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开启生命科学新纪元:2024基因治疗全景复盘 ·  23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22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22 小时前  
丁香园  ·  DeepSeek ... ·  昨天  
drpei  ·  叶黄素能预防近视吗?能护眼吗?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心血管磁共振的CMR解读及诊断思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星課四十六:星中的戰旗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1-09 11:19

正文

冬夜星空中最耀眼的明星,當屬傍晚時分位於東南方低空的「天狼星」。它是全天空中最明亮的恆星,西方天文學稱為大犬座α星。而在天狼星的右側上方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獵戶座。見圖一所示。

圖一

獵戶星座無疑是冬季星空中的主角,

而獵戶腰帶上的三顆星,

是人們在夜空中最容易找到的星星了。

參宿大將軍

在過去的星課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參宿的星官。


參宿是二十八宿中最為知名的星官之一,由七顆亮星組成,見圖二所示。與圖一相對照,可以看出它基本上對應著西方星座的獵戶座。

圖二 參宿是古代西方白虎星官中很重要的一個

獵戶座的腰帶對應著參宿的三顆主星,它們較為明亮,在天上排成一行,作為冬季星空的代表,在中國古代常被稱為「三星」。《詩經》中的「三星在戶」「三星在隅」指的都是這三顆星。其實參宿的「參」字,在古代也常寫作「叄」字,正是指的這三顆星。

把參宿的七星連接起來,可以組成一個站立著的人的形象,它在西方是指獵戶,而在中國則是一位大將軍。

星中的旗幟

從參宿周邊的星官佈局來看,這位大將軍正在指揮著一場戰爭。


借助圖一,對應於獵戶左手所持的獸皮(一說為盾牌)的星,在中國星官中實際上是由兩個星官組成,一個位於上方的叫做「參旗」,另一個位於下方的是「九斿」。


顧名思義,「參旗」無疑就是指參宿的旗幟,即代表大將軍的戰旗。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九斿」是什麼。這次我們就來看看代表戰場上軍旗的這兩個星官。

軍旗烈烈

先秦時代,旗幟就廣泛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上最早出現軍旗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軍旗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特別是戰爭的發展,中國古軍旗如林如雲,蔚為大觀。

最初的軍旗實際上是部落居民圖騰崇拜在軍事應用上的反映,《列子》記載黃帝與炎帝在阪泉大戰時,就以熊、羆、狼、虎、豹為先驅,實際上指的是那些以熊等為圖騰的部落充當先驅。到了夏、商時代,崇拜不同圖騰的古代部落都以其本部落的圖騰為旗幟。

到了周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即「周禮」,這其中便包括了九旗制度。


根據《周禮·春官·司常》記載,先秦時代的軍旗主要有九種,以旗面標識不同而區別。「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這些都是不同材質、不同用途的旗幟。「九旗制」是一種對先前各種圖騰的整合,也代表中華文明真正形成了統一的文明。


自漢代「五行思想」產生之後, 上述九種軍旗漸漸被編配進五方五色, 成為「五行軍陣」的陣旗——五方旗,一直延續至明清之際。

圖三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所載的五方旗

參旗高樹

古代戰場上,各級軍吏根據各自級別官職的尊卑,依照規制樹立不同的軍旗,並加以裝飾,以號令軍隊,指揮戰鬥。


從圖二可以看到,參宿大將軍的右側,就是上下排成一列的「參旗」星官,它無疑是代表大將軍的軍旗。仔細看這個星官,發現它由九顆星組成。為什麼正好是九顆呢?這與古代軍旗的規定有關。

古代的旗桿,又稱為「槓」。據《廣雅·釋天》記載,天子之槓高九仞, 諸侯七仞, 大夫五仞, 士三仞。仞是古代長度單位,在周代時指八尺長。


在古代戰場上,代表天子出師的戰旗是最高的,有九仞之高。而「參旗」星官有九顆星組成,恰恰指明瞭這一旗桿是按照最高建制來樹立的。說明圍繞參宿展開的這一星空的戰場,實際上是天子親自出師的,可想而知,這場戰爭的規模和意義一定是非同小可。關於這一戰場我們以後會仔細解讀。

九斿飄飄

我們常以「旌旗」來代指旗幟,其實這裡的「旌」並非指旗,而是指旗桿頂上的裝飾。古代常用作旌的物品稱作旄羽,一般是鳥類的羽毛,或氂牛的尾。

這一習俗最早源自獵人把所獲獵物身上的一部分,取來作為戰利品的標誌高高掛起。後來人們便把這些羽毛等物作為裝飾掛在旗桿的桿首,這樣的旗子,就稱為「旌旗」。 旌旗作為戰旗,與戰爭緊密相關, 一直沿用至今。今天軍旗桿首的流蘇,即是遠古旌旗桿首旄羽的演變遺跡。


與「旌」相對,古代旌旗下邊或邊緣上,一般會懸垂著裝飾品,這就是「斿」,也稱做「旒」。

圖四 旗幟邊緣的裝飾物,稱為斿

在參宿的右側下方,有一個星官名為「九斿」,指的就是懸垂在「參旗」下方的九個裝飾物。


據漢代史學家戴聖所輯的《禮記》中的《樂記》記載,「龍旂九斿,天子之旌」,也就是說代表天子的旗幟的懸垂物有九個。其它官位的則依次減少,都不應有九個之多。


據《戰國策·齊策》載「魏王行王禮,建九斿」,當明白了斿的含義,自然會發現史書所載的這一事件,表明了居於天子之下的魏王,所做完全是僭越的行為。


由此可見,「九斿」星官表明瞭這面戰旗所代表的是天子之位。這與「參旗」高九仞的含義恰是相同的。

軍旗在戰爭時,除了充當「師之耳目」與表明將領身份外,還可起到溝通神靈、保佑賜福的作用。在古代戰爭史上, 軍旗並不只是一種物質存在, 而是深刻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思想世界。


下次星課,我們再來說說古代戰爭中常常用來作為信物使用的「符節」,以及它們在星空中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