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中国最强省服,正在被年轻人集体抢疯 ·  16 小时前  
新周刊  ·  哪吒让全国电影院忙成牛了 ·  16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克服“假期综合征”?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轻盈的胜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总有人能看到你隐藏起来的悲伤。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9-21 20:5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一位作者微信中的特殊好友突然离世的故事,从她的离开引发了对于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他人内心痛苦的思考。文章中穿插了作者的经历和他人的故事,以此来表达对外表与内心痛苦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对理解和对待他人痛苦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特殊好友的离世引发对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他人内心痛苦的思考。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见闻,讲述了理解和真诚对待他人痛苦的重要性,以及忽视和误解他人痛苦可能带来的致命后果。

关键观点2: 外表与内心痛苦之间的关系。

文章指出,即使内心经历巨大的痛苦,外表也可能表现得风平浪静,人们往往忽视这种隐藏在表面下的痛苦。

关键观点3: 理解和真诚对待身边困境中的人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在面对困境中的人时,应该给予理解、倾听和真诚的关怀,而不是质疑和冷漠。

关键观点4: 忽视他人痛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文章中提到,忽视和误解他人的痛苦可能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正文


我微信里有一个特殊的好友,她发给我的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2019年5月,是一个小女孩在大笑着的表情包。可遗憾的是,她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100多天 ,我再也收不到她的消息。


我和她在不同的部门上班,接触不多但也有来往,每次见面她都很热情。她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老公在银行上班,孩子刚满3岁。她工作能力很强,在公司人缘也不错。

就是这样一个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的人,在今年5月的某个清晨,在老公刚刚睁开眼,孩子还没睡醒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从客厅的窗户跳了下去。拖鞋整齐地摆在地板上,她自始至终一声不响,连句再见都没说。


参加她追悼会的那天,我拼命回想她的样子,在我记忆的大多数角落里,她都是温和的、亲切的、笑着的。唯独有一次,她编辑了一长段微信消息,发到了公司的工作群里。


那条消息是她在抱怨加班工作带给她的压力,但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回复她。大家都背着她说: " 那谁谁谁疯了吧,是不是想被领导叫去喝茶?不想干辞职呗。 "

在那之后,她还是老样子,工作努力待人热情。好像那一次长篇大论的发泄,只是偶尔心情不好的证明, 谁也没想到她会自杀。


当她从这个世界上离开之后,很多人才猛地联想到她发在群里的那条消息。那也许是悲剧的起点,也许只是很多线索里的一个端倪,但无论如何,那条消息在当时的确无人问津,这促使她在后来藏起了所有真实的情绪。


我后来又点开过她的微信,她朋友圈的背景图是一家三口的照片,下面的签名是 " 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争、不抢、不矫情。"

那一刻我突然很心酸,在我心里她就是那种淡淡的女子,从没争抢过什么。可是,在岁月静好的表象背后,是被她藏得好好的痛苦。


她或许也怕表露 痛苦 会让她变成异类,所以在小小的尝试过后,她选择给痛苦筑一个坚硬的外壳,在旁人看不透打不破的外壳里面,是一颗一点一点被击溃的心。


我想起英国作家马特·海格,他24岁时患了抑郁症,不得不离开西班牙,和家人一起回到英国。在和西班牙的房东道别时,房东热情挽留,并且反问: " 你们为什么不待在这里?马特会好的,他看起来没事啊。 "

后来,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里写到: " 头脑最怪异的地方是,即使里面惊涛骇浪,外表也可以风平浪静,除你之外的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你的瞳孔可能放大,说话可能前言不搭后语,皮肤可能在流汗,但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 "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脆弱、有焦虑、有暴躁,也有失落和难过,有些情绪超脱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但不应该被质疑,而应该被给予最真诚的理解。


生命脆弱但可贵,我希望在那些受伤的人面前,我们都能成为温暖的存在,不是去较真这件事有没有那么难,不是去劝慰说这件事不值得难过,而是安安静静的,听他们抱怨、发泄、甚至崩溃。


而当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受困于情绪时,希望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理解和被爱。


大多数看似善意的劝告和宽慰,对真正置身痛苦的人来说都是更加致命的打击。 如果情绪、疾病本身是一个杀手,那身边人的不理解和淡漠,就是在把一个原本已经抑郁的人,推向枪口的正中央。



就在不久前,我家小区一个29岁的女孩儿跳楼自杀,当场身亡。我从小区人心惶惶的气氛里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传闻,大家都在说,女孩家里催婚,她不想结,想不开就跳了楼。


各种惋惜里,我听到最多的就是: " 怎么这么想不开,连死都不怕,结个婚有什么好怕的? " 很多人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在当事人的心里,内心的痛苦,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就好比人们不理解她为什么不伸手拨一拨乌云,但却没发现她没有双手。 在质问她为什么不起身跑出阴霾,却不知道她早就断了双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