厥默啜西征的战争。苏禄可汗时期,因抵抗大食东侵有功,唐日益倚重突骑施,唐与突骑施部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突骑施分裂为黑、黄二姓后,汉文史籍仅偶有突骑施黑姓向唐遣使、朝贡的记载。

关键词

突骑施  突厥  大食  碎叶  吐蕃

作者

赵梦涵,历史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教师。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邮编430074。



唐前期轻税州与岭南税米

高滨


唐前期轻税州广泛存在于南方少数族群广布之地,是正州的一种特殊形态。唐朝延续南北朝以降的政策,将非华夏人群较多的归附州郡作为轻税州,采取律令体制与羁縻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治理。武德七年《赋役令》“岭南税米”条标志着岭南酋帅开始对唐朝承担贡赋义务。借助新见吐鲁番文书可以揭示唐前期岭南税米由“轻税”到正赋的变化。开元后期唐朝对岭南财赋征调范围扩大后,“岭南税米”制度不复见于律令。据此或可推断,岭南地区非华夏人群的“编户化”得到进一步推进,唐朝对岭南地区的控制日渐强化。

关键词

唐前期  轻税州  岭南税米  羁縻

作者

高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街1号,邮编710127。



何处是西河

——从唐曲看丝绸之路胡汉文化的交融

王永平


唐代曲名中有《西河狮子》《西河剑器》《西河长命女》等,其中“西河”究竟指何处,唐人并未言明。有人认为,“西河”就是指西河郡,即古代之河东地区,或为今陕西大荔一带。然而此“西河”并非彼“西河”。曲名中的“西河”应该是指以凉州(今甘肃武威)为中心的河西或河湟一带,这里地处古代西部边陲,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孔道,也是胡汉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

西河  河西  丝绸之路  唐曲  胡汉文化

作者

王永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邮编100089。



元代安西王府属官考论

撒海涛


元代安西王府属官设置,反映了安西王统治秦蜀地区的情况,也可由此审视元朝分封制度及王府设置情形。王相府为安西王政务机关及秦蜀地区最高军政机构,王相身兼辅佐安西王及行使地方权力双重职能。安西王府文职属官名称多袭自金朝,任职者多为地方儒士;武职属官多系从征秦蜀军帅家族成员。此外,王府尚有奥鲁赤、医药提举、掌祠事、经籍官、司天台判等特定职事设置。安西王府属官设置在地方层面复制朝廷的基本功能,是安西王特殊权力的体现。安西王府具有人才储备功能,王府属官不仅负责王府及其领地事务,也可出任地方官。至嗣王阿难答时期,王府属官任免受到中央乃至行省牵制,折射出安西王权力的升降。

关键词

安西王  安西王府  王相府  王府属官  秦蜀地区

作者

撒海涛,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萃英博士后。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9号,邮编730020。



明崇祯年间的大同马市与北部边疆局势

于默颖


崇祯年间,围绕大同杀胡堡马市,土默特、喀尔喀、后金和明朝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土默特已经归附后金,但仍有隔阂,后金不得不加以笼络从而巩固统治。土默特与喀尔喀关系最为亲近,双方既有以马换取银货的共同诉求,也有卖马利益分割上的矛盾。漠北喀尔喀作为明、后金之外的一大势力,成为后金一边争取、一边打压的对象,为争夺战马资源,后金极力阻止其卖马给明朝。明朝利用开设马市,获得战马资源的同时,积极拉拢土默特、喀尔喀以抗御后金。从明朝与周边几大部族围绕大同马市的斡旋可以窥见明清鼎革之际北部边疆呈现的复杂历史面相。

关键词

明朝  杀胡堡  马市  后金  蒙古

作者

于默颖,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地址: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29号,邮编010010。



支援抗战与国家认同:

1944年拉卜楞代表团赴渝致敬述论

王志通


全面抗战时期,拉卜楞地区的藏族同胞多次组成代表团前往重庆致敬,表达对国家的忠诚、政府的服膺。1943年8月,林森去世后,蒋介石继任国民政府主席。拉卜楞寺嘉木样呼图克图组织所辖教区僧俗藏民,组建拉卜楞代表团,前往重庆献旗献机,向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其他党政军官员致敬。1944年初,代表团抵达重庆后,国民政府党政军各界和社会团体予以热情欢迎和接待,称赞他们的爱国举动是国内各民族团结一致抗战建国的重要表现。国民政府的嘉奖,对于加强拉卜楞地区的建设,发展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拉卜楞代表团  国民政府  献旗献机  西北边疆  全面抗战

作者

王志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大学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院教授。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9号兰州大学一分部,邮编730020。



南诏大理国神话的社会记忆

张泽洪  张卓


南诏大理以降云南各族群丰富多彩的神话,孕育于南诏大理社会及多元宗教文化生态的沃土。南诏大理巍山立国神话的佛教、道教母题的转换,反映了明清时期云南阿吒力教衰落、道教发展的历史过程。南诏大理神话是族群宗教信仰的历史叙事,族群用神话的语言讲述南诏大理时期梵僧传教、老君点化、土主威灵的各种神异,表达当地人对南诏大理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社会记忆理论对南诏大理神话进行新诠释,有助于深度解读南诏大理社会历史文化,亦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长。

关键词

南诏大理国  观音七化  土主神话  大黑天神

作者

张泽洪,1955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卓,1988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21级博士研究生。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邮编610064。



《北蕃地理》引书考

陈晓伟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记录北方契丹地理,主体框架保存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辽代政区系统,时间截止到辽兴宗重熙十年。该书的契丹史料来源颇为庞杂,既有唐代贾耽《皇华四达记》,又有宋人王曾、晁迥、薛映、宋绶出使契丹的“行程录”,然书中的辽代政区系统内容已经超出了宋人对辽地的认知水平,恐非取材宋方文献,而是来自一份契丹本土资料。从《武经总要》成书背景分析,编纂工作始于庆历三年,而此期间恰逢赵至忠从辽朝投宋,曾多次向宋廷献书,当数《虏廷杂记》最为重要,这为当时编写《北蕃地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北蕃地理》  《皇华四达记》  《虏廷杂记》  赵志忠  辽代政区

作者

陈晓伟,1983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邮编200433。



女真“诡谋兵械”考:

以《崔弘宰墓志》载曷懒甸之战为中心

蒋金玲


《崔弘宰墓志》不仅再现了女真与高丽在曷懒甸地区六年争战的始末,更可贵的是提供了有关女真建立政权前“诡谋兵械”的具体史例。女真不仅投入人马皆披甲的重装骑兵,数量众多的大型攻城车、较大规模的辎重车辆,还具备较为成熟的航海、造船技术;谋算、作战过程中,女真不仅能攻其不备,施行伏击战、围歼战、攻城战,还能对高丽实施截援绝粮,面对逆境更是坚韧不拔,故能将高丽军拖入持久战,最终赢得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因此,女真之“兵械”不可谓不雄杰,其“诡谋”不可谓不高明。《崔弘宰墓志》既是对文献资料的有益证补,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女真日后崛起建立金朝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女真  高丽  曷懒甸之战  “诡谋兵械”  《崔弘宰墓志》

作者

蒋金玲,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邮编130012。



中南半岛“云南人”研究及其新面向探索

周建新


中南半岛的“云南人”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地域性族群概念和实体。以往将中南半岛“云南人”局限于讲云南汉语方言的汉族、回族移民群体的研究比较片面,中南半岛“云南人”还包括其他云南少数民族离散人口等在内。中南半岛“云南人”民族来源不同,进入中南半岛各国的方式不同,在不同国家的境遇不同,融入状况不同,但都有来自云南的记忆,因此须进行系统研究,从一般的现象描述转向深层的理论及其价值和意义探讨,以拓展和深化研究论题。

关键词

中南半岛  “云南人”  族群身份  新探索

作者

周建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邮编650091。



中日两国交涉“琉球分岛改约案”

及其影响

尤淑君


1879年日本借“废藩置县”为由,强行吞并琉球,拒绝与清朝交涉,并污蔑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失礼。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后,中日两国讨论“琉球分岛改约案”的可行性,但各自解释格兰特的调停方案,难以妥协。清朝坚持琉球复国,日本却要琉球“属地化”,并欲以琉案要挟清朝,达到修改《中日修好条规》的目的。当时中俄两国正在交涉伊犁问题,总理衙门担心日、俄联合谋华,遂仓促草签《琉球专约》,但因琉球官员林世功自杀死谏,中国朝野群情汹汹,加上中俄交涉已见曙光,清朝再无顾忌,遂拒绝签署《琉球专约》,使日本并吞琉球之举无法获得国际承认,成为外交悬案。

关键词

《中日修好条规》  废藩置县  分岛改约  琉球救国运动

作者

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邮编310058。



西方舆图所见元明清时期中国疆域形象辨正

孔迎川


元朝时期,东来的欧洲使者描绘出了他们所谓“契丹”“蛮子”的中国疆域形象,奠定了突出族群分异的西方中国舆图绘制传统。明至清初,“China”的中国概念形成,西方传教士更多接触到的是明朝疆域形象,形成了“中原王朝为中国”“长城以北非中国”的错误时空观念。明清易代后,杜赫德与唐维尔等人对“清朝中国”的描述在已有错误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中华帝国”包含“中国”的“板块帝国”绘图模式。这种绘图模式对西方中国边疆研究及中国地图绘制影响深远。西方“绘制中国”的同时,也在按照其标准定义“中国疆域”。理解这一历史过程,对认清西方对中国疆域形象的歪曲,形成中国自主的疆域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方舆图  疆域形象  中国地图  长城  大一统

作者

孔迎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信息来源

转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号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号投稿微信:15285546050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1528554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