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与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系列公号,定位于跟踪把握全球和中国宏观金融基本面重点和趋势,解析市场热点,求解政策应对方案。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盈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集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香港新港人  ·  陈妍希陈晓离婚|閨密竟做一事「贈興」10對兩 ... ·  5 小时前  
香港新港人  ·  陈妍希陈晓离婚|閨密竟做一事「贈興」10對兩 ... ·  5 小时前  
扬州广播电视台  ·  《哪吒2》,登顶! ·  18 小时前  
扬州广播电视台  ·  《哪吒2》,登顶! ·  18 小时前  
锦观新闻  ·  张兰转战TikTok!90度鞠躬感谢粉丝,麻 ... ·  2 天前  
锦观新闻  ·  张兰转战TikTok!90度鞠躬感谢粉丝,麻 ... ·  2 天前  
哲学园  ·  「哲思入衣 · 穿行智慧」——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与市场

专访盛松成:ICO清退合理,比特币交易应规范,区块链技术需鼓励

全球宏观与市场  · 公众号  ·  · 2017-09-06 17:50

正文

作者:周艾琳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导语

用传统法律看,ICO具有众筹、募集资本的嫌疑,放任发展不予以监管是有很大风险的。大量的没有前途的项目甚至本身就是欺骗,不仅让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也让真正区块链创业的团队颇多抱怨,这实际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9月4日下午,区块链界的IPO——ICO(首次代币发行)被突然叫停。这一次ICO的“清退”究竟意欲何为?未来要如何推动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监管将如何推进?

针对上述热点话题,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他表示:“ICO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是很正常的。用传统法律看,ICO具有众筹、募集资本的嫌疑,放任发展不予以监管是有很大风险的。大量的没有前途的项目甚至本身就是欺骗,不仅让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也让真正区块链创业的团队颇多抱怨,实际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大量散户甚至‘大妈’的入场正是一个风向标——ICO到了需要监管层介入的时候了。这一次整顿主要是为了风险警示和保护投资人利益。

虽然不少ICO项目的代币可以说是“空气币”,但盛松成认为,中国仍应该鼓励区块链技术,“其实比特币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最著名的载体或应用,该技术已经被世界机构、政府、企业、专家、从业人士广泛确认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革新性技术。”世界经济论坛甚至预测,到2027年,全球GDP大约有10%将会存储在区块链上。

此外,在央行叫停ICO后,各界对于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后续发展也密切关注。盛松成告诉记者:“作为最主要、著名的区块链技术载体和应用,比特币是全球化的区块链资产,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因此完全取缔有难度,但的确应该进一步规范虚拟货币的交易。”同时,他也强调,任何虚拟货币本质上都不是货币(法币),技术的进步确实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制度改革,但技术不能替代国家的经济政策。盛松成是在2014年初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明确表示“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的官员和学者。

ICO叫停旨在保护投资者


ICO是通过募集虚拟货币来支持项目发展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但在盛松成看来,“ICO涉及到一对多融资,类似众筹或募股,对融资项目及投资者适用性应该有一定的监管。”

虽然ICO与IPO具有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究其实质,ICO发行的不是股票而是数字货币,一般称之为代币(Token),区块链初创公司以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目的。虽然代币并不代表公司股权或公司债权,但其价值在于,一来代币可以驱动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二来代币总发行量有算法约束,如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受到广泛欢迎,使用者多,代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代币的旺盛需求会推高代币的价格,其持有者因而获得价格上涨的收益。

代币代表着一种使用权,但是多数ICO项目中代币价格只和交易挂钩(多为投机炒作),短期内价值与业务的发展关联并不大,“因为代币可以在交易所平台交易,让代币具备了股票的特性。这样的代币交易把类似证券的一级、二级市场和使用权的购买,把证券和货币之间架起了相互转换的桥梁,虽然这是一种创新,但其可交易性和类证券属性意味着需要监管的进一步介入。”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在他看来,监管这次出手,“采用实质大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不争论法务,看本质进行定性,先清退,让大家归零,然后再按新的游戏规则来,这样的做法能够迅速改变现有的ICO乱象,是相当有意义的。

据他了解,区块链的严肃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对区块链技术是很看好的,并认为此次大力监管对区块链行业是好事,通过治理ICO,驱逐数字劣币,可以让区块链发展得更加稳健。希望这次监管能够真正打击传销币和“空气币”,并对真正严肃创业的区块链创新项目有所甄别和区别对待,保护严肃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利益。

比特币交易应规范


眼下存在另一个讨论,即在ICO被叫停后,比特币交易会否成为下一个被监管的目标?今年比特币最高一度涨至32500元人民币,且波动剧烈,波幅一度在20%~30%。

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完全取缔比特币的交易是很难的。首先,比特币是第一个主要的、著名的区块链技术载体和应用,被广泛接受,已成气候;其次,比特币有全球化特征,可以国外、地下交易;再者,近几年来比特币涨势如此之迅猛,“是因为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载体,除了投机成分,大家买的是其背后的技术,但比特币本身只是技术的载体,它不可能取代法币。”

盛松成强调,虚拟货币的交易应该进一步规范。“由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能够实现点对点匿名转账,对于中国资本项目管理和洗钱监管是一大挑战。监管层应该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针对利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今年以来,部分比特币交易平台已经取消了杠杆交易,对每笔交易征收0.2%左右的手续费,并对投资者加强了身份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初,当时比特币正在被追捧和炒作中,盛松成便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和《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

“我当时明确提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同时,虚拟货币具备通缩性,将抑制经济发展。比特币将在2140年达到2100万数量上限,数量有限使得虚拟货币很难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交换媒介,若成为本位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此外,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他称。

区块链技术应该鼓励


眼下的共识在于,尽管ICO被叫停、虚拟货币交易有待规范,但区块链技术本身仍然值得鼓励。

“正是通过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经济社会运行的不断去中心化,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盛松成告诉记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