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赵教授提出:
Angio-OCT(OCTA)诞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最大的意义就是无创代替有创。既然是无创检查,赵教授想探讨它能不能替代有创检查指导我们去治疗。对于中浆的PDT治疗,是用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来指导,而ICGA是有创检查。在做这个研究之前,赵教授写了一首诗《沁园春 中浆》,点明了中浆的症状、病因、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特点。
沁园春 中浆
视直若曲,月似星光,所谓中浆。
缘激情四射,锐意进取,怎堪重负,视矇惆怅。
个性人格,性烈阳刚,终至脉络膜扩张。
问同道,有几多治疗,孰短孰长?
昨日激光辉煌,封荧光渗漏防视盲。
惜复发迁延,热凝损伤,脉络病变,依然嚣张。
自限病程,期待复康,等待自愈内心慌。
俱往矣,数最佳疗效,光动力强!
目前,中浆患者一般做三种检查,分别为OCT、荧光血管造影(FFA)和ICGA,以ICGA指导中浆的治疗。赵教授的研究尝试以无创的OCTA替代有创的脉络膜血管造影。要想看OCTA是否可以替代有创的ICGA,要看病灶是否吻合。打PDT的时候,ICGA能够指导激光光斑的大小。研究的第一步,是看OCTA病灶和ICGA病灶的区别。首先,将图像的比例和角度处理到完全一致。利用杰卡德系数(JI)比较对OCTA病灶和ICGA病灶进行一致性分析,如果JI>0.7认为一致性高,0.7>JI>0.5一致性中等,JI<0.5一致性低。
在OCTA上可以看到粗颗粒高反射区(A)、类圆形暗晕(B)和不规则低反射区(C),颗粒样病变区相当于ICGA上异常扩张的血管,暗区是浆液性脱离留下的投影,不是每一个浆液性脱离都会留下投影,因此对治疗有意义的区域主要看粗颗粒高反射区。如果OCTA上粗颗粒高反射区不小于ICGA上异常扩张的血管区,治疗区域足够,若OCTA上粗颗粒高反射区小于ICGA异常血管区,指导则可能导致治疗不够。
研究结果如下:OCTA-A型表现>ICGA异常血管占20.6%,OCTA-A型表现=ICGA异常血管占73.5%,ICGA异常血管超过OCTA-A型表现占5.8%。
两名阅片者关于病变面积及杰卡德系数JI的比较如下:
OCTA上可以看到粗颗粒高反射区即A型表现的意义主要在于:
1.100%出现
2.与ICGA异常血管高荧光区(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对应
3.两者面积
12.1±9.0mm
2
vs13.4±8.4mm
2
, r=0.893, P=0.08
4.94.1% OCTA-A型表现能涵盖ICGA异常血管范围
第一部分小结:
1.
所有急性中浆患者均能在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观察到异常表现
2.
急性中浆患者的OCTA与ICGA的一致性高,可以很好地观察中浆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范围
3.
OCTA
有指导PDT光斑大小和位置的潜在价值
研究第二部分
将急性中浆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应用OCTA和ICGA进行指导,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两组基线资料相匹配,治疗后4周和12周后两组的OCT治愈率(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和FFA治愈率(渗漏点消失)如下图所示。其中,OCTA组22眼FFA渗漏点消失,20眼SRF完全吸收,1眼无效;ICGA组22眼FFA渗漏点消失,21眼SRF完全吸收,1眼无效,2眼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