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
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必经的阶段,
身边至亲的离世带来的,
可能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伤心难过,
爱,或许会截止于生死之际,
但至少思念,还可以连绵无绝期。
最近,在浙江杭州,开始推广了一种新的骨灰处理方式——生命晶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高温处理,将故去人的骨灰,制成晶石颗粒,再做成饰品,戴在身上。
用这样永恒的方式和亲人说再见,
你想过吗?
△做出来的成品是这样的
△ 骨灰经高温高压熔融后制成生命晶石,容积只有原来的10%-15%。
△ 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小时。
△ 骨灰与生命晶石两者虽所含化学元素相同,但物质结构不同。
△ 随身携带,随时与亲人“对话”。
生命晶石的出现,提供了另一种殡葬选择,可以永远保存,如果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大家就可以在家中纪念,不用清明节涌向墓园祭扫,有些长居外地或者国外的子女可以将生命晶石随身携带,感觉逝去的亲人就在身边。
一个男人带着他奶奶的骨灰钻石游览美国
但是,大家对于这种事物的接受程度确实不一样的——
@天无云:这种东西带在身上还是蛮吓人的,而且时间长了之后会不会被丢弃?还不如骨灰直接撒了干净。
@傻傻鱼儿水中游:感觉把骨灰天天摆家里,难道不觉得瘆人吗?!还是入土为安的好!
@喵喵咪:把亲人封印在宝石里好吗?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想要自由?
@大头爸爸:万一被偷了,不知道小偷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金色的兔小白:其实这东西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好多失独家庭 父母肯定放不下心中的执念 与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 不如这样做成一件美丽的饰品 让这份美好继续下去。
其实在欧美国家,不少家庭会将晶莹透明的“生命晶石”带在身边,或加工成饰品随身携带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对于生死的观念,中西方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比如,新西兰会有棺材俱乐部,平时也会把棺材做成装饰品放在家中,直到它真正发挥价值的时候。而相互赠送棺材,也会成为俱乐部会员的一种社交活动。
而在国内,对于死亡话题的禁忌也在逐渐开放。前段时间在国内还出现了“躺入棺材体验死亡”的风潮。
体验者们认为,在活着的时候有机会窥一眼死后的世界,将有助于他们珍惜生命,活得更好。
除了生命晶石之外,国外还有许多新的殡葬方式——
瑞士的一间叫 Algordanza 的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把骨灰变成钻石的公司,Algordanza 这个名字在当地的罗曼什语里是“追忆”的意思。
创始人Rinaldo Willy说:“80公斤的人被火化后,他将变成了2.5公斤左右的骨灰...这些骨灰只够做成2.3克拉的钻石,比衬衫上的纽扣还小,十分宝贵。。。如果说人是有灵魂的话,灵魂又有多重呢?”
经过超高温高压后,骨灰变成了钻石
这位55岁的女人在与癌症搏斗半年后没有支撑下去,就在她弥留之际告诉老公,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做成烟花,完成最后的美丽绽放时刻,也是给他父亲60岁生日的最后一份礼物。
于是她丈夫遵守她的遗嘱,找到了一家烟花制作公司,帮他专门设计了一款烟花,把骨灰和火药掺和到一起,并配上各种不同的色彩和闪光。在爱人火化的当天,他和妻子的父亲,两个老男人在一个公园里,点燃了烟花。
一家英国公司可以将逝者火化的骨灰做成唱片,用这种另类的方式保存下了爱的记忆。
制作时,先将骨灰筛选后分撒在乙烯基原料中,接着将其密封成一张永久的完整唱片。这家公司的服务全程接受定制,客户可自选需在唱片中刻录的音频。这些音频可以是逝者生前最爱的歌曲,也可以是配乐遗言。
国外有一位50岁的母亲莫迪尤,她的儿子在参加聚会时因嗑药过多而丧命。她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为了能够与儿子永远在一起,她决定让身为纹身艺术家的丈夫用儿子的骨灰和墨水混合在一起为她纹身。
不管怎么说,
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逃不过的经历。
无论伤心欲绝,还是平静面对,
都得自己承受,
至于选择怎样的纪念形式,
还是要看个人意愿而定的。
来源|齐鲁晚报(qiluwanbao002)综合整理自杭州日报(hangzhoudaily)、网络等
编辑:丸子
复制下方关键词 并回复 获取精彩内容
丨济南网红外卖丨山东人倒装句 丨冰淇淋盘点丨
丨零食冷冻大体验丨卧底济南Apple零售店丨
丨济南小龙虾外卖丨小众饰品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