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未央
来源: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前几天加班到很晚回家,一进楼道就听见一个孩子哇哇的哭声。
等到了家门口才发现,邻居家6岁多的男孩儿正蜷缩在墙角哭泣,而他家的门紧闭。我走上去安慰孩子,听见屋里传来妈妈的怒吼:“
什么时候不哭了,再进来!
”
我敲门把孩子送进屋,男孩的妈妈说:“
这孩子就是太倔了,不给他点教训不行。
”
说完又转身对孩子说:“
下次再哭,就直接去门外哭。
”
很心疼这个男孩。我想,他一定经历了一个非常恐惧的心理过程。
小的时候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忘记是犯了什么错,被爸爸关在门外思过。那种被抛弃的恐惧,至今回想起来还那么清晰。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让我进屋,我什么都听你们的。
后来,很怕听到“
被关在门外
” 这样的话,对我来说,那是最严厉的惩罚。
给女儿读过一本绘本印象特别深刻。企鹅妈妈对着企鹅宝宝大吼,把企鹅宝宝的身体震得四分五裂。后来,妈妈找回了宝宝支离破碎的身体,重新缝在了一起 。企鹅宝宝回来了,可是缝起来的身体还是原来那个吗?
看似完整,却早已伤痕累累。
对孩子的怒和吼,就像是无形的刀,是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伤疤的。
妈妈发脾气1分钟,孩子可能会记一辈子
记得之前,带着女儿出去吃饭,看见这么一对母女。
吃饭时女孩不小心把菜洒在了衣服上,妈妈冲着女儿大喊:
“
不让
你乱动,偏不听话。
”
“
你看看你的衣服,全都脏了。
”
“
这饭还
怎么吃?
”
妈妈一边训孩子,一边拉扯孩子把外衣脱掉。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变得异常安静,任由妈妈摆布,满脸无措与泪痕。
也许,我们在训完孩子后转身便消气了,但在孩子心里留下的伤口却并没有消失。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往往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身体、表情、声音的传递,尤其是较小的孩子。他们会通过观察来判断妈妈是否生气。
或许,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只用了1分钟,但伤害却可能很大。
●
孩子会不自信,没底气
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女生朋友,胆子很小。在人多的时候从来不敢大声说话,上课被点到名字会吓一跳,回答问题总是结结巴巴。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节目,妈妈说好了和她一起上台,但是在节目开始前却变卦了,逼朋友自己上去。
在听到妈妈说“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后,朋友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台了。
已经忘记了是什么节目了,但她那双含泪表演的眼睛,却一直印在了我脑海中。
现在想想,朋友曾经性格中透露的不自信,怕是与妈妈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妈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孩子会无条件地相信妈妈、依赖妈妈。如果妈妈总是对孩子歇斯底里,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没有自我认同感。
父母吼出来的往往不是威严,而是孩子的不自信。
●
孩子情绪化严重
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孩子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儿去。
还记得那个因为和家人争执而服农药自杀的“
杀鱼弟
”吗?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受到的委屈,这种决绝赴死的心境让人心痛不已。据说,
“
杀鱼弟
”
的爸爸经常打骂他,最严重的一次,孩子差点摘除眼球。
把随意宣泄情绪当作控制孩子的手段,这注定了孩子不会有一个开心的童年。
而动不动就发脾气打骂孩子的父母,这种“
恶
”还可能会遗传给孩子。
●
孩子很乖,爱讨好人
曾经采访过一位妈妈,她8岁的女儿十分乖巧。
我在和妈妈谈话的时候,小女孩主动给我倒茶;见我手上滴了水,赶紧给我拿纸巾;我走的时候,小姑娘把鞋子提前给我拿了出来,摆得工工整整。
看得出这位妈妈对自己女儿的表现很满意,她说,自己的脾气不好,经常发火,但孩子性格却很好,幸好不随她。
孩子真的是天生
“
性格好
”吗?我心存疑问。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十分周到,但她还是个孩子呀。我和妈妈的谈话,她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参与,玩她想玩的,做她想做的。
或许在别人眼里那是懂事,是高情商,但这样被“
训化
”出来的孩子,真的很可怜。
孩子很会看大人的脸色。对于父母的情绪波动,孩子能很敏感的感知到。
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可能会变得为了你的需求去讨好你。
孩子的这种“
乖
” ,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最有效的沟通,只需要做到这两点
养育孩子的路很长,也很累。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做不到完全不发脾气,但是起码可以做到把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难沟通,只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掌握对的方法。
●
听得懂孩子的反话
很多父母对孩子发火,是因为孩子总是和你“
对着干
”。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男孩总是不听话,爸爸经常会用皮带抽打他。时间久了,孩子习以为常。见爸爸脸色不对,他会主动拉下裤子:“
你打吧。
”
小男孩真的希望被打吗?他不怕疼吗?
并不是。
孩子说的是反话,他并不是为了气爸爸,只是
他已经不知道如何能够让爸爸消气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冲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时,孩子脑子在想些什么呢?
他可能在盘算:“
快吼完了,这就骂完了……
”
此时如果你再追问一句:“
听懂了吗?
”
得到的答案肯是:懂了。
但孩子说的不是真的,
只有说假话、反话他才能逃过一截。
当我们发火的那一刹那,其实就是在用这种形式让孩子屈服。
孩子要么沉默,要么反抗,而这两种结果对孩子来说都已造成伤害。
听得懂孩子的反话,你便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