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房屋维修基金,房子保险,房子养老,等等话题,在网络上热炒。
之所以很多人会关注,大家其实想的就是一个问题,会不会找老百姓收钱。毕竟房子保险、房子维护、房子保养(养老)都是需要花钱的。
做事就要花钱,政府不创造财富,花钱必须有来源。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那就是要收费。很多人还参考美国人的
“物业税”,认为在地方卖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这个税种必然早晚提上日程。
其实,这主要是盘活存量资金。因为房屋维修基金,沉淀了大笔的资金在其中。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房子的维修保养,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既又必要,又有现实的意义。
当然,这些钱之前如何存放,使用情况如何?有没有被挪用,整合起来使用,会不会导致新的腐败,以及这些钱是否一次性的,以后房屋的维修保养如何可持续?这都是比较大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各方能够接受的方案来。
在土地财政渐渐成为过去式,房地产转为存量循环为主的情况下,这既然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机会。
时间的推移,人会变老要养老,房子也要保养维护,否则在风雨时光的侵袭之下,早晚也会破败不堪。室内的部分好说,自己家里的内装修水电,需要的时候自己掏钱更新。但是房地产的公共部分,如果需要维护保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是一次性的维修保养基金,就算没有贪污腐化不明去向,也会用一次少一次。所以,就算眼下的资金盘活,也要解决未来资金从何而来的问题。
按照人头无差别征税也不行。就现在中国的国情,普通的老百姓能够自食其力不找国家伸手要福利,已经算是发达一点的经济体中,比较高素质的良民了。要挨家挨户收物业税,搞美国的那种模式,交不出房产税直接扫地出门收屋,怕是征税成本极高,而且相应的维稳成本,也要变得极高。
唯一可行的办法,估计以后就是在物业费里,加收一个房屋维修比例。类似于燃油里的燃油税,让付钱的多支付一点费用。至于原来就不支付的,比如农村房子,比如那些连物业税都不缴纳的老房子,怕是收费也收不上来。
政府可能要补贴一部分市区的老破小公房,但是肯定要从那些缴费的钱里,进行定向的
“转移支付”。
简单滴说,短期内,这个钱不会普遍收缴,长期看,会在物业费里,增加一个比例的房屋维修基金(或者叫保险,或者叫房屋养老基金)等等。
“衣,食,住,行”,“生 老 病 死”,这些费用是不可能逃避的。越是大城市的好房子,日后保养维护的成本就越高。不可能买了房,一次性缴纳购房费用,或者贷着款慢慢把钱还清,就可以万事大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房子,从新房变成老房,甚至变成危房,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保养处置的。就算是维持现在的城市面貌,保持房子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都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其实,越是光鲜的大楼,维护保养成本越高。像魔都的地标建筑上海中心,每年维护保养费用都在几个亿。大概的道理,和豪车的保养维护成本更贵,差不多相通。
往坏处想,全国算下来,这可能是每年需要支付几万亿以上的费用;往好处想,这可能是一个几万亿的内循环,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毕竟房地产退潮以后,大量的建筑产业,消化不了多少就业。
这个改革并不容易,钱从何处来,钱放何处,钱如何用,如何监管保证不出现巨大的漏洞,都是需要摸索解决的大问题。所以也只是先在一些大城市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成熟以后,再逐渐推广普及。
我个人计算,房子到了
30
年房龄以上,如果不再有房屋维修基金,基本上要加收物业费的
50%
(多数人能够承受的小极限),才能够正常进行的维护保养。
各位就算眼下不需要缴费,
5-10
年之后,各地的物业费里,大致要加上
50%
的涨幅。当然,这个涨幅可以温水青蛙模式,一点点往上加,不会突然一下子就到位。
可以参考燃油税这些年的逐渐增加。
——
2009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