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徐晓磊
作者:熊楚鹏
图片:岑顺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杨,听说今年立功受奖的人员公示出来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说完战友小施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小杨走向了公示栏。
来到公示栏后,小杨盯着公示栏看了许久,却始终都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对此小杨不免觉得有一些失落。
小杨,是单位里一名刚刚进入第五年的士官。入伍四年多以来,小杨一直都是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在生活上也是平易近人。遇到有战友需要帮助时他也从不吝啬,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战友。在军事训练方面他也是连队较为拔尖的士官骨干,但很难想象小杨这几年来从来没有拿到过优秀士兵等荣誉奖项。
在一次聊天中我向小杨问道:
“你军事素质算是拔尖,群众基础也不错,怎么会没有拿到呢?”
听到小杨的这句话,我心里不由得暗暗自问“
名单每次都有名字,但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每次让出去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
带着问题我又向小杨详细了解了一番,最后才知道了其原因。
那是在2018年的退伍季,那时的小杨和很多战友们一样第一次面临走留问题,由于当时小杨的军事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较好再加上工作上认真踏实,单位首长和班长都先后找到小杨,为小杨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希望小杨最后能够留下来。
经过再三考虑小杨最后选择留下来转改士官,在进行评选“优秀义务兵”时,班长也将小杨的名字上报至连首长的面前,然后支委研究和民主测评,在民主测评的最后,小杨和同班战友小陈的票数为一样。
战友小陈也是连队的尖子,生活工作上也是认真负责,两人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选择留下,一个选择离开,对此支委会研究的结果是小杨和小陈只能有一个人能够评上“优秀义务兵”。
小杨和小陈是一起同吃两年苦同受两年累的战友兄弟,但此时荣获殊荣的却只能有一个人,这让两人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最后研究上报名单的前一天晚上,指导员找到了小杨并和小杨说起了这个事情。指导员告诉小杨,连队很想让他们两个都能够拿上“优秀义务兵”,但最后名额只有一个。
在聊天的最后指导员对小杨说道:
“小陈因为一些家庭原因没有选择转改,对于这次的评选也只有这最后一次机会,而你选择留下,以后的机会还会有很多,支委会这边就是希望你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情,好好考虑一下”。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的小杨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也一直在重复着指导员说的那一番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小杨才慢慢的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小杨就找到指导员并说明了自己让出去的想法,指导员点了点头并笑了笑对小杨说道:
“好好干,你还年轻,机会还有很多。”
小杨的一番话让我不由得感觉到了他的一股深深地无力感,事后我特地去单位做了一个看法采集,才发现原来大部分战友对于立功受奖都是一种深深地无奈甚至是选择逃避这个话题。
军队是一个提倡荣誉的地方,也是一个造就荣誉的地方。又到了部队一年立功受奖、评优评先的时候,有些战友因为立功受奖,面露喜色,脸带笑容。
没评上的同志则会向评上的同志投以致敬的目光,抱以热烈的掌声,也可能会心存疑问,心有不甘。
心想自己干的也不错,怎么就没评上呢?
战友老李是单位一名第八年的士官班长,入伍八年以来,在各项集训和比武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旅队的比武活动中更是在两个科目上两次创破旅队记录,生活和工作上的老李更是勤勤恳恳扎实肯干,日常作风也是非常过硬,眼看着隔壁单位的同批战友们都立了功授了奖,而反观老李却每次都与立功擦肩而过。
而每次擦肩的原因都是类似于
“人家是老同志在单位也干了很多年,你这么优秀,机会还有的是”
,对此老李很是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类似于老李这样的战友还有很多,战友小董就向我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其实我觉得工作是自己干出来的,成绩也是自己拼出来的,一年的努力和成绩到最后也就是想得到一下大家的认可,更好的激进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
小董的话不由得说出了大部分战友的心声,但是评功评奖(双争)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新时代开展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争当“四有”优秀个人活动做出创新规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夯实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根基的有力抓手,是新时代引领基层单位奋进强军兴军新征程、激励广大官兵立足岗位战位建新功的重要载体。
开展好这一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官兵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基层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从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来看,不难看出“双争”活动大体指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一个是争当“四有”优秀个人,
(其中“四有”优秀个人又分为“四有”优秀军官、“四有”优秀士兵、“四有”优秀文职人员)
争创“四铁”,争当“四有”,这是党在新时代引领基层单位奋进强军兴军新征程、激励广大官兵立足岗位战位建新功的重要载体。
其目的就是激励广大官兵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能够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国防事业当中。
立功受奖,本是一种对广大官兵们的一种激励和鼓舞,目的很简单就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训练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而不是搞一些“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等情况。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大家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技术练至精通,军事素质练至过硬,新大纲严格规定每年的评功评奖百分之70以上都要给予军事训练优秀的个人。所以想要立功受奖,军事训练绝对占据大头,再加上未来战场形式多变,谁也不
会知道战
争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也许是以后也许是明天。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才不仅能在战场上保存自己的实力,更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和毁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军事训练不够过硬那么到了年底没有被立功受奖也是情理之中。
想要立功受奖想要有着属于一份自己的荣誉,那么就一定要有成绩,从年头到年尾,大家都是干着一样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任务,只是有着岗位的不同,但岗位不同并不是没有成绩的借口。
在平时工作中定要积极主动,而不是牢骚满腹,时常存在畏难情绪,抵触心理严重。
岗位有大有小,但关键还是得看自己该怎么去干如何去干,有成绩才会有收获,而不是没有成绩还想不劳而获,只有成绩突出才会让领导注重,让战友信服。
在部队里有一句话叫做,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一个好兵”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身为一个军人或是一个兵一定要有一颗崇尚荣誉的初心,在训练场上敢于争红旗敢于夺第一,这就是崇尚荣誉。不管是刚入伍还是刚到新的岗位时候,都是奔着优秀去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觉得干什么都没必要的思想作祟,渐渐地放弃自己原来的目标。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不能喊在嘴上。比武夺冠、大项任务往后躲,评功评奖往上靠是绝对不可能的。
崇尚荣誉可能只是一本奖励证书,也可能是物质奖励,又或是一句口头表扬,但最终的目的就是向着目标和第一去奋斗和拼搏。
评功评奖不是一味的追求“论资排辈”,只能说各项评选条件都具备的同时可以向这些群体倾斜!但绝不是搞迁就照顾,或者鼓励明年好好干的加油剂!当前很多人感到部队训练科目更多了,要求更严了,越来越不好干了,压力越来越大。
只有靠实力得到的荣誉
自己有底气,别人也才能服气!
兵龄长、岗位任职时间长的人评功评奖越来越不占优势了,但是大家还是要主动变革,积极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
在这里我想起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座有名的寺院内有着石阶和佛像,佛像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前来虔诚的跪拜,而石阶却只能每一次被虔诚者踩踏,有一天石阶找到佛像并说道:
“为什么你每天可以受人虔诚跪拜,而我却每天只能受人踩踏,这不公平。”
佛像笑了笑说道:
“我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后期加工时,我被雕琢了成千上万刀,而你却只挨了区区数刀”。
能者上,庸者让,勇于说真话、干实事,所有的荣誉勋章背后都有着一个想象不到苦与累、委屈和辛酸,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