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投稿
文 | 不爱看文献的兔兔
“我打算下载两个求职APP……”我的朋友小C又一次满面愁容地跟我说。
小C现在研三在读,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读着一个非热门的文科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要说工作吧,也不至于难找,可是要找个待遇好的、发展前景好的,真是要费上好一番努力。眼瞅着毕业的日子一天一天的临近,压力与日俱增,小C开始频繁地向我提起找工作的“打算”,今天说要去新媒体当小编,明天讲要不还是考老家公务员算了,悲悲戚戚说了好几个月,再次问起,虽然脑海中描绘了一百次找到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叱咤风云的图景,但脚下并没挪动半步,还是每天在宿舍焦虑着,纠结、温吞、不情不愿。“我打算……”还没等她委委屈屈的说完,我不留情面的打断她:“我现在不想听到‘我打算’这三个字!行动了再来和我说。”
和小C碰面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想起了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小F。小F是在读女博士一枚,巨大的学业压力让她每天精神紧张,博士期间对论文发表的要求就像个闹钟,无论你多么刻意地想忽视它,时间到了它总是要响的。就像不想被闹钟打扰的最好方法是提前一两分钟按掉它一样,解决读博焦虑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先把该发的文儿发掉,把自己能完成的科研项目漂漂亮亮地做好。
“请好好珍惜还拥有美貌和头发的我!”每次见面她总是这样开着玩笑。不过除此之外好像我从没听过她跟我说过类似“我打算看一些这个领域的文献”或“我打算过三个月去做个现场调研”之类的“打算”。只是某一日突然在某C刊上看到小F的名字,又一日突然看到小F在某会议上做她研究项目的主题发言,才惊觉小F已经在博士的科研之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小伙伴们惊掉下巴之际都纳闷:“怎么从来没听你跟我们说起你有啥计划和打算啊?就这么偷偷摸摸的都完成啦?不仗义啊你!”小F只是笑嘻嘻的说:“没溜儿的打算这个打算那个多没劲啊,踏踏实实干活儿才是最靠谱的。”一时间,小F被众人奉为心中偶像梦中神人,一说起她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没人不竖起大拇指。
仔细想想,挺遗憾的是,小C常有,可小F不常有。因为当小C更容易更轻松,当小F费神费力,低头做事哪有口头说说来的简便痛快呢?你我身边都有一个小C,你我都有可能成为小C。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正是现代浮躁社会的产物。太多人为了逃避日常的疲累,总是生出种种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我打算下载两个求职APP”是一个典型,“我打算参加个统计软件培训”是一个代表,“我打算考个某某资格证”更是让人听到耳朵起茧……
一个又一个的“我打算”被如此轻易地讲出来,仿佛话一出口就能被上天听到,自动为我们铺好前路,而我们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大家都忘了那句老话:“光说不练假把式。”
停留在口头上的“我打算”永远仅仅是“打算”,现状不会在语言中得到任何改变。那些被轻易挂在嘴边的“打算”消失在每一个“今天太累早睡五分钟”的晚上,消散于每一个“尾款前1分钟限时第2件半价”淘宝双十一狂欢页面,被遗忘在“太精彩了,要不再看一集吧”的美剧里。时间一点一滴流逝,某天劳碌的生活再次让你身心疲惫,新一轮的“我打算……”又被挂到了嘴边,最终只会是无用的恶性循环。
让“打算”落地,让实践先行。——任何想要改变现状的努力都应该从这一点做起。为了对抗小C的眼泪汪汪,我给她讲了小F的故事并提供了如下建议,分享给每一个不经意当了小C的人,希望世间再无随口表达“打算”的懒家伙,人人都是执行力超强的行动者,大家都能朝着小F的方向不断进步。
别轻易把你的打算告诉别人,闷头偷偷做反而更容易实现目标。
据我观察,爱说“我打算”的人普遍较难实现他们的计划和完成他们的目标。因为“我打算”说起来太容易,并且说完之后就容易产生一种这件事情已经完成的感受,对于采取行动而言反而具有消极的抑制作用。这并不是一个新发现。
独立音乐销售网站的创始人Derek Sivers曾经贡献过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TED演讲,题目即为《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演讲中即提出了同样的论点:那些总是谈论自己想法的人更不容易践行这些想法。原因是当我们和别人宣布我们的计划和打算时,我们将会收获对方的肯定、支持及鼓励,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内心的愉悦感,仿佛我们已经走在了靠近目标的道路上,因此我们实践的动力反而会减小。
Derek还引用了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Gollwitzer等人在2010年做的实验,实验通过设置对照组证明,当实验参与者与别人分享了他们的目标后,他们实现目标的努力并不会增加,而甚至会减少。相信总是喜欢把“我打算”挂在嘴边的小C也落入了宣告计划所带来的满足感陷阱,而不喜欢到处宣扬自己计划的小F默默践行自己的想法,反而动力更加充足。
为了增加实现目标的概率,当真的开始计划做某事时,秘而不宣默默努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会让你的行动具有持久的动力,守护一个自己的秘密计划持续耕耘的状态应该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增加行动者内心的坚韧。顺带着,这还能大大减少万一目标没能实现时受到大家嘲笑的概率!真是划算的买卖。
把口头上的“打算”细化成行动导图,沿着导图的路径逐步前进。
小C“打算下载两个求职APP”源于她对于毕业后生活的焦虑感,先不论她是否真的去下载了求职APP,下载了之后这些APP是否被淹没在淘宝、微博、爱奇艺当中再无被点开的幸运,这个计划看起来更像小C焦虑感爆棚的一瞬间想到的暂时性策略,而并不是一个长远计划的开端。
而小F虽然没和大家谈过她的科研目标都是如何从计划变为现实的,但是据她的舍友说,她的床头上贴满了各种事项做成的计划表单和表格,细节极为具体,她每天都要更新这些表单并按照上面的事项来进行一天的活动。一个计划或目标必须要被绘成一幅完整的行动导图,才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找工作的行动导图可以是:对自身特质进行分析—寻找兴趣点与兴趣领域—下载求职APP,锁定兴趣点并寻找就业机会—根据招聘要求与自身对照,做出补足技能的准备。
而考某资格证的行动导图可以是:了解考试报名要求及时间表—确定备考方式,自学或参加培训班—根据时间制定备考计划—细化备考计划并执行。以上的例子仅仅是最基础最简单的行动大纲,将行动大纲的细枝末节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填充完成,最终才能形成整个行动计划的导图。依照这张导图,就能够形成从计划到执行的完整链条,最后逼近最终的目标。
能够被称为“打算”的事项必须是合理且科学的,具有比较强的可行性。“我打算下载两个求职APP”基本上算是较为合理的打算,可操作性强,并且是实现最终找工作目标的必要环节。
而“我打算一个月内学完考博的专业教材”“我打算零基础三天精通C++”则是缺乏科学性的。
一个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打算是毫无道理的虚假的雄心壮志,更像是和生活赌气说出来的气话,并不具备任何实践的可能性,因此真的只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层面了。对照自己的最终目标认真评估这个“打算”的合理性,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对照,修正并调整这个“打算”的设定内容,计划最终得以实现的可能将会得到大大提升。
“打算下载两个求职APP”别来告诉我,找到工作我再陪你吃大餐。“打算考个资格证”我不感兴趣,等你真的晒了照片我再给你朋友圈点赞。你天天把“计划”和“目标”挂在口头上却不真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子真的不讨人喜欢。大话空话别多说,事儿先做起来,行动力强的人才能掌握生活之舟的风帆。
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小C的故事的后续。后来的事情是这样的~~为了帮助小C更快的找到她心仪的工作,我帮助她分析了她目前的优势、劣势并以此为依据规划了切实有用的行动导图。
小C是个文科生,学的也是文科专业,但是她对咨询类的工作很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在咨询行业工作。
因此,我认为她应首先采取的行动是增强数据敏感度并提升统计水平。我推荐她订阅了知深的一款统计课程,授课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连江老师,这款课程致力于让每一个文科生都成为统计高手,从统计学的规则讲起,最后还会深入到一个统计学软件(SPSS)和一个数据库(雇员数据库)的应用,作为统计学专业的王牌教授,李老师的课程讲解深入浅出,让没有数据统计基础的文科学生能够从了解方法论做起,最终实现统计软件实操,尤其是,课程采用封闭社群长期陪伴式成长的模式,不定期与李老师答疑互动,大家组团学习互相监督,对于小C这种口头逞强行动无能患者最为有效。相信课程结束后小C会有工作技能上的惊艳蜕变!
李老师自己把这门课程称作“戏说统计:用日常语言也能学会量化研究方法”。
让我们跟随李老师一起,为统计窒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详情
▼