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辉
改变生命的轨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Cell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RNA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基于单基因SNV对癌症进行分类 |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Nature: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玩转服务器—共享服务器之QIIME2安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诺辉

一上车就想睡觉,对身体好还是不好?

诺辉  · 公众号  ·  · 2024-05-01 09:50

正文

有的人身体里好像有个开关。

一上车就被按下了“关机键”,上下眼皮开始打架。

不管是坐公交、坐地铁还是坐飞机,那种困意完全无法抵挡。

​​

01

坐车就想睡

是大脑在发出充电提醒


清醒-睡觉的更替,一方面由人体的生物钟决定,一方面由睡眠压力来调控。

什么是睡眠压力呢?人体能量的来源叫糖原,清醒的时候,随着糖原的消耗体内会积累腺苷。 在你清醒的每一秒钟,大脑在耗能,腺苷就在聚集 。聚集的腺苷会产生一种作用, 让你感到困倦、想去睡觉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部机器,糖原就是机器的电量指标,腺苷就是电量不足时发出的充电提示,一般情况下,人体这台机器需要充满8个小时电才能完全释放睡眠压力。

可是人体并不像机器那样有固定的启动/关闭时间,前一晚加班的你还没睡满8小时,床头的闹钟就提醒你继续起来搬砖。导致人体“电量”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睡眠压力也无法完全被释放,人就会时常缺觉。

为了能够正常运转,你的身体就会开启“省电”模式,通过时不时打盹来释放睡眠压力。 长时间坐车就会给大脑发出信号:无压力,不用动脑,安全,可睡!于是你放松地小睡一会儿,大脑开始清理腺苷。

02

坐车就想睡

是你被哄睡了


忙碌的前庭,把你哄睡了: 身体里有个前庭系统,负责自身平衡和空间感。 当你在 走路 / 跑步 / 跳跃时,前庭就会向大脑传递信息,帮助身体保持平衡,防止你摔倒。

坐在摇晃的车里时,前庭系统会一直向大脑发送信息:注意!保持平衡!大脑不间断地接受和处理此类信息,维持平衡的器官就会因为一直处于忙碌状态而感到疲惫,因此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摇晃,把你哄睡了: 《Current Biology》期刊连发两篇文章,证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小鼠,轻度摇摆都有助于改善睡眠。而且晃着睡,还可能促进睡眠期间记忆加固。

缺氧,把你哄睡了: 车上的空间相对狭窄,人流量多,而且密闭。在这种环境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升高,人们的大脑在缺氧的情况下更容易感到疲劳,从而产生睡意。

能被“哄睡”也是一种福气 ,因为清醒着的部分人会在前庭系统和密闭不通风的双重作用下,开始晕车,想吐。

03

车上打瞌睡对身体好吗?

小心嗜睡症


我们缺乏睡眠的时候,白天打盹能暂缓睡眠压力,缓解疲劳。 但打盹意味着缺觉,并不能代替夜晚缺失的睡眠 。最好是晚上睡足觉,提高睡眠质量。

另外人在睡眠中肌肉没有收缩保护,受到外力冲击颈椎容易受到损伤,比如车辆加速、刹车减速或转弯时,猛的一颠,很容易发生小关节错位,引发 急性的小关节炎,导致不同程度的颈肩腰背痛。

还有一类人,晚上睡得很容易,白天也照样在车上睡着。不仅如此,上课、开会以及下午摸鱼时都会睡着, 你觉得领导讲话比安眠曲还催眠,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嗜睡症。

美国睡眠医学会推广过一个《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可以通过8项问题来观察自己是否有嗜睡症。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分数分别时0~3,如果总分超过10分,就代表可能有嗜睡的问题。

0-7 低于正常白天嗜睡程度

8-9 正常日间嗜睡程度较高

10-15 白天中度过度嗜睡

16-24日间严重过度嗜睡

如果你的得分很高,也不一定就是嗜睡的问题,有些人的“充电”时间就是比别人长。

如果随时随地都有无法克制的睡意,甚至出现无精打采、思考或说话速度变慢、记忆力减退、幻觉等症状出现,就要注意这样的状况 ,尽早到医院去进行睡眠的筛检。

产生嗜睡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睡眠不足,还有可能是药物影响或者其他疾病比如睡眠呼吸障碍等。

所以对于随时随地都能打盹的人,应该引起重视,改变生活习惯,补充睡眠,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就医,万一坐车坐过站就不好啦!

参考资料:

1.https://www.ninds.nih.gov/health-information/public-education/brain-basics/brain-basics-understanding-sleep

2.Bjorness TE, Greene RW. Adenosine and sleep. Curr Neuropharmacol. 2009 Sep;7(3):238-45. doi: 10.2174/157015909789152182. PMID: 20190965; PMCID: PMC2769007.

3.Perrault AA, Khani A, Quairiaux C, Kompotis K, Franken P, Muhlethaler M, Schwartz S, Bayer L. Whole-Night Continuous Rocking Entrains Spontaneous Neural Oscillations with Benefits for Sleep and Memory. Curr Biol. 2019 Feb 4;29(3):402-411.e3. doi: 10.1016/j.cub.2018.12.028. Epub 2019 Jan 24. PMID: 30686735.

4.Kompotis K, Hubbard J, Emmenegger Y, Perrault A, Mühlethaler M, Schwartz S, Bayer L, Franken P. Rocking Promotes Sleep in Mice through Rhythmic Stimulation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Curr Biol. 2019 Feb 4;29(3):392-401.e4. doi: 10.1016/j.cub.2018.12.007. Epub 2019 Jan 24. PMID: 30686738.

5.Johns MW.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daytime sleepiness: 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Sleep. 1991 Dec;14(6):540-5. doi: 10.1093/sleep/14.6.540. PMID: 179888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